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欄主持 江 城
杭州靈隱寺寺大殿多,楹聯(lián)無數(shù),有這樣一副:“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p>
人生是個大題目,充滿著無盡的兇險與未知:天生疾患,父母早逝,少年失學,沒有知己,不能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這些大悲劇就不說了,夫妻不和、子女啃老、朋友反目、收入太低之類的“小事”不是每天都在發(fā)生嗎?經(jīng)過一番艱苦奮斗之后,能夠達到“半稱心”就算不錯了。雖然只是“半稱心”,而努力卻是需要全身心的。用了十分的努力,卻只獲得四五分的成功,也是很正常的事。說得準確些,“半稱心”其實是人們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以“半稱心”的心理看待生活、對待人生,就會知足常樂吧。
(郭慶晨)
生活對我來說像海洋,有時起,有時伏;有時風平浪靜,有時波濤洶涌。所以,我的情緒有時高昂,有時低落;路途有時順利,有時多舛。將海洋的類比更進一步,水流至大,波動是海洋所有生命必不可少的運動,是對宇宙所有力量的自然反應(yīng)。
我的方式相同:容顏是我作為一個人生活和成長的自然結(jié)果。我需要知道,與美麗的陽光一樣,風暴是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激動、明媚的面色,都是我的驕傲,它們是所處環(huán)境的自然流露,我全然接受。當我感覺暴風驟雨之時,我可以展現(xiàn)相應(yīng)的表情,不必非掛上笑容;當我內(nèi)心感覺陽光燦爛之時,也不必將疑慮寫在臉上。
(班 超/譯)
山間溪澗奔涌,水珠飛濺,水聲動聽。路邊的石都潤潤的,沁出一層綠苔??傄墒顷幱?。四顧青翠,清氣逼人。
溪流之畔,有一大石,石上坐了個年輕人。他捧了本書,低頭在讀。年輕人戴頂氈帽,一身月白色綢褲,膚色白皙。人流喧嚷,水光山色中,他自巋然不動,宛若雕塑。他享受風景,但他不知道,自己也成了風景,為人所欣賞。
人一心過著自己的日月時,其實在別人眼中,是很灑脫的。
(王大拙)
有個年輕人拜訪弘一法師時,弘一正挑著一擔水,兩只桶里的水都沒裝滿,年輕人不解地問為什么。
弘一說:“挑水之道在于挑得夠用。一味貪多,適得其反。水灑了,豈不還得回頭重挑一次嗎?如果挑多了,不小心摔一跤,豈不是比剛才挑得還少嗎?”他說著,讓年輕人看了看自己的水桶,桶里畫了一條線。
弘一說:“水絕對不能高于這條線,高于這條線就超過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我起初還要看這條線,次數(shù)多了以后,就不用看了。這條線可以提醒我,凡事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边@樣也許人生就少走了許多彎路。
(張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