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亮
【中圖分類號】R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1--02
慢性胃炎是一種常見的心身疾病,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變[1]。大多數(shù)病人的主要臨床癥狀為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癥狀如胃部隱痛不適、食欲缺乏、餐后飽脹、噯氣及反酸等,部分病人也可出現(xiàn)貧血、消瘦、舌炎、腹瀉等,個別病情嚴重的病人會伴黏膜糜爛時胃部疼痛較明顯,并可有嘔血、黑便等癥狀。慢性胃炎癥狀常常反復發(fā)作,無規(guī)律性上腹部疼痛,疼痛大部分會在進食過程中或進食后出現(xiàn),多數(shù)病人位于上腹部、臍周等,還有部分病人部位不固定,輕者間歇性隱痛或鈍痛、嚴重者為劇烈絞痛。很多病人反復就醫(yī),不僅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而且增加了不必要的醫(yī)療成本。慢性胃炎屬心身疾病范疇,其發(fā)病有許多因素,心理社會因素[2]是重要原因之一。對于幽門螺旋桿菌陰性的慢性胃炎使用抗抑郁藥物帕羅西汀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研究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2015.5-2017.5在我院消化內科門診及住院的患者,滿足以下條件:(1)有慢性上腹部不適;(2)經行胃鏡檢查確診為慢性胃炎,診斷符合全國慢性胃炎內鏡分型的分級標準,曾接受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治療或者C14呼氣試驗(—);(3)輔助檢查排除其他重大疾病和有手術史患者(4)服用質子泵抑制劑2周效果不佳;(5)所有被試在實驗前后均接受HAMA量表評定。
1.2 研究方法:將符合條件的慢性胃炎的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193例,其中男性81例,女性112例,繼續(xù)給予質子泵抑制劑蘭索拉唑膠囊(南國春)15mg 2次/日,早晚餐前半小時服下;治療組224例,男性103例,女性121例,在對照組基礎上再服用帕羅西汀片(樂友)15mg 1次/日,早餐前半小時服用;為期4周;對2組患者進行治療前后的癥狀進行分析,并進行HAMA評定。
1.3 療效評估:顯效:反復性的胃部疼痛、飽脹噯氣、食欲不振等癥狀大部分或者完全消失;有效:以上癥狀有所減輕或部分減輕;無效:以上癥狀未減輕或加重。
1.4 統(tǒng)計學處理:使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之間比較采用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由表1可知對照組與治療組的總有效率存在顯著差異(p<0.05),由表2可知,對照組與實驗組治療后HAMD評分對比存在顯著差異(p<0.005),治療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對比存在顯著差異。而對照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未見顯著差異p>0.05。
3 討論
在臨床上,慢性胃炎是一種常見的胃腸道疾病,發(fā)病率非常高,病因多種多樣,發(fā)病后會對患者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帶來許多不良后果。目前對慢性胃炎的研究的原因多集中在幽門螺旋桿菌方面,而隨著目前生活節(jié)奏加快,社會壓力增加,非幽門螺旋桿菌因素,尤其是心理因素所致的慢性胃炎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本研究中,對417名慢性胃炎患者的HAMD測試顯示其存在抑郁癥狀,說明慢性胃炎與抑郁之間的共病特征,經過抗抑郁藥物帕羅西汀片聯(lián)合蘭索拉唑膠囊的治療后,HAMD得分明顯下降,患者不僅慢性胃炎癥狀得到緩解,而且抑郁癥狀也見好轉。與單純使用蘭索拉唑膠囊組相比,實驗組治療前后胃炎癥狀好轉有效率高達80.36%。目前最新研究顯示,焦慮、抑郁情緒能夠通過腦-腸軸的雙向調節(jié)作用于胃腸道,通過神經、體液調節(jié)等影響胃酸的分泌,使消化系統(tǒng)的運動、分泌、吸收及感覺等功能發(fā)生變化,共同作用導致了功能性胃腸道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3]??傊?,焦慮、抑郁等精神心理因素主要是通過神經-內分泌-免疫網(wǎng)絡系統(tǒng)影響胃酸等受體的分泌及局部免疫作用,最終影響胃腸道功能。其中包括5-羥色胺[4]、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及褪黑素等。
帕羅西汀作為一種抗抑郁藥物,是強效高選擇性5-羥色胺(5-HT)再攝取抑制劑(SSRI),它能夠抑制中樞神經系統(tǒng)神經元對5-HT的再攝取,進而使大腦內突出間隙中的5-HT濃度升高,增強中樞5-HT能神經功能[5]。另對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中使用該藥物后患者抑郁癥狀及胃炎癥狀均得到好轉,因此我們在診療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過程中,需要同時考慮精神心理因素、社會因素等對患者疾病的影響,這樣才能更好的診治疾病,減輕患者的痛苦。
參考文獻
劉友章,姬愛冬.胃炎Ⅰ號對萎縮性胃炎患者胃粘膜影響的電鏡觀察[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6,23(6):461-463.
張燕,朱婷婷,許倩倩等.慢性胃炎患者焦慮抑郁狀態(tài)分析[J].胃腸病學,2017,22(2):103-104.
Jones MP.The role of psychosocial factors in peptic ulcer disease: beyond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NSAIDs[J].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2006;60(4):407~412.
古巧燕.5羥色胺予功能性消化不良相關性研究進展[J].西部醫(yī)學.2015,27(1):155-158.
王東明,胡明江,吳科斌等.認知行為治療合并帕羅西汀治療重度抑郁的對照研究.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5,23(12):1764-17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