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維泮
如何在語文活動課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林維泮
在語文活動課中應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既達到開啟思維的目的,又能讓學生從中體味到創(chuàng)新的快樂。文章在闡述語文活動課教學片斷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實踐與教學經(jīng)驗,為如何在語文活動課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進行策略分析與實施建議。
語文活動課 創(chuàng)新思維 教學實踐
在語文活動課教學中,當學生遇到確實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教師加以靈活的引導,讓學生體會到問題的實質,從而積極思索,解決問題,這樣既達到了明確課堂主體的目的,又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了能力的鍛煉和提高。另外,由于教師自身知識和能力的局限,若一味地把自己的知識和經(jīng)驗強加給學生,則會導致學生產(chǎn)生理解的誤區(qū),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這樣做的效果適得其反,它束縛了學生的多元思維。
問題一:從前,有個吝嗇的財主招不來長工,聰明的倪剛找上門去了。財主提了兩個條件。一是“別人不吃的東西你得吃”,二是“別人不做的活你都得做”。倪剛完全同意。中秋節(jié),財主家人將許多肉、果供祖賞月,倪剛去將這些供品吃個精光。春節(jié)那天,財主家都忙著拜年,倪剛卻去門前挖了墳坑,把財主氣得兩眼直瞪。想一想,對財主提出的兩個條件,財主和倪剛思考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問題二:……
這是本人在這學期所上的一節(jié)語文活動課的一個片斷的截取。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學生在設計問題上體現(xiàn)了一個多元思維的特點,而學生在回答問題上,更是豐富多彩的,其中不少東西體現(xiàn)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由此可見,一個問題被提升出來,應該如何安排好語文活動課,以激活學生的多元思維呢?在教學中如何體現(xiàn)“活”與“導”呢?
本節(jié)課是個人在教學《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這篇課文時得到的啟發(fā),其中“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這句話引起了本人和學生的思考。蘇軾在《題西林壁》上寫道:“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些都告訴我們,必須學會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展開對事物的全面思考,這樣,我們的視野才會被拓寬,才可能產(chǎn)生新的認識和體會,才能有所創(chuàng)新。這就是說,訓練好學生的多元思維,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提升課文的認識層次,展開對學生多元思維的訓練,便成了這節(jié)語文課的活動點。
1、課前準備
(1)學生每6-7人為一個小組,由各組成員課外收集一個能啟發(fā)大家多角度思考的問題,交給組長。
(2)組長組織本組成員對匯總的問題進行討論,并從中選取一兩個最有代表性的問題以備活動時發(fā)言。
2、活動設計
(1)以小組為單位,安排為7個單位的活動小組。
(2)由各個小組選派代表,在活動課上提出的問題,要求聲音宏亮,吐字清晰,必要時可在黑板上寫出問題。
(3)采用小組競賽方式,對小組提出的問題加分,對個人的發(fā)言(需有層次的、合理的)加分,計入小組總分。
3、活動記錄員一名(由語文課代表負責)
在這節(jié)活動課的準備中,很多學生翻閱了大量的課外書,有《十萬個為什么》、《知識小百科》等,在活動中,小組充分討論,每個同學都能積極參與問題的討論并大膽發(fā)言,就連平時一向少發(fā)言的同學,也被這課堂氣氛所感染,不時地舉手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有時,只要找準了問題,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就會被激發(fā)出來,學生的主體性便得到了增強。隨著活動的開展,學生的辯論也更加激烈,這樣就很容易走進“死胡同”,這時就需要教師加以靈活的引導。如關于“蛋生雞還是雞生蛋”的問題,辯論是無休止的。教師應引導學生從想象的角度給予學生一個合理的解釋。應引導學生從多元的思維角度,認知“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從全面的認知中學會創(chuàng)新意識,從而做到教師的“啟”和“發(fā)”。
(1)綜觀整體,點明這次活動的主體:多元思維,可以從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對學生在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思維能力做一個綜合評價,也可以從“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進一步引導學生在今后的語文學習中學會對問題的思考。
(2)肯定自主學習在語文課堂中的積極意義,從學生對問題的收集、篩選,以及在發(fā)言中所包含的內容,分析自主學習在語文課堂的重要性,啟發(fā)學生學會通過自主學習領會獨立思考,同時也讓學生自身得到能力的鍛煉和提高,這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
(3)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可以開展互評,也可以在活動后寫心得體會,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能力,從而較好地認準和把握今后語文學習的方向。
總之,語文活動課應以“活”為主,提倡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教師本身也存在知識和能力的局限,若一味地以自身的知識和體會強加給學生,則會導致學生產(chǎn)生理解的誤區(qū),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這樣做的效果適得其反。引導學生的創(chuàng)新應鼓勵學生去“留意自己的每一個細小的想法”,從而形成新的創(chuàng)意,這樣,學生的多元思維才會被激活,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也才能被逐步開放出來。
[1]王凡.在語文活動課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J].學周刊,2011(05).
[2]項影俠.體現(xiàn)學生主體,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6(14).
(作者單位:福建省三明市廣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