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
新武俠的五大宗師“金古溫梁黃”里,溫瑞安一直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人。
他的身上,充滿著矛盾和撕裂,人生幾乎比小說還要精彩。他是最天才的作家,上小學(xué)就口述小說,十六歲時就已經(jīng)寫出了“四大名捕”。但他又是最努力的作家,進步和改變的脈絡(luò)刀砍斧剁,清晰可見。他是最熱情、義氣的俠者,抨擊時政,組建詩社,神州結(jié)義,嘯聚一方。但他又是最冷酷的“大哥”、政治家,作品中不斷控訴的背叛與出賣、無力與絕望,折射出的是他對“神州結(jié)義”、“自成一派”的絕對控制欲。他是最純潔的人,和方娥真的愛情故事永遠令人唏噓。但他又是最污濁的人,作品中對女性的褻玩與輕賤,比比皆是。他的人生和他的作品,緊緊地交織著、輝映著、割裂著、對照著。不瘋魔不成活,這個詩人、這個狂徒、這個大俠客、這個獨裁者……把他的一生,寫成了另一個不可復(fù)制的傳奇。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重溫《神州奇?zhèn)b》,重溫“四大名捕”,重溫“說英雄誰是英雄”……來和這些作品一起,再一次認識這位巨俠。
天才
溫瑞安,1954年1月1日出生于馬來西亞霹靂州。
從小,他就顯示出了非同尋常的文學(xué)天賦。
十歲的時候,他就在學(xué)校口述了長篇小說《血河車》;十六歲,就發(fā)表了“四大名捕”系列的第一部《追殺》。
十六歲啊,四大名捕啊!
這樣的起點,說在武俠小說界里空前絕后,可能都不過分了。
而另一方面,他與生俱來的領(lǐng)導(dǎo)力、煽動力也展現(xiàn)出來。他和兄長溫任平創(chuàng)辦了“天狼星詩社”、自建了“剛擊道集團”,文武雙修,鋒芒畢露,高中沒畢業(yè),就已經(jīng)是馬來西亞文學(xué)少年中的“老大”。
之后他被保送到臺灣大學(xué),在那里與方娥真、黃昏星、殷乘風(fēng)、陳劍誰等人神州結(jié)義,把一個文學(xué)社團辦成了一個文化團體,一個具備了一定的政治影響力的團體。
那時不斷有八方少年,對他慕名來訪。
那些年輕人提著行李,千里迢迢,風(fēng)塵仆仆,一見面納頭便拜。
那時溫瑞安自己也四處奔走,拜會前輩,結(jié)交各路豪杰,在給自己的兄長溫任平的信中寫道“今見某某人,血性男兒也,日后可予重用”。
在他的身上,詩人的天真爛漫、書生的家國情懷、江湖兒女的豪氣仗義,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形成了對追隨者致命的吸引力。
馬來西亞,時年十四歲的初中生殷乘風(fēng),不顧家人阻攔,跳樓出走,遠赴臺灣來追隨他;臺灣,時年四十歲的沈瑞彬,放棄車站站長的工作,奉他為“大哥”,開始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文學(xué)冒險。
正所謂,冠蓋滿京華,知交遍天下。
溫瑞安此時,春風(fēng)得意,眾星捧月,神州詩社在臺灣文學(xué)界備受矚目,獲得了多方支持、各路文學(xué)前輩的肯定;詩社所在的“試劍山莊”,成為許多年輕人心中的文學(xué)圣地;而溫瑞安本人,也開始和金庸頻繁通信,并獲得在《明報》上連載小說的機會。
他那時創(chuàng)作的《神州奇?zhèn)b》,充滿了昂揚的斗志和蓬勃的自信。他把神州詩社的成員,紛紛化名寫了進去:神州那么大,我們?nèi)リJ蕩!無論走到哪里,無論遇到什么樣的敵人,我們都會遇到更多肝膽相照的朋友,我們都相信,一天是兄弟,一生是兄弟!
