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一種意識”
(即“任務意識”)
材料型作文經多年實踐已趨于成熟,2017年在此基礎上精心設計寫作要求,指令明確,發(fā)展了任務型寫作。如全國卷Ⅰ作文題,規(guī)定性的“任務”至少有3個:
1.“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xiàn)你所認識的中國”——“關鍵詞”只能是兩個或三個,不能只談一個或超過三個;“呈現(xiàn)你所認識的中國”,這是表達的基本內容;“呈現(xiàn)”二字表明需要有感性的內容,“認識”二字則表明所表達的內容要有理性色彩,或溯源尋因,或由情及理。
2.“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接受”的對象是“外國青年”;“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是表達的根本目的。這里的“讀懂”可理解為從茫然不知到初步了解,也可理解為從不全面到更全面的了解,還可理解為由表層了解到深層了解。為此,寫作時需要預設外國青年只知其“表”,不知其“里”,或只知現(xiàn)實,不知歷史,尤其不知過程,等等。
3.“要求選好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lián)”——“有機的關聯(lián)”意味著要從無序的對象中找到其內在的聯(lián)系,這樣才能形成論點,讓文脈有序地展開。
又如全國卷Ⅱ作文題,要求“合理引用”兩三個名句,意在規(guī)定考生在理解與發(fā)掘名句內涵的前提下,結合具體語境引用名句,或簡單借用,或深度化用,使之自然地融入全文。
全國卷的命題向來具有“風向標”作用,預計明年將有部分考區(qū)向全國卷看齊,在供料后添設“任務型指令”(有的還會限定只能寫成議論文體),由此可見,落筆時“任務意識”不可或缺。
實施“兩個調控”
1.在面上,各種題型應全面?zhèn)鋺?zhàn),不留盲區(qū)。
2.在點上,新材料作文要重點抓,分類細化。
比如“故事類”“言論類”“情境類”新材料作文題各有怎樣的審題要訣,考生必須了然于胸。又如,除了按材料類別劃分出“故事類”“言論類”等小類,新材料作文還有“矛盾分析類”“多則材料類”等類型。其中的“矛盾分析類”,指材料中存在著截然不同的觀點,反映著矛盾錯雜的社會現(xiàn)象,這類題的分析策略究竟有哪些?值得細細探究(依據(jù)筆者的認識,至少包括“找準矛盾點”“審視矛盾現(xiàn)象背后的本質與根源”“分析矛盾的一致性與相互轉化”這樣一些步驟)。至于“多則材料類”(要求閱讀多則材料完成作文),審題立意時如何落實好“先求同,再求異”的原則,同樣需要考生在實際演練中加深認識。
做到“三個關注”
1.關注主流媒體——它高揚的是當今社會的主流價值觀。
2.關注草根聲音——它反映的是蕓蕓眾生的基本訴求。
3.關注自我生活——它奏響的是莘莘學子的青春旋律。
這里就“自我生活”多說幾句。要知道,打上個人生活印記的素材,是最獨特也最動人的;文中有“我”真實的人生體驗,是最值得稱道的??忌环磷鲂﹤€人回顧——回顧自我的生命歷程(比如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喜怒哀樂的事件),回憶一些細節(jié)場景;回顧家庭成員、親朋好友走過的道路;回顧高中以來所寫過的最佳作文(特別要留意那些能激發(fā)讀者情感的作品),也可升格自己寫過的那些“庸文”。
強化“三項工作”
1.重溫原理。要把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逐一梳理出來,聯(lián)系現(xiàn)實,吃透記牢,以增強自身的思辨能力。
2.揣摩言論。經常摘抄各類報紙雜志上的名人妙論、凡人警句,靜心揣摩其方法和技巧。
3.專項訓練。要分類整合各類作文題,以“列提綱”為抓手,短平快地進行“觀照力”“開掘力”訓練。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理性思辨代表思維的最佳視角,理性思辨能力的高低決定著高考作文等次的高低”(特級教師肖家蕓語)。要使作文深刻,就得提升思辨力,學會辯證地看問題。建議考生在寫議論文時理清以下關系:
既要學好知識,又不忘社會實踐;
既要充滿自信,又不忘謙虛謹慎;
既要彰顯個性,又不忘學會自控;
既要快樂身心,又不忘文化品位;
既要胸懷大志,又不忘道德細節(jié);
既要提高生活質量,又不忘艱苦奮斗;
既要維護自身權益,又不忘幫助貧弱;
既要改善居住條件,又不忘保護環(huán)境;
既要多辦各種實事,又不忘節(jié)約資源;
既要處理違規(guī)事件,又不忘促進和諧;
既要大力發(fā)展經濟,又不忘遵循規(guī)律;
既要勇于不斷創(chuàng)新,又不忘優(yōu)良傳統(tǒng);
既要加強硬件建設,又不忘提高素質;
既要看到改革成就,又不忘糾正失誤。
總之,在談及社會與人生時,需要作些文化思考、歷史思考,有點憂患意識、批判意識;應該在堅持講政治的前提下,多想想人權、人道與人性,多用真心、真情、真言去表達。只有這樣,才能有真切的體驗、深刻的認識。
臨考前可這樣操作:先列出一系列問題,比如:
在我近20年的生活經歷中,最讓我難忘的人(或事)分別是誰(什么)?
我最喜愛(或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一部影片、一首歌分別是什么?為什么最喜愛它(或具體影響表現(xiàn)在哪里)?
我的特長、興趣愛好是什么?我有哪些突出的優(yōu)點、缺點?
我的偶像是誰?為什么以他(或她)為偶像?以他(或她)為偶像對我產生了哪些效應?
我最喜歡的名著人物是誰?他(或她)身上有什么閃光點?對我有何激勵?
高中三年學習生活中,我最大的收獲與最大的遺憾是什么?為什么?
國內、國際哪位人物、哪一事件深深觸動了我的心靈?
我怎樣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未來五年內,我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然后深入思考,試著作出回答;還可與身邊同學展開交流。通過這樣的“儲備”,考生就有可能事半功倍,在考場上游刃有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