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莽原上的原味民俗

2017-12-26 21:22:27
旅游 2017年12期
關鍵詞:蔚縣社火樹花

遠離喧囂與浮躁,遠離繁忙的生活,這正是現(xiàn)代人所渴望的天堂。徜徉在蔚縣大大小小的古堡里,觸摸、感受著各種物質的、精神的、文化的家園,我們更加可以心平氣和地進行思考,然后進一步確認:最土的地方有最美的古堡,最民俗的儀式和物件有最持久的吸引力……

民俗社火拜燈山

拜燈山是從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蔚縣盛行的一種祈求風調雨順的儀式,迄今已有近500年歷史,是引人矚目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

馮驥才曾這樣總結拜燈山:“蔚縣拜燈山是河北省漢族民俗社火活動的一個種類,它經(jīng)歷了明朝嘉靖年間的孕育雛型期、明末清初的成型期、清末民初與漢族民間社火和戲曲相結合的豐富完善期、新中國成立至今的曲折發(fā)展期。作為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文化活動,拜燈山存留了中亞草原拜火教的痕跡。”所謂拜燈山,其實就是敬祀火神、祈求平安。每年一度的拜燈山活動,從正月初八“拜人子”開始籌備。由莊堡里幾個大姓輪流坐莊“拜人子”——用紅紙做成請柬,上書“拜”字,沿街走巷挨門挨戶送到每家主人手里,以此為元宵燈節(jié)的社火隊伍和戲班演員募捐。

拜燈山的基本內容有:點燈山、拜燈山、耍社火、唱大戲四部分。

首先是點燈山。準備好祭祀供品和點燈山用的燈捻兒、燈盞、麻油等,再由三到五名有文化的村民組成點燈山的人,在燈山樓內的層層木架上由上向下將數(shù)百個燈盞擺出花邊兒和文字圖案,把浸過麻油的燈捻兒插入燈盞,并一一注滿油。待夜幕降臨后,傳承人用蠟燭將擺成圖案的燈盞一一點燃,呈現(xiàn)出“五谷豐登”“天下太平”“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等燈火字畫。

然后開始拜燈山。村民們事先挑選出一名父母雙全的男童(當?shù)厮^的“全科兒人”)扮成縣令模樣的“燈官”,坐在由四名青壯年村民喬裝的“衙役”抬著的獨桿轎上,由村戲班的演員粉墨濃妝伴其左右,兩名反穿皮襖——服飾具有草原特色的丑角扮作“老王八”“老媽子”(傳說中北方之神、靈蛇化身的玄武及其妻子,此時代表一種原始的生殖崇拜)在前面引領,從堡門外進入堡內,率村民及觀光客一路敲鑼打鼓來到燈山樓前祭拜。沿途,圍觀的人群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原本三四百米的路程要走半個多小時。當“燈官”攜一行人來到燈山樓的供桌前,吆喝一聲“拜燈嘍”,主祭人便開始點宮燈、燃香燭、燒紙錢,然后率眾作揖叩首,祈求上蒼護佑新的一年豐衣足食、富貴吉祥等。而在此期間,全場人員個個凝神屏氣、莊嚴肅穆,虔誠地感受著火神的存在。等拜祭儀式結束后,“燈官”一行在鑼鼓歡聲中原路返回,村民和觀光客們還可以自由祭拜。有小孩的父母會將孩子高高舉起攀援燈桿,以取長高、高升之吉;一些已婚未孕的小媳婦會在燈山樓前上香燒紙、磕頭祭拜之后,偷偷進入燈山樓取下六只燈盞請回家中,求得添兒增女、承繼香火。

緊接著,鞭炮齊鳴,鼓樂震天,社火、唱戲隆重開場,各路人馬、各家戲班各顯身手、各展風采,一出出委婉動人的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競相演繹……

