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外記者 莽九晨 濟冬 孫秀萍 ●本報記者 張雪婷 高穎 ●任重 王偉 王會聰 柳玉鵬
“美韓將進行一場針對朝鮮的高強度武力示威。”韓媒所說的“示威”,即這兩個國家12月4日至8日將舉行“警戒王牌”年度大規(guī)模聯(lián)合空中演習,這是朝鮮11月29日發(fā)射“火星-15”洲際彈道導彈后的首次美韓軍演,兩軍8個基地將出動約240架飛機參加演習。忙于搞軍事威懾的同時,美國也正在醞釀新制裁。蒂勒森前兩天提出的“對朝海上封鎖”,成為各方緊盯的新內容。有分析認為,這是美方想借機對中國施壓,用“海上封鎖”逼中國在斷油問題上讓步。然而,就連部分美媒都意識到,解決朝核問題的關鍵其實并非中國。
韓國成立“斬首特種部隊”
據(jù)韓國《中央日報》12月1日報道,12月4日至8日,美韓將舉行代號為“警戒王牌”的聯(lián)合軍演。美國派出1.2萬人、150架左右飛機參加,韓國空軍參演飛機的數(shù)量為90多架。
參加演習的美軍王牌武器近日陸續(xù)抵韓。韓聯(lián)社報道稱,十多架駐日美軍F-16C戰(zhàn)斗機昨天到達,美軍6架全球最強戰(zhàn)機F-22“猛禽”今天到韓國,B-1B轟炸機現(xiàn)身的時間是下周。美國政府相關人士11月30日對韓國《東亞日報》說,美方原計劃派遣6架F-35A和F-35B,現(xiàn)在增加到6架F-35A和12架F-35B戰(zhàn)斗機。韓媒預計演習重點是對朝鮮核心設施進行精確打擊。韓聯(lián)社介紹說,搭載各種武器的F-22和F-35戰(zhàn)斗機從韓國烏山和群山基地出擊時,最快可分別在10分鐘和20分鐘內抵達平壤上空。
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與韓國總統(tǒng)文在寅11月29日和30日連續(xù)兩天通電話,就“繼續(xù)對朝鮮進行強力制裁、保持施壓直至朝鮮放棄核導開發(fā)重返對話”達成共識。韓聯(lián)社援引政府人士的話稱,第一次通電話是在朝鮮發(fā)射導彈后不久,由于雙方掌握的信息并不多,通話時間較短,因此雙方決定進一步了解情況后再次通電話。青瓦臺發(fā)言人表示,他們30日的通話長達一個小時,這是兩名領導人第七次通話,也是雙方通話時間最長的一次。
文在寅在電話中對特朗普表示,“韓國政府認為現(xiàn)在的情況非常嚴重”,不過,“雖然朝鮮此次發(fā)射的導彈在所有性能上都比以前有所進步,但還沒有證據(jù)證明朝鮮掌握了重返大氣層和末段制導技術,另外,朝鮮是否擁有核彈頭小型化技術,目前也尚不明確”。韓國國防部1日向國會國防委員會提交的資料也顯示,“火星-15”為新型洲際彈道導彈,但該導彈能否實現(xiàn)重返大氣層、末段精確制導等還需進一步分析。正因為如此,韓國統(tǒng)一部副發(fā)言人李有振1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朝鮮此次行為沒有逾越“紅線”。
韓國密集展開應對朝鮮威脅的各項工作,除了與美國溝通、舉行聯(lián)合軍演,對朝斬首行動特種部隊也于12月1日正式成立。該部隊由特殊作戰(zhàn)司令部內原有的一個旅改編而成,兵力為1000人,具有適應朝鮮半島作戰(zhàn)環(huán)境的獨特優(yōu)勢。韓國國防部長宋永武曾在9月表示,正在制定對朝斬首行動的相關概念,據(jù)悉,該特種旅參照美國特種部隊海豹突擊隊編制成立。
為嚴密監(jiān)視朝鮮核心軍事設施,韓國空軍“航空情報團”也在1日成立。該團由原“37戰(zhàn)術情報營”升級而來,計劃引進“全球鷹”無人機搜集情報,加強24小時情報監(jiān)視。
針對朝鮮發(fā)起新一輪刺激國際社會舉動的可能性,李有振認為,除非形勢出現(xiàn)急劇變化,否則朝鮮有可能克制發(fā)起“挑釁”,同時,冬季等季節(jié)性因素也會成為朝鮮的考慮因素。
提“對朝海禁”背后有深意?
