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姆·哈福德
經(jīng)濟學解決的永遠是效率問題,道德與公平大多數(shù)時候都只是一道附加題。如果市場完美運作,那么財富就會加速向比爾·蓋茨、馬克·扎克伯格等人的手里聚集,而“賣炭翁”“養(yǎng)蠶女”并不會因辛勤勞作而得到額外獎勵,賣火柴的小女孩仍將手捧火柴因寒冷而死。那么如何借助市場實現(xiàn)公平、道德與正義,關照弱勢群體,保障他們基本的生活權(quán)利?臥底經(jīng)濟學家借助“領跑理論”給出解題思路,以政府“有形的手”,來調(diào)校市場的“鐘表”,即在不損害市場效率、不造成資源浪費的前提下,由政府重新為因特殊原因而僅能慢跑的“運動員”設置起跑線。
有一個冬天,英國有2.5萬貧困老年人因無錢購買燃料受凍而死,輿論界一片討伐之聲。但政府為解決這一問題,有兩個截然不同的備選方案:其一,通過降低燃料稅費使供暖價格下降,但這一普惠政策會造成燃料的過度消費,導致環(huán)境污染;其二,反其道而行之,提高燃料稅費,將增加的收入用于補貼那些低收入的老年人,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需求決定補貼資金的用途。
英國政府最終選擇了方案二,其理由是:燃料是國民的剛性需求,即使政府多征一點稅,國民也不會改變他們的消費行為,即價格敏感度相對較低,因此將多征的稅費用于補貼老年人的生活,讓他們擇其所需而消費,同時不會增加對環(huán)境不必要的污染。政府這樣做雖然損失了一點市場公平,但這種“劫富濟貧”的方案,卻為經(jīng)濟主導的理性世界注入了溫情。
需要指出的是,政府的“劫富濟貧”,雖然比直接干預市場、導致市場失靈更為有效,但它并非能解決所有的社會問題。任何關于道德、公平與效率的難題,無不牽涉多方面、多層次的問題,需要系統(tǒng)考慮、統(tǒng)籌考量,結(jié)合社會實際,提出解決方案。
(柳 勇摘自中信出版社《臥底經(jīng)濟學》一書,喻 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