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 ???570100; 2.海南省南藥資源保護與開發(fā)重點實驗室, ???570100)
·種子生產(chǎn)·
草紅花南繁技術研究
農(nóng)翼榮1,2,楊新全1,2,朱平1,2
(1.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 ???570100; 2.海南省南藥資源保護與開發(fā)重點實驗室, 海口 570100)
為研究加快草紅花品種選育速度的方法,在海南對草紅花進行栽培試驗,了解草紅花在海南的生長發(fā)育狀況和生長周期,確定草紅花在海南加代育種的可行性。草紅花在海南的生育期為118 d左右,種子產(chǎn)量為125 kg/667 m2左右。
草紅花; 南繁; 研究
草紅花(CarthamustinctoriusL.),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chǎn)于埃及,具有活血通經(jīng)、散瘀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療經(jīng)閉、痛經(jīng)、惡露不行、瘕瘕痞塊、胸痹、心痛、瘀滯腹痛、胸脅刺痛、跌撲損傷、瘡瘍腫痛等。草紅花除藥用之外,具有豐富營養(yǎng)的嫩葉可以作為蔬菜及藥膳食材[1],花色鮮艷和少刺的草紅花品種也可用于切花作為觀賞植物[2],另外草紅花還是天然染料和食品著色劑,因此應用廣泛的草紅花具有非常大的發(fā)展價值。全世界草紅花種植面積約116.8萬hm2,主要生產(chǎn)國為印度,總面積和產(chǎn)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我國草紅花的栽培地主要在新疆,在四川、云南、河南、河北、山東、浙江和江蘇等省也有栽培[3]。我國草紅的栽培區(qū)域分布雖然比較廣泛,但是栽培面積少和傳統(tǒng)的生產(chǎn)方式制約著草紅花產(chǎn)業(yè)發(fā)展,而且不同的加工要求對草紅花的品種品質(zhì)要求不同,縮短育種年限和加快各種優(yōu)良品種選育是草紅花深化發(fā)展的重點[4]。在國內(nèi)也有一些根據(jù)各地區(qū)的氣候和地理條件選育合適的新品種,如新疆紅花[5]、川紅花[6]和云紅花[7]等,但草紅花新品種選育工作仍處于起步階段,目前還未見有草紅花在海南進行南繁栽培的研究報道,海南南繁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至今已經(jīng)進行各種作物的育種,其中包含有農(nóng)作物、經(jīng)濟作物、中草藥等[8]。利用海南南繁栽培可以達到加代育種的效果,從而加快育種的速度[9,10]。海南的栽培環(huán)境有利于優(yōu)良種質(zhì)和高抗性新品種的選育,另外海南還有大量的種質(zhì)資源作為親本為優(yōu)質(zhì)品種選育提供更多更好的選擇[11]。因此,根據(jù)筆者的南繁栽培試驗并借鑒國內(nèi)外的栽培研究,總結出適合草紅花的南繁栽培技術,為草紅花南繁育種的開展提供參考。
1.1 整 地
試驗于2013年、2014年在三亞試驗基地與萬寧試驗基地進行,2015年也在三亞試驗基地進行。萬寧位于北緯18°44′東經(jīng)110°12′,年平均氣溫24 ℃,最冷月份平均氣溫18.7 ℃,最熱月份平均氣溫28.5 ℃,年平均降雨量2 400 mm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為1 800 h,全年沒有霜凍,氣候舒適宜人。三亞位于北緯18°09′34″~18°37′27″,東經(jīng)108°56′30″~109°48′28″之間,冬季平均氣溫20 ℃,每年的11月到翌年的4月降雨較少,充足的陽光和適宜的溫度適宜草紅花的生長。整地時起壟長、寬、高分別為15,1.2,15 cm。經(jīng)陽光曬3 d后蓋上地膜,地膜可以抑制雜草生長和保持土壤水分。
1.2 基 肥
施用腐熟的廄肥800 kg/667 m2作為基肥,草紅花是喜肥作物,建議施用有機肥作為基肥較好,有機肥中不僅含有腐殖酸,還含有氮、磷、鉀在內(nèi)的營養(yǎng)成分,肥效時間長,為草紅花幼苗的生長需求提供充足的養(yǎng)分。
1.3 播 種
播種為穴播,種植的行株距為60 cm×30 cm,穴深3~4 cm,每穴4~5粒種子,用椰糠填埋。播種后灌溉直至土壤濕透,后期保持土壤表面濕潤。幼苗長到6片真葉時間苗,每穴留2~3株。
1.4 田間管理
1.4.1 灌 溉
雖然草紅花是耐旱植物,但是充足的水分對草紅花的產(chǎn)量有著積極的影響。為了應對冬季降水較少的時期,要確保灌溉設施可以正常使用,提供草紅花生長需求的水分,通常每周澆1次水可以保證草紅花生長需求的水分。
1.4.2 追 肥
施肥對其生長發(fā)育以及紅花和種子的質(zhì)量有一定的關系,由于鋪設了地膜,可以將肥料撒在溝里然后用水灌溉,使肥溶于水中被草紅花吸收,或者通過微噴帶施用水肥,濃度為5~10 g/L。在花蕾剛出現(xiàn)時可以追肥1次,施用15 kg/667 m2的復合肥。
