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前段時間,我到澳大利亞墨爾本的總公司進修。一個周末,生活在那里的表哥給我打電話,讓我去他家吃飯。
我到的時候表哥表嫂都出去了,是他們的女兒梅麗莎給我開的門。我進門后她告訴我她的父母很快回來,讓我等一下。然后,她就跑去洗手間洗手。路過時我不經(jīng)意地瞟了一眼,看到梅麗莎那認真的動作,我以為她是要吃什么東西。沒想到我剛坐下,她就跑到書房拿了一本書坐到我身旁,一邊看一邊陪我等。
我拿出手機刷朋友圈,梅麗莎始終在看書,而且非常認真地在筆記本上做著筆記。朋友圈里沒有什么新消息了,我開始好奇是什么書這么吸引梅麗莎。那時,她剛好合上手里的書,我一看竟是課本。
這令我很不解,那課本的封面已經(jīng)有些舊了,可梅麗莎在讀小學三年級,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根本不存在留級的可能,而且這學期也剛剛開始不久,課本應該是新發(fā)下來的,怎么會這樣舊呢。更令我不解的是,這樣的舊課本梅麗莎還要洗干凈雙手再去翻看,也沒見她在上面寫任何字。她也注意到了我的目光,把課本遞到我面前,并告訴我澳大利亞學生使用的都是這種課本。我隨手翻了翻,雖然封面有些舊,但內(nèi)頁完整無缺,甚至干凈如新。
后來,表哥表嫂回來了,閑聊中話題又轉到了梅麗莎的課本上。表嫂說澳大利亞和國內(nèi)不一樣,中小學生不需要買課本,課本就像黑板和課桌一樣,屬于學校的公有財產(chǎn),學生僅僅擁有使用權。每學期開學時,學生的第一堂課便是到圖書館領取新學期的課本,然后老師會為他們講解使用細則,下課后學生要把課本放在學校分配給他們的專用小柜子里。梅麗莎是因為前幾天生病,落下了課在補習,向老師提交了申請才被允許把課本帶回家的。
看到我驚異的神情,表哥說放假前學生會把使用過的課本交給圖書館,圖書管理員會仔細檢查,如果發(fā)現(xiàn)課本有破損或是亂寫亂畫的情況,就會通知家長繳納罰款,否則會影響領取下學期的課本。教學大綱不會有什么改動的科目,課本可以循環(huán)使用最多八年,若是需要添加時事內(nèi)容的科目,學校會印發(fā)補充材料,以滿足教學的需要。
這一刻我才明白,梅麗莎為什么要洗干凈手才看書,為什么在本子上做筆記而沒在課本上寫字,原來她是在保持課本的干凈整潔。難怪表哥家的書柜里沒有一本梅麗莎使用過的課本,原來澳大利亞的學生都是使用舊課本的。
這讓我想起了我家的書柜,有那么一部分是兒子用過的課本,有的還很新,放在家里占地方,可無論當初購買時是怎樣的價格,現(xiàn)在也只能當作廢品賣掉。倒是澳大利亞學生的舊課本深深觸動了我。這種循環(huán)使用課本的方式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教會他們?nèi)绾螑巯дn本,也教會他們?nèi)绾握\信做人,而且只有使用權不能帶回家的方式,同時鞭策他們上課認真聽講,積極記好筆記,讓他們的學習更增加了主動性。
小小的舊課本,卻無聲地發(fā)揮著最大的作用。
(裴金超摘自《山東青年》2017年第5期 圖/錦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