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思佳
摘 要:與萬斯同等兄弟并稱“萬氏八龍”的萬斯備,深得李鄴嗣真?zhèn)?,詩歌成績較大而無人知。本文試以《深省堂詩集》為本,結(jié)合萬斯備經(jīng)歷及時代背景,從具體詩篇著手,分析其詩思想內(nèi)容與藝術(shù)特色。
關(guān)鍵詞:萬斯備 浙東文學(xué) 清初詩 《深省堂詩集》
萬斯備(1636-?),字允誠,一字又庵,萬泰七子,與其他兄弟并稱“萬氏八龍”。師從李鄴嗣,且為其長婿,親如父子。萬斯備詩深得李鄴嗣真?zhèn)鳎以凇叭f氏八龍”中,詩歌成就較大,有集傳世?,F(xiàn)存萬斯備詩歌處有三:《深省堂詩集》《續(xù)甬上耆舊詩》《萬斯備詩集》?!渡钍√迷娂窞閺垑坨O所輯,存詩二百六十七首,其中三分之二為五言詩。在詩集序中,張壽鏞說:“萬又庵先生詩極為李杲堂所贊,尤稱其五律,自以為不如。其后,謝山續(xù)輯《甬上耆舊詩》,錄先生作至百六十余首。杲堂曾為賢士作《敘李集》敘,又嘗為選定五律百首?!眥1}作為與萬斯備關(guān)系最近的人,李鄴嗣亦師亦友亦父,其詩、才被一代詩學(xué)巨子肯定。翻閱《深省堂詩集》二百六十七首詩歌,不難發(fā)現(xiàn),萬斯備詩歌內(nèi)容主要有:思鄉(xiāng)之情、山水之感、個人情思。
二、異鄉(xiāng)遙動故鄉(xiāng)愁
萬斯備雖得岳父李鄴嗣賞識,然其謹(jǐn)遵先訓(xùn),以風(fēng)節(jié)自持,終身不仕清廷,生活漂泊、困頓,以教書授業(yè)過活。幼年時期,由于戰(zhàn)亂,整家居無定所,然而萬斯備與眾兄弟同吃同住,感情深厚。后,兄弟骨肉因各種原因長期分離,萬斯備的思念之情延綿不絕,只可寄詩以懷之。在其《深省堂詩集》中,思鄉(xiāng)念親之詩約有四五十首。詩集第一首《旅興》便抒發(fā)了其渴望回到家鄉(xiāng),回到那個溫暖幸福的時刻。“悲風(fēng)從西來,飄我游子裳。豈不憚遠(yuǎn)行,饑渴摧中腸。朝餐葉上露,暮宿陌上霜。不如鷦鷯鳥,安居且翱翔。崔嵬歷古道,指視多白楊。念彼成死人,酒行為停觴。人生匪松柏,為歡無久長。況復(fù)貧賤身,坎坷歷遐方。”{2}首句一個“悲”字,直接點明了整首詩的哀涼基調(diào)。呼嘯的西風(fēng)吹動了衣裳,詩人站在路上悲從中來。難道不害怕遠(yuǎn)行嗎?饑渴困苦時刻擾亂著詩人的內(nèi)心。一路上,詩人歷盡風(fēng)霜,朝食露水,夜宿小路。他多么想做一只鷦鷯鳥,弱小卻能自給自足,有廣闊的天地翱翔,也有溫暖的巢穴安居。此詩前半部分刻畫出一個在外漂泊的游子形象,渴望安定,渴望歸家。除去早逝的四兄斯昌,斯備兄弟幾人居于各地。兄長斯大遵循父親遺愿遷居杭州,斯同居于紹興,兄弟們聚少離多。“南北遙分年夜酒,弟兄各照歲除鐙。相思定有家鄉(xiāng)夢,倦眼朦朦睡未曾。”{3}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新年將至,闔家團(tuán)圓之時,斯備一家卻分散四方!在《歲暮》中,斯備將思鄉(xiāng)之情寫得淋漓盡致。
