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唐湘怡
時光那么短
湖南/唐湘怡
我曾無數(shù)次對自己說:不急,以后的日子還長。
直到那一天。
那是你去世的第二天晚上,我從學校趕回家參加你的葬禮。
我跪在地上隔著白布描繪你的樣子,沒有多少痛苦,甚至可以說是平靜地接受了你已經(jīng)去世的事實——我親愛的爺爺,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那一刻,我只平靜地想:我答應和你一起做的事情都不能完成了;我想對你說的話,都沒有機會說了。
我總是這樣一次次缺席,總是如此。
我記得你身體還好的時候喜歡釣魚,你常帶我去湖邊,我仍記得那些風景:與天一樣藍的湖面,茂盛的草叢,草叢里綠色的蛐蛐,湖面上吹過的、帶著湖的氣息的風。我見你釣上肥美的魚,很是羨慕。
于是,你給我做了一根小釣竿,用纖細的竹子做的,細心地用砂紙把竹節(jié)打磨光滑。
你說,以后我們就一起去釣魚。
我高興地答應了。
可哪個孩子不是“朝三暮四”的呢?我終沒能耐著性子陪你去釣魚。以后,也都沒能去,再之后,我卻是再也不會有機會了。
那天,我知道,有些事若不急著去做,就再也不能做了。
你纏綿病榻的那段時間,我常在周末、寒暑假回去陪你,說是陪,也不過是我在客廳看電視,偶爾去照看一下你打的點滴,我沒有花時間陪你聊天,也沒有費心思讓你過得舒適些。我任由你寂寞地在那個狹小的房間里打點滴,原諒我吧,爺爺,我那時還不懂得如何去關(guān)心一個人的感受,我也不會考慮到那樣的日子有多難熬。
從日常生活實踐特別是交流實踐方式的角度來研究中國文化傳統(tǒng)與其他文化傳統(tǒng)的同與異,研究中國社會獨特的發(fā)展歷史,標志著中國民俗學的學術(shù)思想與研究范式發(fā)生了某種重要的變革。這個角度其實是把廣大民眾真正視為了歷史的主人,而不是只把他們作為贊揚和浪漫移情的對象。因為只有從這個角度才能看清廣大民眾怎樣在日常生活中構(gòu)建和發(fā)展自己的社會,創(chuàng)造、傳承、享用著自身的文化。這個角度強調(diào)了普通老百姓是生活實踐的主體,這與借口“傳統(tǒng)的發(fā)明”或“民俗主義”等理論而去關(guān)注各種操弄民俗現(xiàn)象的研究角度是根本不同的。
我總以為,大人都是無所不能的。我以為一切你都能自己處理好。
后來,我明白,若不急著成長,若不急著懂事,許多的事情,便不會再有彌補的機會。
你病重的那段時間,我在上高中。
我沒有那么多的假期,每個月只能回去一次,每次也不能停留多久,總是急匆匆地回去,又急匆匆地離開。
漸漸地,我被這種匆忙弄得身心俱疲。我開始抵觸回去,雖牽掛著你,卻還是回去得越來越少。我對自己說:不急,等到放長假的時候,我就……可到了放假的時候,我又忙著補課,忙著寫作業(yè),忙著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忙著和同學一起看電影……這樣一來,回去陪你的時間又少之又少了。我對自己說:沒關(guān)系的,等到這三年過了……
然而我可以等,你卻再沒有時間等了!
我總是那樣自私地只先想到自己,我想你沒有吧。
你最后一次去住院,我在某個周日的下午去看你,那是我一周里唯一能自由安排的時間。那是一個風和日暖的午后,你躺在靠窗的病床上,發(fā)覺我來了,很高興,硬撐著坐起,很自豪地向病友介紹:“這是我孫女,現(xiàn)在上高中了,成績可好了。”
我陪你說了會話,你的高興寫在臉上,彌漫在病房并不清新的空氣里。
臨走的時候,你叮囑我要好好學習,別太惦記你,你一切都好。
你為了讓我放心才這么說的,而我居然就這么信了。
原來只要我好,于你而言,我怎樣做都是可以被原諒的。
你下葬的那天,我隔著熹微的晨光看著你。不再是我年幼時記憶里那個富態(tài)的人了。你消瘦,干枯的臉上爬滿了時光的刻痕,皮膚呈現(xiàn)灰白色,那是死亡的陰影,我在微冷的晨光里,看著那黑沉的棺木一寸寸地合上,你一寸寸地消失在黑暗里,當黃土一鍬鍬地落在棺蓋上,要把整個棺木掩埋的時候,我知道,這就是我們的永別。
我曾以為我們的日子還很長,縱我有許多事情沒有做,許多的話沒有說,我也并不著急,哪知時光易逝,人世無常。
有些事不急著去做,曾約定好在你身邊的人將要離開了;有些話不及時說出口,以后再想說也沒有人來聽了。
唯余諸多愧怍。
時光那么短,別錯過那些你本追得上的事,別遺憾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