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霞+范繼珍
摘 要:“體育寶貝”的出現(xiàn)為體育賽事的舉辦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傳媒文化成就了“體育寶貝”,同時也給“體育寶貝”的發(fā)展帶來了不良影響。運用文獻研讀、邏輯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大眾傳媒對“體育寶貝”形象的刻畫,旨在進一步認識“體育寶貝”,使體育寶貝可以有更好的發(fā)展前景,而大眾傳媒也能更好地實現(xiàn)與體育寶貝的“聯(lián)姻”。
關鍵詞:體育寶貝;大眾傳媒;形象建構
眾所周知,“體育寶貝”是在比賽暫?;蛑袌鲂菹r間用勁歌熱舞展現(xiàn)她們的活力,同時她們會吶喊著為主隊加油。其作用是激勵隊員的士氣,激發(fā)斗志,給比賽增強觀賞性和娛樂性。一直以來,體育寶貝給我們的感覺就是充滿活力、青春洋溢、令人羨慕不已。后來各大網(wǎng)站上充滿了她們的種種艷照和大尺度暴露的寫真集,人們對體育寶貝的評價就頗有微詞,甚至在網(wǎng)絡上都有著不堪入耳的謾罵之聲以及流言蜚語。那么體育寶貝出現(xiàn)的初衷是什么,經(jīng)歷了怎樣的發(fā)展歷程,在當下大眾媒體中呈獻給觀眾的形象是怎樣的。因此,對于大眾傳媒建構體育寶貝形象的研究就有了現(xiàn)實意義及理論價值。
一、“體育寶貝”的內(nèi)涵闡述
體育寶貝是當下拉拉隊的統(tǒng)稱,常見的體育寶貝包括籃球?qū)氊悺⒆闱驅(qū)氊惖?,是對各種體育比賽活動中進行表演的女性的統(tǒng)稱。體育寶貝一方面可以帶動觀眾,活躍氣氛,緩解賽場上的壓力;另一方面能夠緩和觀眾的情緒,穩(wěn)定賽場秩序,使比賽順利進行。如今,體育寶貝已經(jīng)成為賽場上一道亮麗的風景,她們不僅僅是激烈的運動賽場上的點綴,而且還成為各種賽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說一場精彩的比賽如果沒有體育寶貝的助興,它就是不完美的。在本文中,主要以體育寶貝中女性隊員為對象進行問題研究和探討。
二、當前大眾傳媒對體育寶貝的“再現(xiàn)”現(xiàn)象把脈
大眾傳媒對體育寶貝形象的再現(xiàn)表現(xiàn)為媒體人通過選擇體育寶貝的部分形象、信息等制作為專門的媒體作品,如體育寶貝八卦、體育寶貝影像及其圖片集等,再呈現(xiàn)給大眾,而大眾卻認為所有這些經(jīng)媒體“再現(xiàn)”的內(nèi)容就是體育寶貝的真實形象的過程。從而使得人們通過媒體所看到的體育寶貝已經(jīng)傾向于奇觀化、碎片化、刻板化以及女性化等諸多特征。
1.奇觀化,碎片化
“奇觀化”是一種視覺化的奇觀,即被各種人工、審美化的視覺景觀包裹的“視野粗放的,同時是滿足瞬間感受而不是著眼于思辨的,著眼于娛樂而不是著眼于審美的,著眼于狂歡而不是著眼于教育的關于女性身體的視覺盛宴”。例如,在網(wǎng)絡公開化的環(huán)境中,我們會看到商業(yè)化的籃球賽、排球賽等各類比賽在中場休息時,會有體育寶貝表演的勁歌熱舞,以達到活躍氣氛的目的,她們穿著暴露,動作火辣,使人們在視覺上得到滿足。而碎片化是指女性身體不是被作為一個整體呈現(xiàn),而是各個局部的嬌媚與美麗的展示,女性的美被簡化為女性身體各個部位美的集合。
2.年輕化,女性化
早在19世紀40年代就有體育寶貝以拉拉隊的名字而存在,那時是清一色的男生,從1940年到現(xiàn)在為止,拉拉隊成員主要以女生為主。如今在各種比賽中我們看到的都是以女性,而且是年輕貌美的女性組成的體育寶貝,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體育寶貝隊員平均年齡為22.4歲,其中超過80%為“90后”,年齡最小的不滿18歲。體育寶貝的女性化還體現(xiàn)在“外援”也是女性,即外籍美女的加入,例如,舞時尚引進了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兩位東歐美女,讓球迷充滿了新鮮感,贏得了更多的收視率。
3.刻板化,符號化
體育寶貝的形象塑造被大眾傳媒“角色化”與“格式化”,主要表現(xiàn)為性感誘惑、身材火爆、動作野性的女子形象。這在一定程度上隱藏了女性的個性化特征,從而使體育寶貝符號化。媒體中的許多女性形象總是在享受,追求美麗和性感,這在某種程度上似乎是女性的固定形象模式,固定的宣傳定位模式,導致對女性形象的認識不足。譬如人們在談起體育寶貝是就會想到她們嫵媚性感的身材,各種清涼寫真的照片等被符號化的情景。
綜上所述,體育寶貝的出現(xiàn)是為了活躍現(xiàn)場氛圍,調(diào)動觀眾的積極性。但隨著市場化的運行、團隊數(shù)量的增長,在為了自身能夠生存的情況下與大眾傳媒進行了“聯(lián)姻”,在這個過程中,傳媒為了滿足受眾、政府,更為了自身經(jīng)濟利益的最大化,對“體育寶貝”形象的再現(xiàn)產(chǎn)生了“刻板印象”,歸根結底,是體育寶貝與傳媒為了利益進行了“共謀”。
參考文獻:
[1]凡·祖侖.女性主義媒介研究[M].曹晉,曹茂,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395.
[2]吳瓊.視覺文化的奇觀:視覺文化總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165.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