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佳怡
一個年輕人要去遠方,遇一惡狗擋道,他繞道而行。一路人不解,認為他畏懼途中艱難,怎去得遠方。年輕人則認為,前往遠方的路上困難重重,正因如此,才要有選擇地繞道而行。
心之所向,踽踽獨行。我認同年輕人的觀點,既然已經知道自己內心的追求,那為什么要在這條路上多作停留呢?
誠然,唐僧師徒前往西天取經時,路經九九八十一難,都被他們一一戰(zhàn)勝??晌蚁胝f的是,難道自東土大唐到西方極樂只有這八十一難嗎?當然不是。正是因為在取經途中能夠巧妙規(guī)避不必要的麻煩,才能保存實力,養(yǎng)精蓄銳,在避無可避之時以少勝多。
齊天大圣孫悟空尚且如此,我們這些凡人更應懂得這般道理。不要把時間花在糾纏上,不要浪費不必要的精力。
精鋼做鉤柔中韌,胯夫宰相兩相衡。一代名將韓信,在他早年貧寒之時,曾被市井流氓要求從胯下鉆過。韓信自攜寶刀,本可與這樣的奇恥大辱決出勝負。但權衡之下,他卻硬是忍受了下來。如果他殺了人,不僅是自己,連家人都會受到牽連,今后將難以出頭。正是因為韓信在面對“惡犬糾纏”時,不選擇直接回擊,而是“繞路”,才有了后來的名垂千古,真正到達了內心追求的遠方。
能夠選擇繞路的人,是智者,他有著真知與遠見;更是勇者,因為他敢于聽從內心的聲音,無懼于外界一時的評論與看法。逍遙游中的大鵬鳥絕云氣、負青天,對于其他蟲鳥的嘲諷不屑一顧,正是因為他知道自己追求的是千里之地。但他也知道要依靠風的力量,而不是一味蠻干,這才能幫助他規(guī)避許多不必要的掙扎。這與“繞道而行”有著相同的道理。
縱覽青史,再觀今朝。文學巨匠錢鐘書先生早年數(shù)學十分差勁,但他并沒有選擇與困難“拼個高下”,而是選擇了繞道至自己所愛并擅長的文學歷史。就這樣,他被清華破格錄取;就這樣,他收獲了事業(yè)的巔峰,而《圍城》得以問世。世間事大抵如此,尋你所愛,追你所向,我們的目的是到達遠方。
莫懼前路穿林打葉聲,尋覓遠方的路途中,學會繞道前行,亦是人生這場修行的必修課。世人心中總有向往的一片高地,在這片高地上,開滿以赤誠澆鑄的精神花朵,花開爛漫散馨香。
少年,萬水千山,仍待你繼續(xù)前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