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飛
父親覺少,加之生意上操心重,總是很晚才入睡,夜里時常覺醒;早晨則昏昏沉沉,常常蒙頭睡到七八點,待母親叫他吃飯才起床。入秋以來,父親的睡眠變得更糟糕,每天早上五六點鐘總會聽到他慌慌張張起床上廁所的大動靜。而且父親胃口明顯更不好,人也不是很精神。母親說,父親的手腳常常都是冰涼的。我上網(wǎng)查了一下父親的癥狀,感覺可能是“五更瀉”,半哄半勸帶他中醫(yī)院門診。醫(yī)生的診斷和我猜測無二,一邊要我們放心,一邊開了四神丸。
大夫說,人到中老年,腎陽虛衰,命門之火不能溫煦脾土,不能幫助脾胃腐熟水谷、消化吸收,運化失常就會出現(xiàn)泄瀉。而五更時分正是陰氣最盛、陽氣未復之際,在這種環(huán)境下,虛者愈虛,因而形成了“五更瀉”。
服藥幾天后,父親的癥狀好了很多,全家都很慶幸。沒想到四神丸也能治腹瀉。
進入秋季,天氣逐漸轉涼,因季節(jié)轉換和晝夜溫差帶來的疾病逐漸增多,老年人應注意防范“五更瀉”。
“五更瀉”又叫晨瀉、雞鳴瀉,是指黎明前腹痛作瀉的腹瀉,瀉后則安,同時伴有畏寒肢冷、四肢不溫、腰膝酸軟、神疲乏力等表現(xiàn),是老年人的常見病之一。這類腹瀉往往積年累月,給病人帶來很大煩惱。
五更瀉應以預防為主
中醫(yī)認為,“五更瀉”主要是腎陽虛衰所致。人到老年,體質衰弱,陽氣日漸下降,終致腎陽不足,命門火衰,不能溫煦脾陽而腐熟水谷,運化失常,加上黎明之前陽氣未振,陰寒較盛,故腹部作痛,腸鳴即瀉。瀉后腑氣通利,故瀉后則安。至于不思飲食、神疲乏力、形寒肢冷、腰膝酸軟,是腎陽日漸虛衰,不能溫煦脾陽,致脾腎陽虛的癥狀。舌淡苔白、脈象沉細是人體內(nèi)在的虛寒之象,屬于里證、虛證、寒證。腎陽虛是“五更瀉”的內(nèi)因,外因則有飲食失調、感受風寒等。因此,“五更瀉”應當以預防為主,平時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注意保暖五更瀉多發(fā)生在秋季。由于老年人自身調節(jié)功能下降,在季節(jié)變換時不能很快適應,出現(xiàn)多種病癥。因此,老人要當心著涼,特別是注意腹部及下肢的保暖。
飲食有規(guī)律飲食以清淡、易消化、少油膩為基本原則。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不過饑過飽,不暴飲暴食,避免因無規(guī)律飲食而致腸道功能紊亂。不吃生冷不潔食物,禁食酒、咖啡、果汁、汽水、辣椒、洋蔥、生冷瓜果、油膩性及纖維素含量高的食品??蛇m當吃一些溫補腎陽的食物,如牛羊肉、狗肉等。
加強鍛煉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平常要注意加強體育鍛煉,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以強腰壯腎、增強體質。也可選用一些適合老人腎虛泄瀉的中藥腹部保健袋。
中醫(yī)臨證常用四神丸加減
五更時分正是陰寒內(nèi)盛、陽氣萌發(fā)之際,如平素脾腎陽虛不足,此時則更甚。腎陽不能溫煦脾土,脾陽不升而水谷下趨,故令泄瀉。故五更泄治療應以溫腎暖脾、澀腸止瀉為主。
四神丸由補骨脂、肉豆蔻、吳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棗組成,可制丸服用,也可做湯劑用水煎服。方中補骨脂是主藥,善補命門之火,以溫養(yǎng)脾陽,輔以肉豆蔻暖脾澀腸,佐以吳茱萸、生姜以溫中散寒,五味子酸斂固澀,另加大棗健脾養(yǎng)胃,諸藥合用,成為溫腎暖脾、固腸止?jié)畡?,用于“五更瀉”每獲良效。
脾陽虛甚者,加黨參、干姜、茯苓;腎陽虛甚畏寒者,加肉桂、附子;腰膝酸軟者,加炒杜仲、川斷;完谷不化者,加內(nèi)金、焦三仙;腹部脹滿者,加木香、厚樸;肝郁脈弦者兼腹痛者,加炒白芍、生麥芽;泄瀉甚者,加石榴皮或訶子;大便帶血者,加仙鶴草、地榆炭。
日常膳食中可多吃一些溫補腎陽的食物,如牛羊肉等進行調理。但須注意的是,四神丸主要是針對脾腎陽虛所致的腹瀉,腸胃濕熱、下痢以及腸胃積滯未清的泄瀉則禁用該方。因此,當腹瀉癥狀較重時,應去醫(yī)院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不能一味以四神丸施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