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紅葉
中國經(jīng)典墓志簡介(十一)
□ 沈紅葉
《董美人墓志》,又名《蜀王美人董氏墓志》,隋開皇十七年(597年)刻,清嘉慶、道光年間在陜西西安出土。初為上海陸君慶官陜西興平時所得,旋歸上海徐渭仁。清文宗咸豐三年(1853年),上海小刀會農(nóng)民起義間,原石毀佚。徐氏拓本流傳甚少,出土初拓本尤為難得。志文21行,行23字。隋人書法,上承北魏書體,下開唐代新風(fēng),是南北朝到唐之間的津梁。《董美人墓志》堪稱隋志小楷中第一,屬歷代墓志中的上品,開唐代鍾紹京一路小楷之先河。
隋《董美人墓志》(局部)拓片
其書法布局平正疏朗、整齊縝密,結(jié)字恭正嚴(yán)謹(jǐn)、骨秀肌豐,筆法精勁含蓄,淳雅婉麗。從字體面目看,楷法純一,隸意脫盡,已與晉人小楷、北朝墓志迥別,但也可看到一些外方內(nèi)圓、華美堅挺的筆致,給人以清朗爽勁、古意未漓的感覺。清羅振玉對其評價很高:“楷法至隋唐乃大備,近世流傳隋刻至《董美人》《尉氏女》《張貴男》三志石,尤稱絕詣?!?/p>
《蘇孝慈墓志》,全稱《大隋使持節(jié)大將軍工兵二部尚書司農(nóng)太府卿太子左右衛(wèi)率右庶子洪吉江虔饒袁撫七州諸軍事洪州總管安平公故蘇使君之墓志銘》,隋文帝仁壽三年(603年)刻,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在陜西蒲城縣出土。志文楷書,37行。志石字口清晰完好,點畫清峻,筆意精到,字形結(jié)構(gòu)妍美平和,除結(jié)字略扁而稍帶六朝遺意之外,與唐人楷法已十分接近,對方筆的運用已十分成熟,亦與《董美人墓志》極為相似。康有為評此碑曰:“初入人間,輒得盛名。以其端整妍美,足為干祿之資,而筆畫完好,較屢翻之歐碑易學(xué)?!笔浅鯇W(xué)者習(xí)楷的優(yōu)秀范本。
隋《蘇孝慈墓志》(局部)拓片
《泉男生墓志并蓋》,全稱《大唐故特進行右衛(wèi)大將軍兼檢校右羽林軍仗內(nèi)供奉上柱國卞國公贈并州大都督泉君墓志銘并序》。王德真撰,歐陽通書。唐高宗調(diào)露元年(679年)刻。民國十一年(1922年)于河南洛陽出土。曾歸陶北溟收藏,今藏河南省圖書館。志文正書,47行,行47字,有方界格。蓋篆書題“大唐故特進泉君墓志”3行9字。志文書法精整,行筆險勁,結(jié)體在嚴(yán)謹(jǐn)中雖有生動氣息,但格局較小,又不勻稱。所以,其字形往往上寬下緊,給人一種略微寬博、含蘊之感。
《郭虛己墓志》,唐天寶八年(749年)刻,顏真卿撰文并書丹,時年45歲。1997年,此志在河南省偃師市首陽山鎮(zhèn)一磚廠內(nèi)出土,現(xiàn)存于偃師商城博物館。青石志,長107厘米,寬104厘米,邊厚4.5厘米。蓋頂篆書16字“唐故工部尚書贈太子太師郭公墓志銘”。志文35行,滿行34字,共1150字。字間有淺線界格,字體端莊工整,刻工十分精細(xì),是當(dāng)前發(fā)現(xiàn)的顏真卿最早的書法作品。它的書寫時間比《多寶塔碑》還要早3年,兩者前后相承,風(fēng)格基本一致,是研究顏真卿早期書法的珍貴資料。
唐《泉男生墓志》(局部) 拓片
唐《郭虛己墓志》(局部) 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