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淺論高校學生處分權與受教育權的平衡

2017-12-23 19:10郝文景
教育教學論壇 2017年49期

郝文景

摘要:高校學生處分權是高等學校自主管理權的組成部分,它的行使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切身利益,甚至是關系到學生受教育權的實現。近年來,大量高校學生訴母校不當處分案的出現,引發(fā)社會的廣泛關注,掀起高校學生處分權與受教育權討論的高潮。本文從高校學生處分權性質入手,分析二者沖突的原因,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實現兩者利益的平衡。

關鍵詞:高校處分權;正當程序;司法救濟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49-0225-02

一、高校學生處分權的性質

高校享有對學生的處分權是我國現行法律法規(guī)中規(guī)定的。在《教育法》的第28條有明確規(guī)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行使下列權利:“對受教育者進行學籍管理,實施獎勵或者處分”;《高等教育法》第41條第四款規(guī)定:“高等學校行使下列職權:(四)對學生進行學籍管理并實施獎勵或者處分?!眹医逃?005年2月4日通過并于9月1日起施行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以下簡稱《規(guī)定》)第52條、53條明確規(guī)定:“對有違法、違規(guī)、違紀行為的學生,學校應當給予批評教育或者紀律處分,包括警告、嚴重警告、記過、留校察看、開除學籍”。從以上法律法規(guī)可以看出,高校學生處分權是得到法律授權的,因此是一種具有管理性質的教育權。高校根據法律、法規(guī)的授權行使國家教育行政權。高等學校屬于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組織,因此具有行政主體資格。[1]高校對違反校規(guī)校紀的學生進行處分,具有單方性、強制性和效力的先定性,這種處分一經做出即具有權威性和強制性,對于學生的處分就是一種行政處分或者行政處罰。[2]另一方面,高校作為一級管理單位,對其內部事務享有管理權和一定的自由裁量權。我國現行的教育法律法規(guī)大多只對高校處分權行使做出了概括性的規(guī)定,至于在什么情況下對于學生什么樣的行為做出什么樣的處分,很少有具體規(guī)定。

從以上可以看出,高校如何制定校規(guī),如何行使處分權,則由高校根據本校的具體情況自主決定,但不能與《規(guī)定》相抵觸。這就給了高校很大的自由裁量權。

二、高校處分權與學生受教育權沖突的根源

(一)教育法律法規(guī)的滯后與缺陷

首先,法律條文中抽象性詞語的理解存在較大偏差,致使同一行為受到的處分相距甚遠?!兑?guī)定》的第54條中關于開除學生學籍的規(guī)定,有這樣的用詞,比如說,“性質惡劣”、“行為嚴重”、“情節(jié)嚴重”、“造成嚴重后果”、“屢次”等,“嚴重”,“惡劣”,這樣的詞語主觀性太強,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理解,在自己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中也就有不同的解釋,極易導致高校處分權行使的任意性,學生的受教育權容易受到侵害。

其次,對學校權力缺乏法律制約。我國的公立學校雖然不是國家機關,但客觀上卻充當著公權力主體的角色,學校根據自身的情況,發(fā)布對學生的管理規(guī)定,根據自己的標準來處分學生,甚至是開除學生、免掉學籍,這樣的模式與方式與我國依法治國的精神不符。[3]

(二)高校學生處分權設計的程序性缺陷

正當程序的原則有兩個:一是任何人都不應當成為自己案件的法官;二是當事人有陳述和被傾聽的權利,相應的要求裁決者履行告知與說明理由的義務。[4]2005年《規(guī)定》的第55條—第64條是對高校學生處分權的程序性規(guī)定,但是在具體操作設計方面存在缺陷。對于學生權利實現起著保駕護航作用的聽證制度、回避制度并沒有具體的規(guī)定,尤其是權利受到侵害后的救濟制度亟待解決。從目前的法律規(guī)定看,學生權利受到侵害以后,獲取救濟的途徑有兩個,一是校內申訴制度,二是通過行政救濟的途徑。校內申訴制度中,學校的申訴委員會主要由學校的教務處、學生處、辦公室等相關職能部門組成,這與“任何人都不應當成為自己案件的法官”這一正當程序原則相悖。學生對學校的處分決定提出申訴之后,最后又被轉回到做出決定的學校的有關職能部門,使得這一救濟途徑有名無實。另一途徑,行政救濟,即學生對復查決定有異議的,可以向“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訴”。教育行政部門與高校之間存在著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在管理學生方面的一致性,致使教育行政部門的監(jiān)督難以落到實處。

三、規(guī)范、制約高校學生處分權

高校學生處分權是國家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由行政規(guī)章加以確認,高校依據授權行使高校的自主管理權,這明顯帶有“權力”特點,即單方面性、強制性、擴張性。[5]法國著名思想家孟得斯鳩說過:“任何有權力的人,都易于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盵6]因此,應對其進行有效的法律監(jiān)督,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

