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太原 030031)
玉米新品種晉陽5號的選育及高產(chǎn)配套技術
閆彩清,李凌雨,王學雄,董民堂,孫常青,高偉
(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太原 030031)
特早熟玉米新品種晉陽5號是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于2010年冬以自選系N 107作母本、自育系H 240作父本雜交組配育成的玉米新品種,2017年8月通過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適宜全生育期≥10 ℃以上活動積溫在2 100 ℃左右的區(qū)域和山西省中部麥區(qū)復播種植。適宜的種植密度63 000~67 500株/hm2。
玉米; 晉陽5號; 特早熟; 選育; 栽培技術
隨著我國人口不斷增加,工業(yè)化用地和城鎮(zhèn)建設的擴大,以及生態(tài)環(huán)境不斷惡化給我們帶來的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嚴重等問題,使得我國耕地資源減少在今后一段時期內仍將存在。為了提高糧食總產(chǎn),保障糧食供給安全,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提高單位面積的土地有效利用率。山西省中部麥區(qū)有小麥播種面積6萬余hm2,選育適合這一區(qū)域的復播玉米品種,從而提高復種指數(shù),實現(xiàn)一年兩作,是提高我省糧食作物產(chǎn)量較經(jīng)濟有效的辦法之一。再是隨著全球氣溫的逐漸變暖,玉米的種植區(qū)域趨于向高海拔和高緯度地區(qū)延伸,從而特早熟玉米的種植面積也將不斷擴大[1]。然而,我國全生育期≥10 ℃以上活動積溫在2 100 ℃左右的玉米種質非常少[2],因此課題組把采取種質擴增、改良、種質創(chuàng)新為基礎的育種技術,選育綜合表現(xiàn)為高產(chǎn)、抗病、耐密、抗倒、早熟的玉米新品種,確定為育種目標,從而進行玉米新品種選育研究。
晉陽5號玉米新品種是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特早熟玉米課題組以自選系N 107作母本、自育系H 240作父本雜交選育而成,2017年8月通過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命名為晉陽5號(晉審玉20170003)。該品種表現(xiàn)為穩(wěn)產(chǎn)、優(yōu)質、成熟期早、多抗等特點,適宜從出苗到成熟活動積溫2 100 ℃左右的地區(qū)和山西省中部麥區(qū)復播種植。
1.1 母本來源及特征特性
母本N 107來源于特早熟雜交組合353-1×348-1,利用系譜法經(jīng)連續(xù)6個世代自交選育而成;特征特性為幼苗第1葉葉鞘紫色,葉緣黃色,株型緊湊,總葉片數(shù)16~17片,植株高度187 cm,穗位高度59.7 cm,花藥紫色,穎殼綠色,花絲淺綠色,雄穗主軸與分枝角度小-中,一級分枝6.3個,側枝姿態(tài)強烈下彎,最高側位枝以上主軸長25.7 cm,筒型果穗,穗軸為紅色,穗長平均14.7 cm,穗行數(shù)平均15.2,花粉量大,抗倒性強,綜合抗病性好。
1.2 父本來源及特征特性
父本H 240來源于外引特早熟雜交種TZ 167,利用系譜法經(jīng)連續(xù)6個世代自交選育而成。特征特性為幼苗第1葉葉鞘紫色,尖端尖到圓形,葉緣黃色,株型平展,總葉片數(shù)15~16片,株高161.2 cm,穗位高45.2 cm,雄穗主軸與分枝角度小-中,側枝姿態(tài)中度下彎,一級分枝6.4個,最高側位枝以上主軸長22.1 cm,花藥黃-淺紫色,穎殼綠色,花絲淺綠色,果穗偏錐型,穗軸白色,穗長14.1 cm,穗行數(shù)平均15.2,行粒數(shù)31,籽粒為半馬齒型、頂端淡黃色,百粒重23.3 g,出籽率85.5%,花粉量大。
晉陽5號(試驗用名太選2528)是由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特早熟玉米課題組于2010年冬在海南以自選系N 107作母本、自育系H 240作父本組配的雜交組合,2011年參加所內鑒定試驗,2012—2013年連續(xù)2年進行多點品種比較試驗。2014—2015年參加山西省玉米特早熟Ⅰ區(qū)區(qū)域試驗,同時進行抗病性鑒定。2016年進行生產(chǎn)試驗,同時進行品質分析。2016年9月通過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組織玉米專家組的田間考察,2017年8月通過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晉審玉20170003),命名為晉陽5號。
3.1 形態(tài)特征
幼苗第1葉葉鞘為紫色、尖端尖到圓形,葉緣黃色,株型半緊湊,總葉片數(shù)16~17片,植株高194.3 cm,穗位高60 cm,雄穗主軸與分枝角度中等,最高側位枝以上的主軸長19.4 cm,一級分枝7~8個,側枝姿態(tài)強烈-極強烈下彎?;ㄋ幖t色,穎殼綠色,果穗筒型,穗軸粉紅色,穗長平均19.2 cm、穗粗4.1 cm、穗行數(shù)平均15.4、行粒數(shù)平均37.5粒, 籽粒黃色,粒型半馬齒型,百粒重29.1 g,出籽率84.8%。
3.2 生物學特征
