許洛婷
“小朋友,你爸爸是做什么的呀?”
“修馬桶的!”
提問的幼兒園老師完全沒料到上公開課時會聽到這么奇葩的答案,一時接不上話,微笑在臉上僵硬、凝固。而小女孩并沒有意識到氣氛的尷尬,還以為老師沒聽清,便重復(fù)道:“我爸爸是修馬桶的!”
——那個一出言便叫人哭笑不得的小女孩就是我。
我會這么說,只因前幾天家里馬桶壞了,而爸爸修好了它。
這是爸媽常拿來打趣我的故事。我喜歡故事里的我,單純可愛。我同樣喜歡現(xiàn)在的我,樂觀開朗。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折射出父母的種種行為理念。我身上這些被人夸贊的地方,全來源于父母的教育。
我很親近父母。于一個只有大人膝蓋高的小女孩來說,父母是最安全的庇護(hù)所;于一個對世界懷抱無盡好奇的小女孩來說,父母是最便捷的百科全書;于一個懵懵懂懂一心想要長大的小女孩來說,父母是最令人憧憬的大人。
媽媽屬虎,爸爸屬豬,我屬兔,我們在“食物鏈”中的位置一目了然。但是就如同五行互克一般,我怕爸爸,爸爸怕媽媽,媽媽卻總心軟,拿我沒轍。
只不過,有時太過囂張頑皮,也會惹惱媽媽。記得某次不知為何讓媽媽不勝其煩,好像媽媽想揮揮手,讓我走遠(yuǎn)一點,結(jié)果卻不小心打在我臉上。我一下暈暈乎乎,思考停滯。正當(dāng)我深吸幾口氣,微微仰頭,準(zhǔn)備放聲大哭的時候,有什么硬硬的東西磕到了下唇。我把它吐到掌心:咦?這不是那顆在我牙齦上晃了兩月,卻始終不掉的牙齒嗎?
媽媽也和我一樣呆愣地盯著它,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既而滿臉的后悔和自責(zé)。我看見媽媽態(tài)度忽然急轉(zhuǎn)彎,這才反應(yīng)過來:“我的牙齒被媽媽打掉啦,媽媽打掉了我的牙齒!”其實,我的臉上連個紅印子也沒有,卻四處嚷嚷,有了“作威作福”的資本。弄得媽媽好不尷尬。
回想起來,童年真美好。但小時候的我,怎么那么想長大呢?
時間成就了我的愿望。當(dāng)看見鏡子里一米六五的自己時,才驚覺時之沙漏的變化。我學(xué)識漸長,頑性漸消,不再粘著爸爸媽媽;我的馬尾辮變得更黑更粗,染發(fā)劑卻已遮不住爸媽斑駁的發(fā)根;我的皮膚變得更加緊致,保濕水卻已撫不平爸媽臉上的皺紋……
奈何園中桃李,花落隨風(fēng)子在枝?
正如弗洛姆《愛的藝術(shù)》中所言,孩子對母親的愛有一個幼稚的階段。那不成熟的、天真的愛是:“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倍赣H對孩子的愛卻是永恒不變的。無論需要與否、付出多少、時間多久,母親都是:“我愛你,因為你是我的孩子。”我享受父母的愛,僅僅是因為我是他們的孩子。世上還有比這更幸運、更幸福的事嗎?我能做的,只有用成熟的、真誠的愛來回報父母:“我愛你們,因為我是你們的孩子。”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 若魚 623358414@qq.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