(一)保障高校學生處分權的行使有法可依

警告、嚴重警告、記過、留校察看、開除學籍這五類處分是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guī)中規(guī)定的,對于這些處分決定,要根據其性質和影響采取不同的處理辦法,對于開除學籍以外的處分,由于他并沒有改變學生的身份,對其影響相對較小,同時,高校學生享有自主管理權也是得到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所以,筆者認為,對于一般的處分,部門規(guī)章可以做出規(guī)定,高??梢栽诓贿`背這些規(guī)章的前提下制定學校具體的管理規(guī)定,但是,對于勒令退學、開除學籍的處分決定,直接影響學生畢業(yè)證、學位證的獲得,影響學生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工作的選擇,同時也改變了學生的身份,使其不能夠再以受教育者的身份留在學校,對于學生有重大影響的這類處分,由國家的部門規(guī)章來規(guī)定,在立法層次上,顯得過低。

(二)高校學生處分權應當引入正當程序原則

正當法律程序是指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應當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方式、形式、步驟和時限,符合法定或正當合理的操作規(guī)則,是為人們提供的一種體現最低限度公正的權益保障標準。[7]高校的“去行政化”已經提出多年,但原有的管理模式根深蒂固,高校對于學生更多的是以一種管理者的身份出現。尤其是在行使處分權的過程中,高校對于程序的把握不是很到位,對于學生的請求權、知情權、救濟權不夠重視,這違背了正當程序的原則,侵害了學生合法的權益。這也是高校成為被告的重要原因,法律正義的實現,除了實質正義外,還有程序正義,即“看得見的正義”。因此,應該做到:(1)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就是規(guī)定必須事先制定并公布給學生。學生必須知曉這些規(guī)則,知曉應該怎樣遵守規(guī)則以及違法規(guī)則之后會面臨怎樣的不利后果。(2)事實和依據。高校做出處分決定之后要告知學生,受到處分的事實情況,以及相關的證據。(3)學生的申辯權。高校做出處分決定后,要給予學生一定的申辯時間,在申辯期內,處分決定不生效。(4)回避制度。在作出處分決定時,利害關系人應該適用回避制度。(5)處分決定的送達。處分決定的送達要嚴格按照程序規(guī)定,送達本人或者適用留置送達。(6)救濟方式。送達處分決定后,要告知當事人救濟的方式和途徑,以及爭取救濟的時效。

(三)引入司法救濟手段,使得高校處分權得到法律的監(jiān)督

作為大陸法系國家,我國受德國“特別權利關系”學說的影響,傳統觀點認為,學校對學生的處分是學校的內部事務,視為內部管理行為,排除在司法審查之外。但隨著依法治國理念的確立,社會法治的發(fā)展,傳統觀點受到挑戰(zhàn),對于特別權力關系的內容和適用范圍應加以區(qū)分和限制。至于什么樣的處分行為可以或者應該納入司法審查,就要掌握好一個“度”的問題,也就是司法審查的界限問題。對于學生而言,開除學籍、退學的處分關系到學生能否繼續(xù)接受高等教育,能否以學生身份繼續(xù)在學校學習,這屬于重大利害關系,應該納入司法審查范圍。受處分的學生可以依據《行政訴訟法》的規(guī)定,對高校的處分決定提起行政訴訟。對于警告、嚴重警告、記過、留校察看的處分決定,不納入司法審查之中,首先這些處分沒有改變學生身份,對學生受教育權沒有構成特別重大影響;其次,也是對高校自主管理權的尊重和認可,避免高校疲于應訴,疏于學校正常的教學科研管理;再次,目前,我國各級法院的工作量已經達到飽和狀態(tài),如果這些處分行為也納入司法審查,無疑使法院更加不堪重負。

參考文獻:

[1]崔東.論高校處分行為的法律規(guī)則[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

[2]王洪成.關于學生處分問題的法律分析[J].山東教育科研,2001,(2).

[3]田亮,董穎.高校學生處分權與受教育權的沖突分析及解決[J].民主與法制,2008,(5).

[4]張鈺.引入正當程序理念完善高校學生處分程序[J].當代繼續(xù)教育,2014,(8).

[5]鄧楚開.權利與權力的概念[J].浙江省政治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2).

[6][法]孟得斯鳩,張雁深譯.論法的精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154.

[7]劉澤軍,項進,吳邲光.正當法律程序與高校法治[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2006,(6).endprint

吉木乃县| 伊宁市| 万安县| 广饶县| 宿迁市| 马关县| 西林县| 灵武市| 达州市| 滁州市| 旬邑县| 睢宁县| 施甸县| 柏乡县| 博白县| 华宁县| 新绛县| 珲春市| 吴江市| 武夷山市| 得荣县| 汕尾市| 韶山市| 桂平市| 茶陵县| 宝清县| 加查县| 宁阳县| 天津市| 郓城县| 静宁县| 甘谷县| 亳州市| 饶平县| 天津市| 靖安县| 广东省| 永宁县| 临洮县| 东兴市| 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