在長期的發(fā)展歷程中,蔚縣拜燈山民俗社火活動形成了鮮明的個性特征。一是伴隨漢族民間祭祀活動而產(chǎn)生,融入草原文化和漢族民間文化而發(fā)展,形成了對多民族民俗的依存性;二是在長期的漢族民俗活動中,完善了自身特有的表現(xiàn)形式,形成了固定的程序性;三是吸收各民族民間社火和民間戲曲藝術營養(yǎng),形成了民俗文化的多元性;四是蔚縣歷史上雖有多處燈山社火活動,但早已失傳,唯有上蘇莊的拜燈山民俗社火保留至今,且獨特而完整,因而具有稀有性;五是由于拜燈山源于漢族民間祭祀,注入了百姓敬神尚賢、祈求平安的精神寄托,從而形成了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虔誠性;六是其表現(xiàn)形式簡約質樸、鄉(xiāng)土氣息濃郁,形成了厚重的、鄉(xiāng)村特有的樸實性。

據(jù)了解,歷史上蔚縣共有3個村莊有過拜燈山風俗,但延續(xù)下來的唯有宋家莊鎮(zhèn)上蘇莊村。

1967年出生于上蘇莊的郭建明,從事拜燈山表演已經(jīng)17年了,他的曾祖父郭穩(wěn)曾是清末明初有名的拜燈山藝人,能把200多只燈盞在燈山樓內的木架上擺出各種圖案。這種絕技,郭建明為了學到手,曾經(jīng)摔得鼻青臉腫,卻毫不退縮、更加虛心勤快,終于贏得了師傅、也就是他堂叔郭淼的認可:“行,這活兒以后就是你打頭了!”據(jù)郭建明講,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建堡時,為了興旺發(fā)達,取“火生土”之意,在堡墻南端建了燈山樓,供奉火神;又怕火神過旺,生出事端,便在堡墻北端建起一座三義廟,供奉劉備、關羽、張飛,因為傳說劉備是壓火水星。從那時起,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拜燈山敬火神、擺香案供“三義”,成了上蘇莊百姓最虔誠的民俗活動,代代相傳、綿延至今。

民間藝術盛宴打樹花

我們在蔚縣暖泉鎮(zhèn)北官堡行攝時,發(fā)現(xiàn)其古老的南堡門表層覆蓋著斑斑駁駁的鐵銹,一問,說是打樹花烙下的痕跡。據(jù)有關人員介紹,如今蔚縣旅游的一大賣點就是打樹花,為此專門在暖泉鎮(zhèn)修建了一處“樹花廣場”,還復制了一座堡門,于每周六晚上進行表演,夏季旅游高峰期還要增加場次。

以前只在每年正月里打幾天樹花,地點選在暖泉鎮(zhèn)北官堡的城墻上?,F(xiàn)在經(jīng)過商業(yè)包裝后,這項已經(jīng)存在了500多年的文化遺產(chǎn)正經(jīng)歷著前所未有的蓬勃發(fā)展。然而,能夠完美呈現(xiàn)打樹花之藝術魅力的“大匠”依然屈指可數(shù)。

55歲的王德就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樹花傳人。他家學淵博,祖父、父親都是暖泉鎮(zhèn)打樹花的“掌勺”藝人,兒子受他影響,15歲起就上陣打樹花,他還帶了多名徒弟。他說,打樹花是個技巧活,胳膊必須有力氣,還要膽大心細,不能浮躁,否則容易被灼傷。在他的引領下,我們見識了如何在爐內燒制鐵水的場景:爐工不斷地把地上的金屬片投入爐內,待火越燒越旺之后,就見那造型奇特的爐子,仿佛一個怒火中燒的怪獸,腦袋、肚子、嘴巴都不斷噴火。

王德告訴我們,最初打樹花用的是純粹的鐵水,打出的花是單一的紅色;現(xiàn)在投進爐內燃燒的除了鐵片,還有少量銅片和鋁片,所以,樹花還會開出銅水的綠色、鋁水的白色,整體看起來就是繽紛綻放的五彩花。

當爐內的鐵、銅、鋁混合水(因鐵的比例比較大,一般稱作鐵水)沸騰著開始外溢時,爐工們進行了一個簡短的“祭爐”儀式:將一張小八仙桌放到爐前,桌上擺設三個饅頭、三碗菜,外加一只盛滿粗砂的小陶碗,上插三炷香。大家點香、燒黃紙,按年歲長幼依次排列趴下叩頭。然后,將熔煉得熾烈無比的鐵水用特制的耐火煲抬出來。按照分工,“掌爐”者負責冶煉、抬送鐵水,其“祭火爐”儀式,主要是為了祈禱打樹花的漢子們能夠順利進行表演。