1.4.3 病蟲害
在病蟲害發(fā)生較多的種植地需要預防病蟲害的措施,保證草紅花的正常生長與發(fā)育。注意及時除草,保持田間干凈通風與合理密植可以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
1.5 采 收
當植株葉色變黃,花絲枯萎后,花苞頂端略微張開時,將植株收割置于太陽下曬幾天后,用木棒敲打使種子脫落,除去雜質(zhì)置于陰涼處貯藏。采收較晚時,部分種子外表略微呈淡褐色。
從表1可看出,2015年草紅花的生育期為119 d,2014年三亞的生育期為105 d,2014年萬寧的生育期為126 d,2013年三亞的生育期106 d,2013年萬寧的生育期為130 d,平均生育期為118 d左右。草紅花的出苗時間為3~4 d。北方春種草紅花的生育期一般在3—8月份,如內(nèi)蒙古[12]和新疆[13],為與北方草紅花的栽培生長銜接,建議海南南繁栽培草紅花在11月底到12月初進行播種。
表1 草紅花生長生育期記錄
試驗地點出苗初期(月/日)始花期(月/日)盛花期(月/日)種子成熟期(月/日)采收時間(月/日)生育期(d)三亞(2015年)12/1502/2403/1004/0804/15119三亞(2014年)12/1902/0102/2104/0304/06105萬寧(2014年)12/1902/2003/1304/2404/24126三亞(2013年)12/2201/3002/2304/0104/01106萬寧(2013年)12/2202/1803/1504/2504/25130
注:2013年播種日期12月18日,2104年播種日期12月16日,2015年播種日期12月12日。
表2 草紅花產(chǎn)量因子記錄
品種千粒重(g)產(chǎn)量(kg/667m2)播種量(kg/667m2)單株產(chǎn)量(g)三亞種子(2015)32.6116.98115.5三亞種子(2014)40.2131.23117.4萬寧種子(2014)38.1126.48116.3三亞種子(2013)39.0127.52117.1萬寧種子(2013)38.7124.71116.9
從表2可看出,南繁栽培草紅花的播種量為1 kg/667 m2。2015年三亞的種子千粒重比前2年的種子輕很多,而2014年和2013年三亞和萬寧采收的種子千粒重相差不大,產(chǎn)量和單株產(chǎn)量情況和千粒重相似,可能是2015年生育期中遭遇寒流并且采收種子較晚造成的。草紅花在海南平均產(chǎn)量為125 kg/667 m2。
表3 各年各栽培地區(qū)月平均氣溫(單位:℃)
地區(qū)11月12月次年1月次年2月次年3月次年4月萬寧(2013)23.718.919.519.924.127.0三亞(2013)25.821.421.521.825.328.1萬寧(2014)24.219.619.321.424.925.9三亞(2014)26.322.620.922.925.827.1三亞(2015)27.024.422.621.724.027.7
表3結合表1可以看出,2015年三亞的草紅花生長生育期比2013年三亞的生育期長13 d,比2014年的長14 d,原因是次年的1月22—24日海南島遭遇強降溫,三亞的最低溫度為8 ℃,雖然草紅花生長發(fā)育的氣候條件為發(fā)育期間有≥5 ℃的積溫[14],但是生長發(fā)育期的延長說明氣候的突變能影響草紅花的正常生長發(fā)育。三亞草紅花的生長發(fā)育期比萬寧的生長發(fā)育期都要短,說明在一定的積溫范圍內(nèi),積溫越高,草紅花的生長發(fā)育期越短。
表4 收獲新種子與原栽培陳種子的不同處理發(fā)芽率
處理無處理 65℃溫水 40min 80%多菌靈 300倍液1h 新種陳種新種陳種新種陳種發(fā)芽勢(%)705833126721發(fā)芽率(%)807937207640
發(fā)芽率實驗在25 ℃條件下的培養(yǎng)箱中以2層濾紙為發(fā)芽床進行。3種處理中,新種子的發(fā)芽勢都比陳種子(室溫下貯存1年)高,為能較好地抑制雜草生長,播種應選擇發(fā)芽勢較好的新種子;65 ℃溫水浸種40 min處理時2種種子的發(fā)芽勢和發(fā)芽率都明顯降低,因此進行催芽不能用高于65 ℃的溫水;而多菌靈同樣無法達到催芽效果,反而會降低發(fā)芽勢和發(fā)芽率,特別是陳種子。綜上所述,播種的種子不宜用貯存超過1年的陳種子,選用當年收的種子栽培可以達到最好的栽培效果。