歲晏無多事,燒燈治墨兵。饑寒淹別日,雨雪筑愁城。
懷友云停戶,思親淚滿纓。毋庸開匣鏡,恐使客心驚。{4}
一年將盡之時,閑來無事便點燈作詩。過去饑寒交迫,風(fēng)雪連城。一個“淹”字,使讀者感受到斯備的絕望;一個“愁”字,讓讀者看到斯備的心酸。在這樣悲傷的日子,不由得開始思念親朋,不知不覺淚水已沾滿衣裳?!拔阌归_匣鏡,恐使客心驚”運用側(cè)面描寫,凸顯出愁容之苦,不忍直視。
在《月夜望水西》{5}中,斯備獨居山中,夜晚獨行,看到一幅幽靜之景:“新月掛東峰,蒼茫失岫容。煙蒙不辨水,寺遠(yuǎn)只聞鐘?!币惠喰略骂澪∥煸诳罩?,月色蒼茫,煙霧繚繞,山峰似蒙上一層薄紗,朦朧不清,只能聽到山寺傳來的陣陣鐘聲。然而斯備看到如此幽靜曠然的畫面時,心中牽掛的仍是觸不到的家鄉(xiāng):“宿鳥依殘葉,疏燈露小舟。故鄉(xiāng)渺可處,一望白云對?!币雇眸B兒依偎著敗葉,小燈點亮了小舟;這葉小舟能帶我回家嗎?啊,太遠(yuǎn)了,到不了的。我只能看看天上的白云,因為我的家鄉(xiāng)在這片云的另一端?。∷箓渫砟?,經(jīng)歷了風(fēng)風(fēng)雨雨,離離合合,更加想念家人團(tuán)聚的生活,更加渴望能夠生活得安穩(wěn)?!坝暧觑L(fēng)風(fēng)又半秋,異鄉(xiāng)遙動故鄉(xiāng)愁。老來節(jié)序無心歷,亂后萍蓮是處浮。萬樹蛩聲摧病葉,一庭寒色上征裘。茂陵最是江湖客,未到衰年已倦游?!保ā洞雾嶎欀贂呵铩罚﹞6}中秋佳節(jié),闔家團(tuán)圓。斯備一人在異鄉(xiāng)分外思念故鄉(xiāng),心中濃濃的愁緒揮散不去。
二、孤寂悲腸心緒亂
清初文化的鉗制、長年與親朋的疏離、經(jīng)濟(jì)生活的拮據(jù),都造成了斯備詩多寫個人情思,訴孤寂悲腸之情?!肮陋殹币辉~,貫穿斯備的一生。在《山居四首之四》中,斯備寫道:“驟雨頹檐下,燈光減復(fù)明。塵埃落幾筵,戶牖涼風(fēng)生。夜半起兀坐,四顧冷如冰。披褐喚仆夫,前窗起鼾聲。愁來不能寐,傾耳聽雞鳴。長夜不得曉,憂思淚盈盈?!眥7}夜半驟雨,窗外是悠涼的落雨,屋內(nèi)則是一派雜破貧瘠。斯備半夜突然從夢中驚醒,四周又冷又清。想要前去呼喚仆夫,卻聽到他的鼾聲。斯備愁上心頭而夜不能寐,獨坐聽屋外的雞鳴?!半u鳴”二字既說明了斯備獨坐至天明,熱鬧的叫聲又與斯備的孤獨形成強烈對比,更顯孤寂。最后斯備“憂思淚盈盈”。為自己的孤獨,無人訴說?還是為自己的貧窮,經(jīng)濟(jì)拮據(jù)?不得而知。與此詩類似的還有《一室》,直截了當(dāng)?shù)卣f自己滿腹心事而無人訴說:“未敢逢人說,愁心一室懸?!彼箓鋾r常感慨于自己飄零的命運,盡管和李鄴嗣親如父子,但是缺少真正的家,缺少同輩人的陪伴。