與鐵水一同被抬出的,還有盛滿冷水、浸泡著十幾把長柄柳木勺的木桶。民間素有“柳木性陰耐火”之說,所以打樹花專用的木勺是柳木材質,碗口大小,深淺適中。由于那鐵水溫度高達1600攝氏度,這柳木勺雖已在冷水里浸泡了一天一夜,打樹花的時候也只能用上七八下就得趕緊再浸回冷水里,不然會燒著。因此,往往需要多預備一些以便替換。好在鐵水滑溜溜的像油,濕冷的柳木勺子在里面舀起來挺省勁兒。

等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后,就輪到“掌勺”者

打樹花的匠人王德帶領兩個壯漢上場了。只見他們全副武裝:頭戴無檐氈帽、反穿羊皮襖襖、腰扎粗繩繩、腳遮布簾簾。說實話,面對滾燙到一千多度的鐵水,這身行頭也就圖個心理防護而已,實際操作中,全憑過人的勇氣和高超的技藝。

“打樹花嘍!”隨著一聲高亢的吆喝,王德等人拿起柳木勺,舀起明亮的鐵水,甩腰掄臂,將熾熱的鐵水奮力潑灑在堡墻上!高溫的鐵水猛不丁遇到堅硬冰冷的堡墻,剎那間進濺出朵朵金花,如瀑布傾瀉而下,又如大珠小珠落玉盤,聲聲脆響。因潑灑而四射的鐵花宛若一棵棵大樹冠,故而得名“打樹花”。

關于打樹花的壯麗場景,馮驥才先生有一段精彩描述:“一瞬間,好似天崩地裂,一顆顆珍珠般大小的紅色水珠‘嘩的一下炸成了一簇簇小傘狀的金黃色火花,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眾星捧月,有的像滿天星斗……猶如精靈般躍動,一會兒飛舞在眼前,一會兒又落在腳下,如花似樹,火樹銀花。一簇‘煙花還未散盡,表演藝人又接連潑出幾勺鐵水,火花越來越大,越來越密,如同細密的光雨鋪天蓋地,將夜幕照耀得一片通明。那些散落的鐵水順著城墻四散開來,觀眾們不約而同地發(fā)出一片驚呼,盡情享受這場古老偉大的民間藝術盛宴?!?/p>

打樹花,是暖泉人的絕技,是勇敢者的游戲,更是廣大民眾對于美好、對于夢想的一種追逐方式,它生動詮釋了源自打樹花這項民俗活動的文化內涵。

關于打樹花的來歷,據(jù)知當年由于戰(zhàn)事頻發(fā)、商旅川流,位于交通要沖的暖泉鎮(zhèn)當年遍布鐵匠鋪,打刀造槍、打馬蹄鐵的“生鐵坑”(翻砂作坊)格外多。鐵匠們灌鐵水翻砂時,免不了會將鐵水灑到地上,濺起火花迸射。于是,每逢過年過節(jié),有錢人家燃放煙花慶祝,窮苦鐵匠也想歡喜熱鬧,便從平日里火花四濺的勞作場景獲得啟發(fā),將爐里熔化的鐵水潑灑到古堡城門上方的磚墻上,好似朵朵煙花盛開。自此,暖泉鎮(zhèn)便有了“富人放煙花,窮人打樹花”的民俗。久而久之,這種“樹花”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普通百姓,人們?yōu)榱藨c賀豐收、祈求來年風調雨順,都會自愿捐獻廢舊生鐵和煤炭、糧食、蔬菜等,聘請村里體格強壯、藝高膽大者,在每年元宵節(jié)期間連打三天樹花,并使這一習俗延續(xù)至今。

蔚縣剪紙鄉(xiāng)土趣味

蔚縣剪紙的誕生也與古堡里的原生態(tài)生活密不可分。農(nóng)閑時節(jié),婦女們?yōu)榱藠y點老房子的窗戶,才漸漸有了剪紙工藝,因此蔚縣人也將剪紙稱做窗花。在我國品種繁多的剪紙藝苑中,蔚縣剪紙的制作工藝標新立異。它不是“剪紙”,而是“刻紙”。它以薄薄的宣紙為原料,用小巧銳利的雕刀進行刻制,再點染明快絢麗的色彩而成。

