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南
摘自人民網(wǎng)
二戰(zhàn)期間,英美拒服兵役者常被要求成為醫(yī)學實驗的志愿者。在美國的一個醫(yī)學實驗項目中,參加實驗的年輕男子被餓了整整6個月。據(jù)悉,該實驗的目的是為幫助醫(yī)學專家確定如何治療歐洲大規(guī)模饑荒的受害者。
一天吃兩餐蘿卜卷心菜
如今95歲高齡的馬歇爾·薩頓當年參與“饑餓游戲”,他不久前向英媒講述了這段不為人知的往事。
饑餓實驗始于1944年11月。前3個月中,36名志愿者受到嚴格的體重和飲食監(jiān)控。然后,他們的口糧被大幅削減,食物問題很快就成為困擾。
志愿者們一天只能吃兩餐,食物可能是卷心菜、蘿卜和半杯牛奶,有的是黑麥面包和一些豆子。跟很多歐洲饑民一樣,他們不能吃肉,每天攝入的卡路里被控制在1800卡以下。6個月里,他們不僅要忍受饑餓,而且還被要求每周行走至少22英里(36公里)。
實驗期間,有3個志愿者由于無法忍受而選擇中途退出,余下的人大都減掉25%的體重,很多人還患有貧血并出現(xiàn)關節(jié)腫脹。雖然餓得瘦骨嶙峋,但他們?nèi)匀辉趫猿帧!爱斈惆ゐI了一陣子后,整個人會變得有些呆滯?!彼_頓說,“我沒有感到任何疼痛,只是變得很虛弱?!?/p>
挨餓致嚴重心理問題
后來,人們開始變得浮躁和焦慮,變得更易沮喪和內(nèi)疚。人們以不同的方式來應對心理上的問題,有一個人甚至開始攻讀法律學位。薩頓則選擇讀哲學,并從一些朋友那里尋求安慰。其他一些人則在掙扎,偶爾違規(guī)吃一些東西,就會陷入極度的沮喪和內(nèi)疚當中。就在實驗進行的同時,納粹集中營被一個個地解放。饑餓對幸存者造成的影響十分明顯,但直到1946年,研究人員才在一本名為《人與饑餓》的書中提出饑餓救援的指南。其大體內(nèi)容為:公正對待饑餓者,避免爭論,他們通常會因很小的刺激而進行爭吵,但很快就會后悔;提供隱私和安靜環(huán)境,噪音會讓饑餓者們感到煩躁;多囤積高熱量的食物;激發(fā)他們的求生欲望……
很久后才恢復健康
在實驗的最后幾個月里,這些志愿者的飲食恢復了正常。但不同的實驗小組被給予不同的食物和能量補充。但在回家后,這些志愿者過了好幾個月才完全恢復健康,有人甚至花了幾年時間。
如今,這一饑餓實驗仍被當做經(jīng)典案例,它被用來研究營養(yǎng)學和飲食失調(diào)癥。它也留下許多問題。比如,如何應對饑餓留下的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