斯備創(chuàng)作極為認(rèn)真,近于苦吟,“煉字煉句,推敲琢磨,雖一字不輕出,必求度越常人?!眥8}在恩師李鄴嗣的指導(dǎo)下,斯備亦學(xué)他宗杜學(xué)陶。在《深省堂詩集》中,次韻杜甫的有近七十余首,杲堂則評價他“其酷處直逼杜陵”。盡管身處清文化鉗制的特殊背景,斯備在一些詩中仍抒發(fā)了自己憂國憂民之心,這些詩有杜詩深沉之韻。如《出郭》:“衰草綠堤闊,寒云壓壘低。戍營連海北,烽火燭郊西。萬灶灰山海,于骸釁鼓鼙。惟余萬斛淚,何處向風(fēng)啼?!眥9}戰(zhàn)爭無情,烽火連天。昔日人民安居樂業(yè),如今只剩尸骨遍地。如此慘烈的情景,竟也隨風(fēng)而過,只余下萬斛淚水及風(fēng)中傳來的啼哭聲。整首詩情景交融,感情深厚。字詞含蓄凝練,沉郁頓挫,有杜詩之風(fēng)??v觀斯備《深省堂詩集》,不難發(fā)現(xiàn),整部詩集都被斯備濃濃的孤苦寂寥之情所籠罩。用字方面,斯備多用“孤”“寒”“悲”“殘”“破”“頹”等字;意象方面,斯備多采用悲涼的意象如“月”“鴉”“舟”“霜”“桐”“煙”“云”等。
三、山水連情山居幽
接上節(jié)而談,盡管斯備有些許詩有杜詩之韻,然而他見聞有限,詩歌還是不夠厚重,多描寫山水之景,風(fēng)格更貼近陶淵明的恬淡閑適。在《晚晴》這首詩中,可以看到陶詩的影子:
清晨負(fù)笠去,晚戴日光歸。
斷霓隨東沒,昏鴉帶濕飛。
霞明千嶂出,風(fēng)力一鐘肥。
宿有鄰翁約,朝來如翠微。{10}
首兩句斯備活用陶淵明“晨興理荒穢,戴笠荷鋤歸”。晨與晚兩個時間詞,說明斯備在山水中整整一日,他并沒有說自己在山中做何事,但從后面的詩句,我們可以窺探一二?!皵嗄揠S東沒,昏鴉帶濕飛”對仗工整,用詞巧妙。斷霓對昏鴉,隨東對帶濕,沒對飛。斷虹被東面的山景淹沒,黃昏歸巢的烏鴉帶著濕氣低飛著。此聯(lián)和上聯(lián)營造的悠閑氛圍不同,運用斷霓、昏鴉等意象,營造了一幅凄慘的悲涼景象。然而,明艷如火的晚霞從遠(yuǎn)處崇山峻嶺中噴瀉而出,晚風(fēng)呼呼地吹拂。“一鐘肥”三字說明了風(fēng)力之大,鐘是春秋時期的量制,四升為一豆,豆之上有區(qū)、釜。各自為四,以登于釜。釜十則鐘。一鐘肥還能從聽覺角度解釋,鐘可以是山中寺廟之音,隨著風(fēng)力傳播,鐘聲連綿不絕。此句與上句凄清景象又截然不同,從青白色調(diào)變?yōu)榧t黃色調(diào),濃烈大氣。由這兩幅迥異的畫面可以猜測,第一幅畫面也許是斯備在山中所見。他獨自一人漫步山中,所見之景必會被他心中的孤寂所感染,悲景襯悲情。而第二幅圖則是他歸家途中所見,家的溫馨熨帖著他孤寂的心靈,而此時恰好出現(xiàn)絢麗的火燒云,他孤寂的心瞬間被滾燙的云灼醒,所以此句又生動起來。晚上鄰居老翁來約明日共賞青翠縹緲的山光水色,整句詩又重回首句平淡的基調(diào)。整首詩雖著重寫景,但景物變化多端,情感跌宕起伏,不失為一篇佳作。
張仲謀先生在《清代文化與浙派詩》中曾評價斯備:“今讀其集,覺波瀾老成略遜于鄴嗣,而雕琢之功則過之。各體之中,古體不如近體,七言不如五言;五言似漢魏而尚乏個性,七言則或傷于平弱。唯其《黃山怪松歌》一首,蓋因物起興,一時動容,讀來氣體整健,亦知斯備不徒能寫四十字詩?!眥11}張先生認(rèn)為斯備詩雖有可道之處,但五言缺乏個性,七言又過于平弱。然而《黃山怪松歌》一首卻讓他覺得讀起來一時動人,氣體整健?!饵S山怪松歌》為歌行體,律、韻腳比較自由,平仄不拘。句式比較靈活,以七言為主,其中穿插五言的句子。