蔚縣剪紙的工藝可分為以下6道工序:畫,設計人員根據(jù)自己的思路或客戶的要求,把圖案畫下來,通稱“畫樣子”;釘,將畫好的樣子釘在宣紙上,一般一次50張宣紙為宜,然后用剪子按照樣子的大小分成小塊;浸,把分割好的小塊圖樣放進水里浸透后取出,擠盡所含水分,放在陽光下曬干;刻,將浸好曬干的圖樣放在蠟板上,根據(jù)圖案紋理刻制;染,將刻好的成品著色,原料是品色、灑粉,工具是毛筆、報紙;包,把經(jīng)過上述5道工序完成的產(chǎn)品,用紙或塑料予以包裝,或者利用書本、鏡框、金箔予以收藏。

一言以蔽之,蔚縣剪紙是以陰刻為主、陽刻為輔的點色剪紙,其基本制作工藝可以概括為:設計造型-熏樣-雕刻-染色。素有“三分工、七分染”之稱??梢娙旧俏悼h剪紙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正因為有了這道工序,剪紙有了絢爛多姿的色彩。也是因為先刻制后上色,蔚縣剪紙有了無盡的發(fā)展空間,既能制作傳統(tǒng)圖案,又能刻制工筆甚至肖像畫。

據(jù)相關資料介紹,蔚縣剪紙草創(chuàng)于清道光年間至光緒年間,迄今已有200余年歷史。由于借鑒了天津楊柳青年畫、河北武強縣木版水印窗花的特點,并模仿了“天皮亮”(最早的窗花形式,在云母薄片上繪圖著色進行裝飾)的透明方式,以刻代剪,蔚縣剪紙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藝術風格,在全國剪紙藝壇上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

現(xiàn)如今,有很多所謂的民間藝術,一旦定性為藝術品,往往束之高閣、凌駕于生活之上,或有了商機少了地氣。蔚縣剪紙則不然。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蔚縣剪紙的經(jīng)典種類達6000多個,產(chǎn)品行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目前全縣有16個鄉(xiāng)鎮(zhèn)的96個行政村分布著剪紙藝人,形成了28個剪紙專業(yè)村;擁有剪紙專業(yè)戶和作坊1100多個,剪紙從業(yè)人員3.8萬人,年生產(chǎn)剪紙600萬套。與此同時,蔚縣剪紙構圖均衡、刀工精細、色彩濃艷,注重鄉(xiāng)土氣息、民間趣味,綜合運用點染、暈染、套染、渲染等技法,將“連年有余”“歲歲平安”等百姓喜聞樂見的圖案,制作得形神兼?zhèn)洹痈惺恪?/p>

藝術之美,就在于生于民、用于民。

猜你喜歡
蔚縣社火樹花
感恩生活,給生命一樹花開——讀《花田半畝》有感
井岡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40
送你一樹花
鬧社火
金秋(2020年2期)2020-06-03 12:50:50
來蔚縣過大年,品美食
陌上花開文學社:播撒文學之種,靜待一樹花開
學生天地(2019年36期)2019-08-25 08:59:44
甘肅:新年舞社火,經(jīng)久不息
金橋(2018年3期)2018-12-06 09:05:28
蔚縣青砂 匠心傳承
河北畫報(2018年5期)2018-08-20 02:53:06
蔚縣獲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千年古城 重放異彩
河北畫報(2018年5期)2018-08-20 02:53:00
“社火”辨——兼論中原傳統(tǒng)社火的發(fā)生
中華戲曲(2016年1期)2016-09-26 08:48:26
社火,耍起來
寧夏畫報(2016年2期)2016-03-21 01:04:24
安康市| 安乡县| 梨树县| 辽阳县| 清涧县| 禹城市| 建德市| 东乌珠穆沁旗| 邵阳县| 苏州市| 西盟| 乐清市| 潼南县| 罗甸县| 兴和县| 驻马店市| 刚察县| 霍州市| 安新县| 新余市| 南澳县| 高州市| 崇义县| 璧山县| 紫金县| 连城县| 浦江县| 托克托县| 景洪市| 西峡县| 鸡西市| 友谊县| 贵州省| 霍林郭勒市| 鄂托克旗| 商丘市| 侯马市| 淮安市| 都昌县| 盘山县| 磴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