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
我自己在哈佛大學讀了7年的研究生、博士,也曾經(jīng)輔導過許多本科生,近距離接觸過他們,他們可能是最能代表美國精英青年的一群人。
曾有一位猶太女孩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1990年,她為了獲得更高榮譽級別(Summa Cum Laude)的畢業(yè)生頭銜,要完成本科論文撰寫。一般“學生狗”都是隨便套個T恤牛仔褲,但她總穿著價格高昂的外套,背著名牌包,化了精致的妝容;而第二個給人的印象則是她什么都不懂。
她對一些基礎學科幾乎一無所知。但她什么都敢問,一點不羞赧,完全沒有怕被人鄙視的感覺,更“無厘頭”的是她還敢于向別人提要求。當時的計算機數(shù)據(jù)都存儲在臉盆那么大的磁盤里,厚重的磁盤需要擱在磁盤機上操作,可她經(jīng)常不動手,都是我們?yōu)樗百u力”。
每當看到實驗室里散落著一堆磁盤,旁邊擱著一個手袋,我們就知道“大小姐”來了……
第二個孩子是我的一位親戚。她在中國上的中學,后回到美國上哈佛大學。她的學習成績并不突出,剛開始在國內(nèi)讀高中時,數(shù)學還常常不及格。那么她有什么資格能夠人讀哈佛?是她的思辨能力。她在國內(nèi)最喜歡的課居然是政治課,還常常跟政治、文史哲各科老師辯論。加上閱讀涉獵廣泛,有獨特的視角,令她輕松斬獲了哈佛面試官的青睞,而其他一些學風嚴謹?shù)膶W校卻對她不感興趣。
上了哈佛之后,她更是如魚得水——代表所在書院參加劃艇比賽;周末更是忙得腳不沾地,參加各種聚會、交流會,連老爸來都要預約時間。
當然,也不是每一個哈佛生都這樣雄心勃勃,自如的游走在各種人際關(guān)系里,我曾經(jīng)遇到過一位哈佛生,他的父親是美國聯(lián)邦巡回法院的大法官,也是哈佛校友。他本人畢業(yè)后,就在哈佛校園附近當起了按摩師,類似于我們的北大生賣豬肉,不過在美國這可不是什么大新聞,大家似乎都能理解認同。
話說回來,我的這位親戚也曾向我坦言,哈佛的學生整體上和其他常青藤聯(lián)盟的大學,包括耶魯、MIT、普林斯頓的學生有點不太一樣:哈佛生總是自命不凡,總有一股子干勁、沖勁,而且敢問敢說——不懂就問,想說就說。我恍然大悟。這可能是美國精英教育最具代表f生的風格。
那么,第一個女孩子后來怎么樣了?四五年前的一天,我突然在電視上看到她正在演講——而她的身份是Facebook的首席運營官!她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雪莉·桑德伯格!
因此我一直在反思,我們對美國精英教育的理解是不是有偏頗?在我們的傳統(tǒng)教育里,學生從小就被要求要畢恭畢敬、謹言慎行,問了“低級問題”就要感覺羞愧,缺乏勇往直前、敢問敢說的精神。
而哈佛大學不僅是典型的美式教育,更是培養(yǎng)領(lǐng)導型人才的地方——領(lǐng)導者并不一定需要高深的專業(yè)背景,重要的是不懂就要敢于發(fā)問,敢于在眾人面前表達觀點,動員團隊里的各色人等認同自己,鼓舞大家努力前行。這就是領(lǐng)導力的體現(xiàn)。
(逍遙摘自《南方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