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寧
閱讀一篇文章,學習一篇課文的時候,讀懂主人公的心思很關鍵,能幫助我們深入了解文章主旨。如何猜透主人公的心思呢?潘老師有三個妙招。
抓住動詞
作家馮驥才養(yǎng)了一對珍珠鳥。三個月后,這對珍珠鳥生了小鳥:
它們有了雛兒。過不多久,忽然有一個小腦袋從葉間探出來。撥開綠蔓一看,正是這個小家伙!瞧,多么像它的母親:紅嘴紅腳,灰藍色的毛,只是后背還沒有生出珍珠似的白點;它好肥,整個身子好像一個蓬松的球兒。
這只小鳥非??蓯?,也非常頑皮:
起先,這小家伙只在籠子四周活動,隨后就在屋里飛來飛去,一會兒落在柜頂上,一會兒神氣十足地站在書架上,一會兒把燈繩撞得來回晃動。漸漸地它膽子大了,竟然落到了我的小桌上。它先是離我較遠,見我不去傷害它,便一點點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頭來喝茶,再偏過臉來瞧瞧我的反應。后來,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紅嘴,“嗒嗒”啄著我正在寫字的筆尖。我用手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兩下我的手指。
……
有一天,我伏案寫作時,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筆不覺停了,生怕驚跑它。不一會兒,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著了。它睡得好熟哇!不停地咂嘴,大概在做夢呢!
——《珍珠鳥》
這只可愛的小珍珠鳥最后能對“我”這么信任,是有一個漫長的過程的。從小鳥的活動范圍不斷向“我”靠近,我們就能讀出小鳥的心聲——
小珍珠鳥在籠子四周活動的時候,可能在想:這是哪里呀?真想到處看看!但是,為了我的安全,還是不要離籠子太遠吧。
它在屋里飛來飛去的時候,可能在想:屋里有個人啊!我在屋頂飛來飛去,他抓不到我。燈繩真好玩呢,是我的秋千!
它落到小桌上的時候,可能在想:這個人天天趴在桌上,他在干什么呀?還是站到他的肩膀上,這樣能看清他到底在干什么。哎呀,玩得太累啦,我就在這里睡一會吧……別吵我,我就要睡著啦……
小珍珠鳥的活動范圍越來越向作者靠近。作者選用了一系列動詞:“飛-落-撞-蹦-瞧-啄-趴……”這就細致入微地把小鳥對“我”由遠及近、由擔心到放心、由親近到信賴的過程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惟妙惟肖。仔細體會這些動詞,我們也讀懂了小鳥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體會語言
這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竹席,幫著抱桂花樹使勁地搖。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嫦裣掠?!好香的雨呀!”
——《桂花雨》
《桂花雨》這篇課文的作者名叫琦君。這段文字中,“樂了”“幫著”“鋪竹席”“抱桂花樹”“使勁地搖”,這些動作描寫讓我們體會到幼年時的琦君當時快樂極了!除了動作,小孩子發(fā)自內心的歡呼,也能讓我們感受到琦君的快樂。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孩子滿頭滿身,孩子喊起來:“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琦君使勁地搖著桂花樹,金燦燦的桂花從綠葉中,如春雨一般細細密密、飄飄灑灑地落下。頃刻間,竹席上鋪上了一層金色的地毯,而且桂花落得她滿頭滿身。孩子的心都是相通的,你想想看,小琦君會怎樣快活地大喊呢?此時此刻,滿頭滿身是桂花的琦君,心里一定也是滿滿的,是滿滿的芳香四溢的——桂花,是滿滿的——快樂!
感受心理
月亮漸漸西沉,透過窗子把銀光灑到床前。蘇軾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著。他眼睜睜地望著那圓圓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來: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么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
他轉念又想:世上本來就是有悲也有歡、有離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兒有隱也有現(xiàn)、有圓也有缺一樣,哪里會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長留人們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
——《但愿人長久》
有的時候,文章中的人物會把心里的想法直接傾訴給讀者,常以“想”等字眼為標志,有的還使用逗號或冒號作為提醒。文中的蘇軾思念家人,但是又能很豁達地思考和面對人生的悲歡離合。這里,蘇軾把自己的心聲全部傾吐出來,讀起來分外感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