“美國開始對朝鮮實施軍事、原油、金融‘三重封鎖……此外,其核心情報同盟‘五眼(美、英、澳、加、新)計劃積極調遣反潛預警機,旨在對朝鮮海上貿易實施封鎖?!薄稏|亞日報》上述報道中所說的“海上封鎖”,正是朝鮮此輪發(fā)射導彈后,外界高度關注的新制裁潛在內容焦點。
《中央日報》稱,美國國務卿蒂勒森11月28日在聲明中表示,新的制裁“包括行使對進出朝鮮的海上運輸進行封鎖的權利”。美國國務院發(fā)言人諾爾特29日表示,將進行更大力度的海上攔截。有韓國外交消息人士稱,美國正試圖在聯(lián)合國安理會決議中加入“可在公海搜查任何可能搭載導彈零部件等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的某些國家的船只”。此前朝鮮第六輪核試驗后,安理會決議案的海上制裁內容是“在得到船只擁有國同意”“擁有合理依據(jù)的情況下”才能對朝鮮船只進行檢查。
與此同時,美國國內還有人認為,對朝海上封鎖不能只停留在海上攔截,而是應該全面海上封鎖。曾擔任美國眾議院外委會主席首席顧問的格雷古力·基利近日在美國《國會山報》上刊文,提出了所謂“多國海上封鎖方案”,即利用軍艦等手段對進出朝鮮的船只進行監(jiān)視和檢查。有外交人士分析認為,特
朗普最近派遣多艘航母到半島周邊海域進行軍演,其中就有對朝海上封鎖預熱的考慮。但有憂慮的聲音認為,無論是海上攔截還是海上封鎖,都帶有軍事性質,一旦檢查遭到朝鮮船員的抵抗,或者朝鮮船只拒絕停船并作出反擊,情況隨時可能演變成武力沖突。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研究員笪志剛12月1日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分析說,如果實行海上封鎖,朝鮮將失去所有海上通道,只有通過韓國或中國的陸上通道。韓國不可能和它做任何交易,那么此時,矛頭和責任就會指向中國。海上封鎖對周邊安全局勢威脅很大,也可能激發(fā)朝鮮采取回應措施。
也有觀點認為,朝鮮在東部和西部同時擁有漫長海岸線,對外貿易通過海上進行的比重較低,因此對朝海上封鎖不僅難度大,而且實際影響力可能很小。美國可能有意將海上制裁方案作為對華談判的一個籌碼,比如在安理會提出來,遭到中俄反對后,再借機施壓要求中方切斷對朝輸油管道。
“對朝海禁”引發(fā)美國盟友的關注。韓國國防部長宋永武1日在國會表示,如果美國提出海上封鎖要求,韓方將不得不考慮參加。日本《產經新聞》則報道說,有日本外務省人士對此十分困惑。如果美國政府將海上封鎖付諸行動,就會要求日本協(xié)助。但只有日本政府認定這屬于存亡危機事態(tài)或者武力攻擊事態(tài),才能派自衛(wèi)隊和海上保安廳,否則屬于違反憲法。
韓聯(lián)社1日稱,根據(jù)宋永武的說法,美方未對韓國提出參與對朝海上封鎖建議。另有青瓦臺高層人士也透露說,在韓美政府首腦11月30日的電話商談中未提到海上封鎖,因為要實施的話需要聯(lián)合國安理會的新決議,這得從多方面調研其效用。
“是時候考慮,為何這個戰(zhàn)略好像從來沒起過作用”
法新社認為,面對朝鮮核危機,美國正“掙扎著維護國際社會的團結”,自特朗普威脅“摧毀”朝鮮政權以來,雙方對峙空前高漲,但是,美國主導的孤立朝鮮的行動,并未阻止朝鮮最新一次洲際彈道導彈發(fā)射。
白宮發(fā)言人桑德斯11月30日稱,美國不尋求朝鮮政權更迭,其重點是半島無核化。美國防長馬蒂斯說,華盛頓堅持側重于外交途徑解決問題,與此同時,美國外交人員的態(tài)度會是“強勢的”,因為“我們可以采用軍事選項”。
針對這兩天美國方面就朝鮮發(fā)射導彈的強硬表態(tài),朝鮮官方截至本報12月1日晚發(fā)稿時為止沒有進行直接回擊。朝鮮《勞動新聞》1日頭版的下半部分版面刊登了該國各地和各行各業(yè)的人受到“完善國家核力量歷史大業(yè)終于完成”的消息鼓舞,積極投入到工作中的報道和照片。
特朗普11月30日在推特上再次將金正恩稱為“小火箭人”,并說中國對朝鮮“似乎沒有發(fā)揮什么影響”。法新社說,蒂勒森有關中國的表述則更加謹慎,他表示,中國已經做了很多,但同時希望中方能切斷對朝供油,稱這是將朝鮮拉到談判桌上的“最有效手段”。
美國《紐約時報》稱,自朝鮮核計劃開始,美國領導人便把希望和戰(zhàn)略寄托在中國身上。傳統(tǒng)觀點認為,只要恰當調動北京的積極性,它就能對朝鮮這個盟友兼鄰居產生很大影響。也許是時候考慮,為什么這個戰(zhàn)略好像從來沒起過作用,美國有時候認為中國支持朝鮮的挑釁,但事實情況往往并非如此。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12月1日對《環(huán)球時報》表示,美媒關于“中國責任論”論調的變化,包含了客觀認識與主觀偏見。在客觀認識方面,隨著朝鮮試射導彈行為不止,他們意識到,單靠中國難以阻擋朝鮮的冒險政策,無論中方采取什么行動;但華盛頓依然有主觀偏見,即不承認他們才是關鍵一方。解決朝核問題的核心是安全問題,這個問題只有朝鮮和美韓才能解決,中國是解決不了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