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主集中制作為我們黨的根本組織原則和組織制度,人們已經耳熟能詳。但對于民主集中制概念的提出,長期以來卻存在許多誤解和曲解。馬克思、恩格斯沒有明確提出過“民主集中制”的概念,但對如何實行“民主”和“集中”作過一些探索。
關鍵詞:馬恩;民主集中制;溯源
民主集中制作為我們黨的根本組織原則和組織制度,人們已經耳熟能詳。由于民主集中制自身的復雜性及其產生的特殊歷史背景,導致人們對民主集中制的閱讀與理解產生一些偏差與誤解。對于民主集中制概念的提出,長期以來存在些許爭議?!懊裰骷兄啤弊鳛闊o產階級建黨的一項根本組織原則與制度,經過“集中制”、“自我集中制”與“工人民主制”的發(fā)展以及俄國孟什維克和布爾什維克兩黨的激烈交鋒,逐漸獲得了豐富的內涵與意義。
國內相當一批學者認為,馬克思恩格斯提出過“民主集中制”。比如,尉松明在《民主集中制的由來、實質及其完善》中指出,“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民主集中制建黨思想是在批判、繼承前人組織社會、管理國家以至組織政黨活動經驗的基礎上產生的,其思想源遠流長。他們經過科學的思考,適應無產階級建黨的需要,提出了民主集中制的建黨思想和實行民主集中制的若干重要原則”。
嚴格意義上講,馬克思、恩格斯并沒有明確提出過“民主集中制”的概念,但對如何實行“民主”和“集中”作過一些探索。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紀40年代創(chuàng)建的共產主義者同盟體現(xiàn)了這一點。《共產主義者同盟章程》規(guī)定:“同盟的組織機構是:支部、區(qū)部、總區(qū)部、中央委員會和代表大會”,代表大會是全盟的“最高權力機關”,“中央委員會是全盟的權力執(zhí)行機關,向代表大會報告工作”;代表大會每年定期舉行,“可以代表全黨發(fā)表宣言”;各級組織的領導人由選舉產生,“區(qū)部委員會和中央委員會的委員任期為一年,連選得連任,選舉者可以隨時撤換之”,“所有盟員一律平等”,盟員必須“服從同盟的一切決議”,“保守同盟的一切秘密”。對此,恩格斯曾指出說:“組織本身是完全民主的,它的各委員會由選舉產生并隨時可以罷免,僅這一點就已堵塞了任何要求獨裁的密謀狂的道路”。也就是說,馬克思、恩格斯建構的“民主”,建基于選舉權和罷免權的自由行使之上,而這恰與古希臘“多數(shù)人對少數(shù)人的統(tǒng)治”的民主相繼相承。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馬克思、恩格斯所謂的“民主”,還蘊藏著明顯的“集中”的胚芽。在批判巴枯寧無政府主義時,他們指出:“為了進行斗爭,我們必須把我們的一切力量擰成一股繩,并使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個攻擊點上。如果有人向我說,權威和集中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兩種應當加以詛咒的東西,那末我就認為,說這種話的人,要么不知道什么叫革命,要么只不過是口頭革命派?!辈浑y看出,這里著重強調的是在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民主基礎上形成的集中??梢哉f,馬克思、恩格斯所構建的“民主”并不是一盤散沙,而是向著多數(shù)這一“權威”的“集中”。
可以說,從馬克思、恩格斯對“民主”和“集中”的些許闡述中,我們無從得出他們提出了“民主集中制”這一原則的結論,更遑論他們有著系統(tǒng)完整的“民主集中制”思想了。然而,我們唯一能夠看出的是,馬克思、恩格斯在提及“集中”的時候,總是為了確?!懊裰鳌钡膶崿F(xiàn)。另一方面,雖然馬克思、恩格斯在其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中,并沒有直接提出“民主集中制”的概念,但是,他們對于“民主”和“集中”的若干重要原則的闡述和踐行,為其后“民主集中制”的發(fā)展演進奠定了一定基礎。
事實上,在1903年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列寧首次提出“集中制”概念。他指出,作為黨組織活動的基本原則,“集中制”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集中制思想,二是集中制的組織原則與管理。在一定意義上講,這種集中制是一種帶有強制性的組織管理,類似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所指的那種具有現(xiàn)代性的科層管理制度,是一種金字塔形狀按垂直層次劃分的等級官僚制。由于19世紀初俄國是專制制度國家,列寧建黨時只能采取集中制的組織原則和制度。
“民主集中制”作為一個特定的理論和制度概念,在1905年11月孟什維克第二次代表會議最早提出,同年12月召開的塔墨爾福斯代表會議上,布爾什維克正式接受。1905年的俄國革命,迫使沙皇在憲政方面做讓步,開始允許人民享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和組黨自由。同年12月,列寧主持召開社會民主共黨(布爾什維克)代表會議,決定充分利用這樣的政治局面,從原來主張的集中制原則轉向“確認民主集中制”原則。1906年4月,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四次代表大會,民主集中制被載入黨章,成為全黨公認的根本組織原則。
從中可見,列寧提出的“民主集中制”,實際上是從民主制和集中制派生而出的,是民主制和集中制的有機結合。在革命斗爭時期,其中的集中制起決定作用,民主集中制實質上只能是集中制。之后在其發(fā)展進程中,隨著革命勝利,“民主集中制”經歷新變化,演變出新新形態(tài),最終復歸為民主制。
值得一提的是,通常,人們所理解的民主集中制是布爾什維克的模式。事實上,孟什維克對民主集中制的曾作出的貢獻,孟什維克所提出和主張的民主集中制是一種具有自己風格和特色的制度版本。具體而言,布爾什維克的民主集中制是以中央委員會集權制作為主要特征的,孟什維克版本的民主集中制與布爾什維克的重要差別在于:孟什維克在確保黨的代表大會是全黨最高領導機關的前提下,避免中央委員會成為事實上的最高領導機構。
馬克思說過,“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內容都是由于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泵裰骷兄撇⒉皇侵槐憩F(xiàn)為革命黨人印象中凝固與傳統(tǒng)的形象,它具有極強的可塑性與生命力。所謂“時期的需要”,自然是由環(huán)境與語境所使然。當民主集中制輸入到中國以后,便與中國問題、中國經驗與中國語境交織在一起。中國共產黨人對民主集中制的考量,不僅延續(xù)著列寧時代對民主集中制的理解,同時在中國具體的革命實踐中也有所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并試圖從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內在結構、矛盾對立統(tǒng)一與轉化等不同角度對民主集中制運行規(guī)律展開研究與思考。
總之,從人類政治文明發(fā)展視域中看,民主集中制實質上是由直接民主向間接民主轉化衍生出的一種政治體制。在現(xiàn)代政治文明中,“民主集中制”的豐富內涵不僅與政治主體、政治合法性、權利和權力存在關聯(lián),而且與人民主權原則、基本人權原則和法治原則之間存在密切關系。在政治生態(tài)環(huán)境發(fā)生巨變的今天,考察、審視與研究民主集中制,必須將其與人民主權原則、基本人權原則和法治原則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失去人民主權原則、基本人權原則和法治原則等基本理念的支撐,民主集中制的發(fā)展將會遭受異化與蛻變。作為我們黨的根本組織原則和組織制度,民主集中制建設始終是黨的建設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72-575頁。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96頁。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378頁。
[4]許耀桐:《關于民主集中制實質問題的探討》,《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
[5]管懷倫:《論兩個“版本”的民主集中制》,《江蘇社會科學》,2006年。
作者簡介
王菲,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工會學院輔導員;主要研究方向:中共黨史、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