而作為溫瑞安自己的化身,《神州奇?zhèn)b》的主人公蕭秋水,義薄云天,天縱奇才,是團隊中毫無爭議的領(lǐng)導(dǎo)者。他一路成長,一路交朋友、收隊友,弄到后來,在開始一場戰(zhàn)斗之前,光數(shù)己方隊友的名字都要數(shù)半天。
《神州奇?zhèn)b》其實是中國武俠小說中,一部極具特殊價值的作品。
區(qū)別于金庸式的早熟——從《書劍恩仇錄》開始就隱藏自己的寫法,和古龍式的慢熱——開始十幾部作品根本不會表達自己的寫法,溫瑞安的《神州奇?zhèn)b》作為他真正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剛好處在了一個平衡點上。
在這個“點”上,他既因為年輕,而藏不住強烈的自我表達欲;又因為天賦,而可以保證順暢、清晰地進行敘述。
于是,這是一部半自傳體的武俠小說,這是一部極其真誠的青春故事。雖然不那么成熟,但卻因為溫瑞安本身對“俠義”、“友情”、“家國”的信仰,而變得熾熱無比,浪漫無比,不可復(fù)制。
我們即使在今天再讀,也會被“神州結(jié)義”的故事所感動,為之燃燒。
因為那不是一個小說家絞盡腦汁、閉門造車想出來的,而是一群有名有姓的年輕人,真的在用自己的才華、用自己的生命,去歌唱、去碰撞,共同編織出的一段人生經(jīng)歷。大量的細節(jié),都已經(jīng)在生活里的每一次相逢、每一次分離、每一次背叛、每一次重聚中,確實發(fā)生了的。
所以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湯姆蘇的男主角一路開掛的故事,而是穿越時空的,任何時候都不會缺少的,一群志存高遠、才氣縱橫的年輕人的聚散離合,悲歡歌舞。
囚犯
但是“神州結(jié)義”,其實存在著巨大的隱患。
每天習(xí)文、練武、高歌、痛飲,宛如烏托邦一般美好的“試劍山莊”里,從一開始,就埋藏著種種矛盾。包括溫瑞安在內(nèi)的大量成員,反復(fù)退學(xué)、復(fù)學(xué)、又退學(xué),當然引起了家長和學(xué)校的不滿;上百人的團體,生活、出版所需的費用,永遠入不敷出,所有人都被迫去打工賺錢,疲于奔命,甚至向家里編造各種借口,要錢、騙錢。
和外部的壓力比起來,成員內(nèi)部的疏離才更可怕:源自于獎懲分明的初衷,而漸漸形成了的森嚴的等級制度、監(jiān)視制度,讓權(quán)力越來越集中于溫瑞安一個人,個人崇拜越來越盛行,因詩情和友情而聚集的兄弟,漸漸變成了“手下”,而“手下”之間,又漸漸分裂成“對手”。
外面有人想見溫瑞安,需要層層通稟;內(nèi)部犯錯,則需開批判大會;洗擴溫瑞安的人頭照片,張貼社內(nèi);有人退社,則被視為“叛徒”,要在武俠小說中變成卑鄙奸徒,被情節(jié)推向絕境,慘死在“江湖”的虛擬世界里。
溫瑞安的兄長溫任平,也就在這時和溫瑞安決裂。而后來在《神州詩社:烏托邦除魅》一文中,他更寫到:“神州詩社是新馬港臺華人社會第一個成功幫會化了的詩社……它是專制的人間天國?!?/p>
那么,神州詩社注定是要倒下的。
它的倒下,不僅僅是因為臺灣地區(qū)政府色厲內(nèi)荏的誣告,更是由于它內(nèi)部已經(jīng)產(chǎn)生的分崩離析。
越來越多的成員退社,甚至有人不惜寫血書明志。有溫瑞安在的時候,起碼還能勉強維持秩序,到1980年中秋,溫瑞安、方娥真因為“私通大陸”被捕,大難面前,卻幾乎沒有什么人再為它的存續(xù)而努力,顯赫一時的神州詩社,就此風(fēng)流云散。
幸好有評論家葉洪生、小說家金庸等人多方周旋,溫、方二人才在入獄三個多月之后平安脫險,并輾轉(zhuǎn)數(shù)年,在香港定居。
而那些曾經(jīng)誓同生死的“兄弟”,則已流落四方,并大多對詩社的倒下緘口不言。
那在溫瑞安看來,已是毫無疑問的背叛。
從此之后,他的小說里,背叛與牢獄之災(zāi)成為兩個永恒的主題。
《骷髏畫》、《逆水寒》、《刀叢里的詩》……俠者被最信任的人背叛,英雄在囚籠中忍辱,血淋淋、冷冰冰,彌漫著膿血腥臭,絕望深入骨髓。
肉體的囚禁,雖然只有三個月,但精神上的恐懼,他卻似乎永遠無法走出去了。
但這,也許是他創(chuàng)作力最為旺盛、精力最為集中的時候。
首先是在沒有工作的時候,輾轉(zhuǎn)奔波,不得不收斂鋒芒,寫出了一批工整好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系列故事:《碎夢刀》、《談亭會》、《布衣神相》、《殺人者唐斬》,每一集都篇幅短小,創(chuàng)意十足,既可以連著看,又可以拆著讀……總之,一句話:好賣!
