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弗不
近年來的高考,非常注重對語言使用得體與否的測試,如2017年高考全國各地的語文卷,均測試了語言使用得體與否的“語運”題。我們以全國三套試卷為例來說說。全國卷Ⅰ、卷Ⅱ、卷Ⅲ,總共測試了12個詞語,其中使用不得體的9個,分別是:獻丑、垂詢、內(nèi)人、失陪、寒舍、千金、承蒙、高足、恭候。
且看高考真題。
例一:下列各句中,表達得體的一句是(3分)(2017高考全國卷Ⅰ第19題)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過頑皮,碰碎了您家這么貴重的花瓶,敬請原諒,我們一定照價賠償。
B.他的書法龍飛鳳舞,引來一片贊嘆,但落款卻出了差錯,一時又無法彌補,只好連聲道歉:“獻丑,獻丑!”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頭腦靈活,處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難題寫信垂詢,都能得到很有啟發(fā)的回復(fù)。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內(nèi)人是多年的閨蜜,她倆經(jīng)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話多得似乎永遠(yuǎn)都說不完。
例二:下列各句中,表達得體的一句是(3分)(2017高考全國卷Ⅱ第19題)
A.我剛在姑姑家坐下來,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無聊地翻翻閑書,看看電視。
B.這么珍貴的書您都毫不猶豫地借給我,太感謝了,我會盡快璧還,請您放心。
C.這種壁紙是最近才研制出來的,環(huán)保又美觀,貼在您家里會讓寒舍增色不少。
D.我們夫婦好不容易才得了這個千金,的確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對她嚴(yán)格要求。
例三:下列各句中,表達得體的一句是(3分)(2017·高考·全國卷Ⅲ第19題)
A.他是個可憐的孤兒,小時候承蒙我父母照顧,所以現(xiàn)在經(jīng)常來看望我們。
B.楊老師年過七旬仍然筆耕不輟,作為他的高足,我們感到既自豪又慚愧。
C.這篇文章是我剛完成的,無論觀點還是文字都不夠成熟,請您不吝賜教。
D.由于路上堵車非常嚴(yán)重,我趕到約定地點的時候,對方早已恭候多時。
具體說來,例一中的B項用詞不合語境,“獻丑”是謙辭,此句道歉不能用“獻丑”;C項中的“垂詢”是敬語,多用于稱長輩、上級對晚輩、下級的詢問。朋友是平輩,不能用“垂詢”;D項中的“內(nèi)人”用以謙稱自己的妻子,句中指郭教授的妻子,謙敬錯位,用語不當(dāng)。故A項正確。例二中的A項“失陪”,是自己不能陪別人時的客套用語,此處對象用錯;C項中的“寒舍”是謙詞,只能稱自己家,此句明顯誤用;D項中的“千金”,稱對方的女兒,不能用于稱自己的孩子,此句對象誤用。故B項正確。例三中的A項“承蒙”是敬辭,表示心懷感激地接受,此句對象誤用;B項中的“高足”是敬辭,對別人學(xué)生或弟子的敬稱,此句對象誤用;D項中的“恭候”是敬辭,恭敬地等候,此句對象誤用。故C項正確。
人生于世,難免交際,而交際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語言溝通,就是說話。千萬別小瞧說話,話語的力量有時是非常巨大的;同樣意思的話,有人說得得體,有人就說得不得體;得體者可能“生”,不得體者可能“死”。
有個故事大家可能聽過。說,朱元璋發(fā)達了,兩個窮朋友去找他,第一個說:“我主萬歲!當(dāng)年微臣隨駕掃蕩蘆州府,打破罐州城,湯元帥在逃,拿住豆將軍,紅孩兒當(dāng)關(guān),多虧菜將軍?!贝嗽捳f得非常委婉、含蓄、得體,沒有出朱元璋的丑,讓朱元璋聽起來非常舒服,于是,下令封之高官。第二個就沒有這么幸運了,為何?“舌為利害本,口是禍福門?!钡诙€說:“我主萬歲!還記得嗎?從前,我們兩個都替人家看牛,有一天,我們在蘆花蕩里,把偷來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著。還沒等煮熟,大家就搶著吃,罐子都被打破了,撒了一地的豆子,湯都潑在泥地里,你只顧從地下滿把地抓豆子吃,不小心把紅草葉子也一嘴吃進去了,葉子梗在喉嚨口,苦得你哭笑不得。還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葉子放在手上,一并吞下去,這樣,紅草的葉子才一起下肚了……”還沒等此人說完,朱元璋就下令推出去斬了。為何呢?言語極不得體,他暴露了朱元璋的糗事,出了朱元璋的丑。的確是“口是禍福門”啊。
還有個故事,雖然沒這么嚴(yán)重,但同樣說明語言不得體之尷尬。有個局長,他對殘疾運動員講話:“我看見大家克服了重重困難,取得了這么大的成績,真讓人高興。我想,在座的平時一定要多看書,多學(xué)習(xí),保持頭腦清醒。千萬不能不思進取,讓頭腦殘疾。一個人沒了智慧,還有什么用啊。”立即就有殘疾運動員離去。為何?殘疾運動員的小心臟可受不了:我們都已經(jīng)身殘了,還說我們腦殘,氣不氣人?俗語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闭Z言切勿刺入骨髓,戲謔切勿中人心病。
老舍說:“語言得體,就是語言材料適應(yīng)語言環(huán)境,該俗就俗,該文就文,該土就土,該野就野?!薄暗皿w”是指根據(jù)語境條件恰當(dāng)使用語言,即根據(jù)內(nèi)部語境(上下文)和外部語境(語言交際的各種情境條件),選用恰當(dāng)?shù)恼Z句來表情達意。對象、場合、目的等語境條件的變化會引起語言運用的變化,需要注意交際對象、場合、目的、語體的差異,同時還要注意敬辭、謙辭的使用,注意掌握語言使用的分寸。
(編輯:于智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