草紅花的前茬作物為水稻并未產(chǎn)生嚴重的病蟲害,整地起壟并蓋地膜可以有效防止太陽直射造成土壤水分蒸發(fā)過快并且可抑制草害;選用當年收的種子播種,在11月底到12月初播種,防止草紅花的生育期進入5月份(三亞5月份后雨水較頻繁,雨水過多可能會影響草紅花種子的收獲);另外草紅花對N、P、K需求量差距不大,研究表明,施用含N、P、K的肥料使得草紅花的產(chǎn)量最大[15,16];建議基肥或追肥使用有機肥或者復合肥,確保草紅花在生長發(fā)育期間有充足的養(yǎng)分。海南三亞和萬寧地區(qū)的冬季非常適合草紅花的生長發(fā)育,海南冬季的降水規(guī)律對草紅花的生長也有利,雖然降水少,但是這有利于開花時授粉不受雨水影響。降雨多則嚴重影響開花和授粉,并使已成熟的種子萌發(fā)及發(fā)霉,在開花授粉期間降雨多會造成減產(chǎn)及降低種子品質(zhì)[17]。適時采收,確保草紅花種子的品質(zhì)。草紅花在海南南繁于11月中旬左右播種,可以在次年的3月底至4月初收獲,與北方3—4月的播種期銜接,達到南繁加代栽培的目的,加快品種選育速度。
[1]Dixit A.A Review on Potential Pharmacological Uses ofCarthamustinctoriusL.[J].World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2015,3(8):1 741-1 746.
[2]Bradley V L,Guenthner R L,Johnson R C,et al.Evaluation of Safflower Germplasm for Ornamental Use[J].1999.
[3]郭麗芬,徐寧生,張躍,等.云南紅花種質(zhì)資源主要農(nóng)藝性狀的遺傳多樣性分析[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12(2):219-225.
[4]田志梅.中國紅花產(chǎn)業(yè)現(xiàn)狀、發(fā)展優(yōu)勢及對策[J].云南農(nóng)業(yè)科技,2014(4):57-59.
[5]王建勛.新疆紅花及其主要品種簡介[J].特種經(jīng)濟動植物,2006(2):25-26.
[6]楊曉,胡尚欽,童文,等.紅花新品種川紅花二號[J].中國種業(yè),2009(11):84.
[7]劉旭云,楊建國,郭麗芬,等.花油兩用紅花新品種“云紅三號”的選育研究[J].西南農(nóng)業(yè)學報,2009(1):224-226.
[8]周雪松,劉榮志,陳冠銘,等.南繁:現(xiàn)狀與問題——南繁單位調(diào)查報告[J].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12(24):161-165.
[9]朱平,褚慶龍,楊海建,等.牛膝南繁加代栽培技術[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9(2):264-265.
[10]朱平,魏建和,褚慶龍,等.荊芥南繁加代技術初步研究[J].種子,2008,27(9):139-140.
[11]陳冠銘,林亞瓊,李勁松.國家南繁育制種價值分析與發(fā)展對策思考[J].中國種業(yè),2012(3):1-3.
[12]張眾,張力,趙金梅.草紅花田間種植試驗觀測[J].內(nèi)蒙古草業(yè),2002(3):44-45.
[13]宋靜.紅花高產(chǎn)栽培技術[J].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6(S 2):9-10.
[14]王建勛,龐新安,胡云喜.阿拉爾墾區(qū)紅花栽培氣候生態(tài)條件分析[J].干旱地區(qū)農(nóng)業(yè)研究,2006(3):42-44,53.
[15]李隆云,張艷,肖小河.生產(chǎn)函數(shù)模型在紅花施肥量研究中的應用初探[J].時珍國藥研究,1997(2):90-91.
[16]Dobrin A,Marin D I.Research on safflower (CarthamustinctoriusL.)crop in the conditions of Southeastern Romania[J].Scientific Papers-Series A,Agronomy,2015.
[17]陳友強,陳躍華,魏良民.氣候條件對紅花產(chǎn)量的影響及減輕其負面影響的技術措施[J].新疆農(nóng)業(yè)科學,2003(4):214-216.
Study on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Safflower in Hainan
NONGYirong1,2,YANGXinquan1,2,ZHUPing1,2
2017-02-25
中醫(yī)藥行業(yè)科研專項“30項中藥材生產(chǎn)實用技術規(guī)范化及其適用性研究”(201407005)。
農(nóng)翼榮(1991—),男,本科,主要從事南藥栽培研究;E-mail:1298291506@qq.com 。
楊新全(1978—),男,副研究員,主要從事南藥栽培、資源等研究;E-mail:yangxinquan@sina.com。
10.16590/j.cnki.1001-4705.2017.08.126
S 567.21+9
A
1001-4705(2017)08-01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