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宗平++王森++萬蓉++李佳芮
摘要:共青團支部是發(fā)展、完成群團事業(yè)的基礎載體。作為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的中堅力量,新時期高校大學生是否具有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對于促進國家繁榮、民族復興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本文通過將自身團組織建設工作經(jīng)驗和深入調(diào)研相結合,探究團支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提高高?;鶎訄F支部工作水平,加強高校團支部建設,提高高?;鶎訄F支部吸引力和凝聚力,從而直接影響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員的工作、生活和學習,更好完成團支部建設的時代使命。
關鍵詞:團支部建設;吸引力;凝聚力;團干部
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的學校,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助手和后備軍,肩負著組織、引導和教育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團員的重要職能。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不斷深入和世界文化思潮的不斷融合,社會對于青年團員的要求在不斷地變化發(fā)展。把握當代大學生群體思想動態(tài),加強新時期共青團支部建設,對完成黨的群團事業(yè)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新時期共青團支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共青團支部實行組織、引導和教育職能,主要是通過開展團組織活動的形式對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員進行精神引領和行為指導。在長期的團組織建設中,各團支部都有各自的建設計劃,但在具體實行職能、開展活動中仍存在一定問題。
1、團支部及其開展活動新意不足,欠缺吸引力。
調(diào)查結果顯示,47.37%的高校大學生認為團支部活動開展形式老套死板。高校團組織建設歷史由來已久,但建設經(jīng)驗和新時期大學生心理變化結合不足,團支部活動開展缺乏新意,對共青團員吸引力不夠,大大降低了團支部成員對于團支部活動的興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團支部活動對青年團員的吸引力不足直接導致青年團員的“不愿意參與”團活動組織和開展,使得團支部職能履行完成度和效果嚴重受損。
2、團支部建設機制不完善,缺乏凝聚力。
調(diào)查結果顯示,39.3%的大學生認為支部內(nèi)部不夠團結,號召力不足。團支部開展工作時,側重教條化地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和行為引導,甚至是管制和約束。只注重思想教育和行為引領,而缺乏過程意識,忽視了團結支部青年需要循序漸進,在尚沒有較好的“群眾”基礎就開展引領和指導工作適得其反,使得團支部對團員的凝聚力、號召力缺失,直接導致青年團員的“不愿意信仰”團支部精神引領和行為引導。
3、團支部建設骨干思想、能力水平有限。
團支部團干普遍從大學生群體中選拔,雖然已經(jīng)遵從擇優(yōu)錄取,但是仍然存在支部建設骨干自身理論及實踐水平不足,在制定方針上無法提出關鍵性、創(chuàng)新型意見及建議;在實施方案上,無法貫徹實施團組織的計劃;在自我成長上,無法獨立進行充足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評。團干部是團支部建設的中堅力量,團干部個人思想、能力水平的限制直接導致了團干部在團支部建設中“不能夠貫徹實施”黨交給團支部的建設任務和職能。
二、新時期共青團支部建設中的“兩個愿意”“一個能夠”方法探索
1、增強團支部活動吸引力,使團支部成員“愿意參與”團支部活動。
隨著信息時代和媒體時代的到來,大學生群體開始逐漸有了較強的自我意識,當今大學生多為90后,他們強調(diào)興趣多元化,推崇對事物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好追趕新興的時尚潮流。這就需要我們理論結合實際,在實踐中不斷創(chuàng)新,從而更新、改善團支部活動的方式方法,提高團支部活動對于團支部青年的吸引力,化團支部成員的被動為主動,使共青團員愿意參與到團支部活動中來,事半功倍地在活動中完成思想傳達和教育工作。
此外,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應多結合新時期新青年的思想特點,跟隨時代發(fā)展進步的步伐,加強對網(wǎng)絡信息的更新掌握,加強對新媒體、社交網(wǎng)絡等公共平臺的使用力度,及時掌握團員思想動態(tài)和興趣側重點,融會到團支部活動內(nèi)容和形式中,例如開展優(yōu)秀文藝作品交流會、創(chuàng)建團支部微信公眾號等,逐步鞏固和提高團支部活動吸引力。
2、增強團支部集體凝聚力,使團支部成員“愿意信仰”團支部的科學引領。
在進行思想教育、行為引導工作前,先做好團結支部成員工作,引導團支部成員互相交流、互相熟悉和互相扶持,將零散、獨立的每個團支部成員通過團支部的組織聯(lián)系在一起,成為一個基本合格的集體形態(tài)。在進行思想教育、行為引導的工作過程中,擴大工作范圍、加深工作深度,將教育引領工作深入到團支部成員的工作、學習甚至是生活中去,先從方方面面的小事進行協(xié)調(diào)和溝通,加強加深團支部的思想教育和行為引領作用,使團支部在這些方面起到主導作用。在進行思想教育工作后,及時跟進團支部成員思想和行為動態(tài),探察支部工作完成度和完成水平,并及時進行信息反饋和修正,必要時候及時進行再次的精神及行為引導。
3、加強團支部骨干培養(yǎng),使團干部有能力“能夠貫徹實施”黨交給團支部的建設任務和職能。
首先,在支部團員中進行擇優(yōu)選舉,提選部分突出的優(yōu)秀團員組成團支部建設班子,進行團支部建設工作培訓,并定期加強對團干部的思想教育和思想動態(tài)掌握。其次,對于已經(jīng)選舉出來的團支部建設骨干,有規(guī)律地組織有經(jīng)驗的指導老師或優(yōu)秀團干對其他團干部進行經(jīng)驗傳授,舉辦團干部經(jīng)驗交流會,使團干部中較為突出的優(yōu)秀團干部的經(jīng)驗能夠為其他團干部所學習并利用。再次,組織團干部之間定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建立團干部間的自我糾察機制和自我完善機制,促進團干部團體的良性循環(huán)。最后,利用經(jīng)過培訓的精良團支部建設骨干高效地組織、管理并帶動整個團支部,有組織地開展活動、有紀律地引導團員思想和行為、有規(guī)律的進行團支部建設良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云鵬. 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支部工作的挑戰(zhàn)與機制創(chuàng)新[J]. 河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0, (11): 19-22
[2]何希, 張雪迎. 活力團支部建設中的方法研究[J]. 網(wǎng)絡財富, 2009, (1): 187-1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