黟山多老松,怪然不一格。
閱世幾滄桑,空山誰。
撐干必背崖,寄根長在石。
此翁植久似通靈,與人相接頗有情。
始信峰前手接引,天門路上躬送迎。
昨從一線天旁過,鐵干橫倚似龍臥。
騰虛飛掛片石上,醉倚胡床仰面睡。
又從平天畔行,形似蒲團(tuán)差異大。
高盈三尺蔭半畝,柔肢曲體容人坐。
從來柔物不制剛,此翁挺健多反常。
根如錐鑿石為破,蓮花峰下名人揚。
石筍中峰林立,一峰一松猶戴笠。
獨有一松學(xué)垂舞,倒伸一臂長莫測。
側(cè)身倒地勢如龍,云攫日凌高空。
奇會眾松莫擬似,無巳尊之曰帝松。
其間眾松具不惡,大半穿崖與度壑。
縱饒妙手繪亦難,天驕離奇非意奪。
短鬢老骨歷年長,會與軒后同徜徉。
鼎湖龍去不懼往,對此猶如見古皇。
吁嗟呼!古來神物須品題,不經(jīng)識者終沙泥。
君不見、獅子峰前一古柏,與蒲團(tuán)松樹齊。
偃蹇不獲逢知己,至今視之猶等夷。{12}
全詩以不拘一格的老松開篇,他根植于黑山中已達(dá)百年。寒來暑往,此松似已通靈,每當(dāng)游人從旁過,就伸手躬送迎。之后,斯備轉(zhuǎn)變視角,從游客的角度描繪老松之形。從一線天處看,老松鐵干橫倚,像是一頭巨龍橫臥,飛掛在片石之上。從平天處看,老松樹冠龐大生機,而他彎曲的枝干正好可以讓游人坐下休息。所謂“橫看成嶺側(cè)成峰”,老松從不同角度看形狀不同,變幻多姿。老松除了樣貌奇,它生長之處也奇:它從峰中出。斯備感慨,自古都是柔不克剛,而這怪松偏偏從堅硬的石頭縫中蹦出來,且長得如此健壯,如此奇幻。它“側(cè)身倒地勢如龍,云攫日凌高空”,被尊之為“帝松”“古皇”。整首詩一氣呵成,角度多變,善用比喻,工整剛健。
四、總結(jié)
萬斯備生于經(jīng)世之學(xué)的鼎盛之家,歷盡艱辛,遵守古訓(xùn),終身不仕。由于經(jīng)濟(jì)拮據(jù)、政治影響等,其常年居于山林。萬斯備作詩宗杜學(xué)陶,苦吟推敲,善用意象,想象奇絕而不被人所知,有一定研究價值。
{1}{2}{3}{4}{5}{6}{7}{9}{10}{12} 〔清〕萬斯備:《深省堂詩集》,張壽鏞輯刊,載《四明叢書》約園刊本,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127頁,第128頁,第143頁,第145頁,第145頁,第132頁,第128頁,第142頁,第135頁,第149頁。
{8}{11} 張仲謀,《清代文化與浙派詩》,東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192頁,第190頁。
參考文獻(xiàn):
[1] 厲霞.寧波萬氏世家詩歌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