這樣過了兩年,溫瑞安受邀成為香港亞視的創(chuàng)作經(jīng)理,得以在香港定居。有了工作,影視版權(quán)賣到飛起,他衣食無憂,于是創(chuàng)作再上一個臺階。
代表著“四大名捕”系列最高成就的《逆水寒》,代表著溫瑞安“超新派武俠”風(fēng)格的“七幫八派九聯(lián)盟”系列,代表著溫瑞安最強筆力的“說英雄誰是英雄”系列,代表著溫瑞安商業(yè)野心的“少年四大名捕”系列……都在1986-1989年間創(chuàng)作出來。
這時的他,筆法純熟,思想開闊,詩意的語言和充足的生活閱歷,讓他的武俠小說有了迥異于前輩的風(fēng)格,鮮明、激烈,令人過目難忘。
如果要以筆下人物而論的話,金庸寫的是凡人,郭靖、蕭峰武功再高,也往往脫不開家長里短,兒女情長。
古龍寫的是癡人,傅紅雪、燕十三,癡于劍,癡于情,癡于道。
而溫瑞安寫的最多的,則是妄人:白愁飛、沈虎禪、元十三限、天下第七……受困于極致的欲望,畢生致力于掙脫世俗的束縛。
我在二十歲時正式讀到溫瑞安,如飲毒藥,蝕骨留痕,從此再也無法忘記。
大師
從十六歲寫《四大名捕:追殺》開始,到二十七歲出獄后,完成《神州奇?zhèn)b》的外傳《大俠傳奇》為止,這可以看作溫瑞安創(chuàng)作的第一階段。
在這個階段,他靠著無與倫比的天賦進行創(chuàng)作,作品中許多模仿、稚嫩的地方,都無法掩藏。但詩人天然的語感和俠者充沛淋漓的元氣,讓他作品一寫出來,就自動提升一檔。
《神州奇?zhèn)b》和“四大名捕”自不必說,《白衣方振眉》那樣一個情節(jié)簡單到了極致的系列故事,也擁有讓人熱血沸騰的魔力。
然后從二十七歲開始,到二十九歲的《白衣神相:刀巴記》為止,這算一個過渡時期。在這個時期里,他基本上是在用技巧寫作,故事取巧,貼近市場,而用情很少。
二十九歲的《骷髏畫》開始,到三十五歲的《少年追命》為止,溫瑞安開始用氣力寫作,少年時的才氣和青年時的經(jīng)歷,讓他對人生、對江湖,有了獨特的體悟。他的思想變得更深刻,作品開始變得更長,情節(jié)更為豐富,江湖架構(gòu)變得更加獨特和完整,文字更為洗練優(yōu)美,而他對作品的控制十分有力,無論長短,都做到了張弛有度。
在這個時候,他真正開始呈現(xiàn)大師相。寫出了最好的“四大名捕”故事,開了一個精彩好看的大坑,其中就包括“說英雄”系列的前兩部《溫柔一刀》、《一怒拔劍》,和“四大名捕斗將軍”系列的第一部《少年冷血》。
再然后,從三十六歲的《少年追命》開始,溫瑞安開始進入到新的階段——再一次用“才華”寫作。
寫作于他,變得更加隨心所欲:在主要情節(jié)里隨便開支線,一竿子支出十萬八千里去;人物越來越能說,兩人喋喋不休地說一些毫不相干的毒雞湯、冷知識,動輒幾千上萬字;打斗越來越冗長,卯起來一場架恨不得寫一本書;文字越來越奇絕凄艷,越來越熱衷于性虐與殺戮……
他的書變成了一口混沌的麻辣火鍋,大多數(shù)人都覺得,這是寫的什么玩意?但有少數(shù)人卻覺得……過癮!這才是最獨一無二的溫瑞安,最痛快瀟灑的武林傳奇!
