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瑩
歷史典故:始作俑者
追根溯源:《孟子·梁惠王上》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p>
孟子對曰:“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
曰:“無以異也?!?/p>
“以刃與政,有以異乎?”
曰:“無以異也?!?/p>
曰:“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
文本翻譯:
梁惠王說:“我樂于聽取您的指教?!?/p>
孟子回答:“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殺死人,(性質(zhì))有什么不同嗎?”
惠王說:“沒有什么不同?!?/p>
(孟子又問道:) “用刀子殺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嗎?”
惠王說:“沒有什么不同?!?/p>
孟子說:“廚房里有肥嫩的肉,馬棚里有壯實的馬,(可是)老百姓面帶饑色,野外有餓死的尸體,這如同率領著野獸來吃人啊!野獸自相殘食,人們見了尚且厭惡,而身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卻不免于率領野獸來吃人,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孔子說過:‘最初造出陪葬用的木俑土偶的人,難道沒有子孫后代嗎?。就是因為以像人的俑來殉葬。俑都不行你又怎么能讓百姓們饑餓而死呢?”
始作俑者:開始制作俑的人。后泛指惡劣風氣的創(chuàng)始者。
名家運用:去年在杭州,有朋友攛掇我去鹽官看潮。我說陰歷八月十八,早已過了半月,錢塘江的潮水還有看頭么?他說你錯了,實際上,天下的人都搞錯了。月亮一天繞地球一圈,走過太平洋再走大西洋,一吸一吐,潮水一天漲落兩次;月有陰晴圓缺,月初和月中的吸力最強,頭尾持續(xù)各五天,每個月杭州灣至少有十天大潮。
我說八月十八觀潮日,恨不得全中國人都曉得,到底是誰弄錯了呢?
朋友說:蘇東坡是始作俑者。他寫了那句詩:“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想必當年他碰巧是那一天去的,從此誤導世人,都以為海寧大潮只此一日壯觀。再加上后人湊熱鬧,借了這個日子想“發(fā)一發(fā)”,所以就一錯再錯了。
(張抗抗《重識錢塘潮》)
佳作運用示例:探險者,以救世主自居,以開拓者自傲,以睿智者自榮。所以他們從來不認為,是因為自己的到來而改變了蝴蝶的環(huán)境,他們從來不認為或者是百思不得其解,自己給蝴蝶恩賜的燭光會對蝴蝶有什么傷害。然而,他們就是有這么一種權利,以探險者的身份進入蝴蝶的領地;還有這么一種能力,讓蝴蝶離開它們的住所。他們就是一群始作俑者,對蝴蝶的流離失所遠走他鄉(xiāng),能輕描淡寫地看作是“一點點細微的變化”。還有多少這樣的始作俑者,看那些開發(fā)商,他們略施“火燭”小計,就讓原住民去了城市的深處;還有那些推進城市化的“擴張者”,他們像把蠟燭做得更長一樣,把房子造得更高,讓農(nóng)民住進離天堂深處更近的高樓。不論蝴蝶是逃離還是去撲火,背后的始作俑者都能把責任歸咎到蠟燭這個“臨時工”身上,不僅能全身而退,還能展示“危機管理”的能力。
歷史典故:沐猴而冠
追根溯源:《史記·項羽本紀》
居數(shù)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人或說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王見秦宮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表椡趼勚胝f者。
文本翻譯:
過了幾天,項羽帶兵向西到咸陽屠城,殺了已經(jīng)投降的秦王子嬰,并且放火燒了秦朝的宮殿,大火燒了三個月還不滅。然后,項羽就帶著搶來的寶貝和女人東歸。有人向項羽建議:關中之地,四周有山河阻隔,土地肥沃,可以在此建立都城,以成霸業(yè)。項羽看到秦朝的宮室已經(jīng)被燒得殘破不全,心里面又想回家,就說:“取得富貴而不回家鄉(xiāng),就像穿著華美的衣服在夜里走路一樣,有誰知道呢?”提建議的人就說:“別人都說楚國人是穿衣戴帽的猴子罷了,果然是這樣”。項羽聽后,就把這個人給烹殺了。
沐猴而冠: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jù)權位的人。
名家運用:
望著那一攤像鼻涕蟲似的剝出來的新鮮蝦肉,地委書記皺著眉頭,肚子盡管非常餓,因為天不亮在電話里把王惠平訓了一頓以后,有點火氣,隨便吃些點心就登上飛機到石湖來,現(xiàn)在,他的胃口,足可以吞下半座望海樓飯店,但于而龍吃起來挺香的東西,他實在難以下咽。
“那你就只好精神會餐了,笨伯,其實,味道還是不錯的?!?/p>
“要是有檸檬汁、沙司還湊合。”江海饞得直舔嘴唇。
于而龍嘲笑他:“要是有鍋有火的話,我們可以吃一道日本風味的蝦肉素燒了!”他把剩下的兩三只小蝦,剝都不剝地塞進嘴里,又把籃子沉下水去。
“你們石湖姑娘那樣野性,可能和這種茹毛飲血的習慣分不開?!?/p>
“誰得罪了你嗎?”
江海心想:“故事還沒有給你講呢!”
于而龍又蹲到河湖交接的岸邊釣蝦去了。他看到那些蠢頭蠢腦的家伙,趨利忘害地往籃子里游過來,不禁想起那些沐猴而冠的新貴們來了,人,同樣如此啊……
(李國文《冬天里的春天》)
佳作運用示例:做人首先就得明乎道德,修心養(yǎng)性,就算自己這輩子不能出人頭地,這些好品行好家風還是會傳承下來,總有一天,“其后必有達人”。確實,我們身邊也有一部分人,四處鉆營,投靠權力,幾年時間就發(fā)財了,但是修養(yǎng)不夠,沐猴而冠,大家會在嫉妒中稱呼一聲“土豪”——豪是豪了,還是土,得讓人斜著眼睛看。
個人有好修養(yǎng),一舉手一投足,都會平和,坦蕩,讓人如坐春風。這樣的人格魅力,是任誰都難以抵擋的。
(編輯:李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