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潤瑄
那是個滿月的春夜,下了晚自習,月亮白白的?;厮奚岬穆飞响o悄悄的,走過餐廳前那個小庭院時,嗅到一股清甜的香氣,猛嗅幾下,仿佛又沒有。我不甘心,尋找芬芳的來源。啊,竟然是墻角那棵大泡桐開花了!一天到晚從樹下來來回回多少趟,卻沒發(fā)現(xiàn)她已把柔紫的大花開了滿頭。
我定在原處,看月光下開花的大樹,那樣端正,那樣雍容,仿佛一座巨大的銀燭臺,月光點亮無數(shù)素燭,在春夜里浮動醉人的點點柔光。許久,小心地走近它,在樹下徘徊,月光被樹影花影篩得斑斑駁駁,是一頂芬芳的花冠嗎,戴在我的頭上?是一襲水墨的長裙嗎,披在我的肩上?花香纏纏繞繞,牽著我不忍離去。
直到這一天,讀弘一法師《清涼歌》中的一句“心清聞妙香”,才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原來只有放下一切擾攘,放下一切成見,才可以感受到自然賜予我們的妙香、妙境、妙趣啊。
是了!蘇東坡經(jīng)烏臺詩案,被貶黃州,有閑情步景玩月,寫下著名的《赤壁賦》《記承天寺夜游》,感受月下江流的清幽曠渺、中庭月色的空靈澄澈,乃是有一顆清涼的心啊。
辛棄疾說:“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贝藭r的稼軒,有一顆碧玉般純凈的心,當然嫵媚極了。
我喜歡讀豐子愷先生的《華瞻的日記》,喜歡《瞻瞻的車》,該有一顆多么清澈的心,才能讓一位父親又成為一個孩子,感受孩子的悲喜,感受成長的妙趣啊。
“心清聞妙香”,能清心看世界,多美!
(編輯:關曉星)
評點:倪麗彬
由事及理,因理生趣,這是本文的突出特點。前半部分敘述了一件小事,一個春夜,“我”嗅到了泡桐開花的清甜的香氣,直到有一天讀到弘一法師的《清涼歌》才豁然開悟——“心清聞妙香”,清心看世界,才能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人生的妙趣。這樣的寫法,不僅使得文章層次鮮明,也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容,厚重了文章的底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