——有那樣天馬行空的戰(zhàn)斗,那樣尖銳疼痛的人生觀碰撞,他多啰唆,我都忍了!
這個階段,一直延續(xù)到溫瑞安四十歲。在這個階段里,他完成了許多系列作品的主體部分,并留下了更多讓人又愛又恨的深坑。
然后在他四十歲這一年,他寫完了“說英雄”系列的第六部《群龍之首》。
在全書的末尾,打遍全書無敵手的戰(zhàn)神關(guān)七,被飛!碟!劫!走!了!
……這個是不是太肆無忌憚了。
仿佛以此為一個標志,溫瑞安從少年時開始的如怒潮般的創(chuàng)作,開始全面衰退……或者說崩盤。
一方面,是寫得越來越慢,幾近停滯;
另一方面,則是在有限的創(chuàng)作中,仍然毫不收斂,反而變本加厲地玩弄文字,沉迷于對殘忍、恐怖的渲染,而將情節(jié)棄之不顧。
這最后一個階段的創(chuàng)作,他幾乎是在用“名氣”寫作了。
為什么會這樣?
為什么他會在一個作家的黃金年齡,走上了這樣一條歧路?
其中的原因,恐怕仍要回到他自身的性格上。
溫瑞安天賦過人,控制欲也遠超常人,這一點,我們從他在“神州結(jié)義”時搞起的個人崇拜,就可見一斑。
這種控制欲投射到作品里,溫瑞安其實寫過一大批非常工整、規(guī)范,透著強迫癥勁頭的中短篇武俠。
甚至他的長篇們,也往往有著非常好的規(guī)劃。
可是市場說了:“你隨便規(guī)劃,能按著你的來,算我輸?!?/p>
溫瑞安崛起的時候,正是港臺武俠市場大幅度萎縮的時候。金、古盛世不再,發(fā)表也好,出版也好,以溫瑞安的名氣,雖然發(fā)表不愁,也時常需要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而換到新地方,新東家為了自己利益計,當然希望他能“寫新的”。
于是有的故事,就只能坑掉;而有些故事,就只能開支線。
這樣的改變,對于一個控制狂來說,恐怕正是最無法忍受的折磨,而被這樣折磨久了,走到另一個極端,變成完全不加控制的坑王……倒也不是不能理解了。
妄人
為了寫這篇文章,我連續(xù)幾天翻看著神州詩社的各種資料。
試著從方娥真、溫任平、黃昏星、殷乘風(fēng)等人的只字片語中,去進一步地了解溫瑞安這個人,了解當初的那些事。
我是超過十五年以上的溫迷了,許多事之前已知大概,然而還是一次又一次,被他和方娥真超越于愛情的深情所感動,也為他如今的冷漠無情感到悲哀;被《神州奇?zhèn)b》小說和生活的相互印證所震驚,也為如今的物是人非而唏噓。
當然,還有為那些如驕陽般的少年而遺憾。
當然,還有為今時今日,恐怕永遠無法看到溫氏的“全集”而深恨。
但這樣的殘缺與矛盾,也許就是溫瑞安這個人和溫瑞安的小說,一起呈現(xiàn)給我們的一個完整的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