晉陽5號從出苗到成熟平均119 d,比對照德美亞1號早熟0.5 d,根據(jù)山西農業(yè)大學農學院和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的抗病性鑒定結果,2014年:晉陽5號抗穗腐病(平均病情2.5級),感絲黑穗病(病株率11.1%),感大斑病(發(fā)病級別7級)。2015年:高抗穗腐病(平均病情1.5級),抗大斑病(發(fā)病級別3級),中抗粗縮病(病株率9.2%),中抗矮花葉病(病情指數(shù)37.8),感絲黑穗病(病株率15.5%)。經(jīng)農業(yè)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驗結果,晉陽5號的籽粒容重751 g/L,粗淀粉75.16%,粗脂肪3.85%,粗蛋白8.02%。
晉陽5號參加試驗年份、類別、每667 m2產(chǎn)量及比對照增減產(chǎn)情況如表1。
表1 晉陽5號參加各級試驗的產(chǎn)量
年份試驗類別平均單產(chǎn)(kg/667m2)比ck(±%)增產(chǎn)點率(%)2011所內鑒定試驗658.211.91002012多點品比試驗658.212.11002013省特早熟Ⅰ區(qū)預試625.46.41002014省特早熟Ⅰ區(qū)區(qū)域595.412.21002015省特早熟Ⅰ區(qū)區(qū)域563.212.71002016省生產(chǎn)試驗553.610.1100
5.1 播前準備
5.1.1選擇中等以上肥力地塊,秋季深耕10~25 cm并結合秸稈還田秋施肥技術,科學施肥量以測土配方確定。一般情況下施農家肥45 t/hm2,復合肥750 kg/hm2。秸稈還田秋施肥技術較好地解決了旱地春季保墑捉苗的矛盾,以及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3]。因春播特早熟玉米區(qū)分布在山西省北部冷涼區(qū),多為旱地栽培。
5.1.2進行種子包衣,防治玉米絲黑穗病及地下蟲害。
5.2 適宜播期
晉陽5號春播的適宜播期在5月上旬至中旬,土壤表層5~10 cm溫度穩(wěn)定在12 ℃ 3 d即可播種。若麥田復播時,收獲小麥后及時播種,即在6月底到7月初播種。適宜種植密度為63 000~67 500株/hm2。
5.3 水肥管理
出苗后及時間苗定苗,并結合中耕松土提高地溫。大喇叭口期是玉米水肥臨界期,要根據(jù)玉米長勢結合灌水或雨前追施尿素225~300 kg/hm2,同時注意玉米生育期間病蟲害的防治。及時收獲晾曬。
5.4 制、繁技術要點
種子質量是玉米品種高產(chǎn)的保證,據(jù)有關資料分析,對于同一個玉米品種,由于種子質量的差異可造成產(chǎn)量的差異達到25%~30%[4]。為確保生產(chǎn)出超高質量的種子,要求制種隔離區(qū)安全距離,雜交種不少于300 m,親本不少于500 m且親本繁殖田不允許重茬栽培[5],保證播種質量;父母本行比1∶4或1∶5;父母本分期播種,父本遲播,第1期父本比母本推遲5~6 d播種,第2期父本比母本推遲8~9 d播種;在苗期、抽雄散粉期嚴格去雜去劣;母本摸苞帶1~2片葉去雄,去雄要徹底、干凈;注意及時收獲,收獲和脫粒時嚴格選穗,并防止機械混雜[2]。其他田間栽培管理同大田玉米。
晉陽5號屬特早熟玉米品種,適宜在全生育期≥10 ℃以上活動積溫在2 100 ℃左右的地區(qū)種植。山西省在北部特早熟玉米生態(tài)Ⅰ區(qū)和山西省中部冬麥區(qū)復播種植,省外種植時要先進行引種試驗。
晉陽5號玉米感絲黑穗病,預防措施:
1) 化學防治:使用藥劑拌種是防治玉米絲黑穗病最直接、經(jīng)濟有效的措施之一,通過種子包衣可在很大程度上預防絲黑穗病的發(fā)生[6]。
2) 栽培管理:調整播期,提高播種質量,適當遲播,采用地膜覆蓋,苗期及時拔出病株,減少土壤帶菌。
[1]董民堂,李凌雨,王學雄.特早熟玉米新品種晉陽3號的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J].作物雜志,2012(4):122-123.
[2]段運平,田清震,劉守渠,等.特早熟玉米種質改良與耐低溫高產(chǎn)雜交種選育[J].山西農業(yè)科學,2007,35(6):42-46.
[3]周懷平,楊治平,李紅梅.秸稈還田和秋施肥對旱地玉米生長發(fā)育及水肥效應的影響[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4,15(7):1 231-1 235.
[4]周廣成,郭衍龍,王世才,等.抗病玉米新品種湖廣123的選育與應用[J].中國種業(yè),2016(10):55-57.
[5]潘顯政,支巨振,梁志杰,等.農作物種子檢驗員考核學習讀本[M].北京:中國工商出版社,2006:263-266.
[6]董民堂,王學雄,李凌雨.藥劑拌種對玉米絲黑穗病的防治效果[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2,40(7):763-764,767.
Breeding and Support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Early-maturing Corn Variety jinyang No.5
YANCaiqing,LILingyu,WANGXuexiong,DONGMintang,SUNChangqing,GAOWei
2017-05-20
山西省回國留學人員科研資助項目“早熟玉米新品種選育研究”(2015-113);山西省科技攻關項目“玉米耐密植、抗矮花葉病玉米新品種選育”(2017.01-2019.12);山西省科技攻關項目“晉中地區(qū)復播玉米高產(chǎn)高效配套栽培技術研究”(20150311002-5);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育種工程項目“玉米新品種選育研究”(17 yzgc 083)。
閆彩清(1964—),女,山西省盂縣人;本科,副研究員,主要從事玉米育種及推廣工作。
10.16590/j.cnki.1001-4705.2017.10.114
S 513
A
1001-4705(2017)10-1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