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yǎng)學生的公民意識使其成為新時代的合格公民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課程理念、課程目標以及重要的課程內容。合作中研究,通過研究去發(fā)現(xiàn)與收獲研究成果,遵循實踐到認識再到實踐的認識規(guī)律,在迷茫處探索,在遺憾中前行。對學生的公民教育永遠在路上。
【關鍵詞】合作與探究;實踐與認識;公民意識與核心素養(yǎng)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3年度立項課題“思想政治課教學融入公民教育的研究”(課題批準號:D/2013/02/489)的研究成果(結題報告)。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31-0053-03
高中階段的學生處于公民意識形成的關鍵期,系統(tǒng)而正規(guī)的公民教育對培養(yǎng)具有權責、愛國和公德等意識的合格公民無疑會發(fā)揮重要的作用。為社會培養(yǎng)合格公民是整個高中教育的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甚至可以說是首要目標,高中生的公民教育在整個國民的公民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隨著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及社會領域的變革不斷深入,全體公民的社會生活可謂日新月異,中學教育在公民教育中的重要性日漸凸顯,對高中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而言尤其如此,培養(yǎng)學生的公民意識使其成為新時代的合格公民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課程理念和課程目標以及重要的課程內容。正是基于公民教育在思想政治課課程教育教學中的不可或缺(題中應有之義)以及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育教學對培育學生公民意識造就合格乃至優(yōu)秀公民的重要性,2013年,我們向江蘇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申報了《思想政治課教學融入公民教育的研究》這一研究課題,并有幸成為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年度立項課題。經過近四年時間的研究,課題組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成果運用于實踐,也取得了較好的實際效果,現(xiàn)就本課題的研究過程、具體收獲、尚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進一步研究的方向等作簡要的總結。
一、合作中研究,研究中發(fā)現(xiàn),沿途風景美不勝收
早在本課題申報之前,作為課題組織申報者就在南通大市的高中政治課教學的同行中物色有公民教育研究專長或者有這方面研究意向的志同道合者,為形成研究團隊做準備。本課題組正式成立以后,或者說從本課題開題開始,全體課題組成員就把相互合作作為課題組研究的一個重要的研究規(guī)則。課題組首先把各成員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就公民教育進行過的一些探索以及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進行了梳理,比如課題主持人王錦飛老師和課題組核心成員朱全中、成平等老師在申報本課題之前,就公民教育這一主題已經發(fā)表了大量的文章,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研究成果,其他一些課題組成員也零星有這方面的成果發(fā)表,我們梳理的目的,一是想了解本課題研究的已有基礎,二是想知道課題組成員在公民研究方面的研究專長。由于大家對該課題的研究主題有一定的基礎和濃厚的興趣,這就自然有了相互合作的基礎,由于知道了各成員在本課題研究中的研究專長,這就為課題研究的具體分工提供了準確的依據。但是,課題組在作了具體的研究分工后,特別強調了分工不分家,要做到既分工又合作。我們采取的方式一是建立了課題組成員的QQ群,后來又變成了課題組微信群,便于及時匯報自己的分工研究所取得的進展,并讓其他成員就你的研究提出好的意見和建議,從而不斷修改完善自己的研究方案,最后形成比較成熟的研究成果。比如,課題主持人王錦飛老師在撰寫《公民意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之前,就思想政治課教學公民意識教育的重點內容、對學生進行公民意識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及如何將公民意識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課教學全過程等問題在課題組QQ群中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形成了許多共識。二是不定期召開課題組成員會議,遇到課題研究中需要解決的一些重大問題,課題組成員就集中開個會,坐下來共同交流探討。每次會議交流,都是收獲滿滿。比如在國家提出核心素養(yǎng)以后,就核心素養(yǎng)培育與公民教育的關系問題,幾個課題組成員產生了迷茫,課題組感到有必要召開一次碰頭會,來一次頭腦風暴,以厘清一些關鍵問題,于是課題組就核心素養(yǎng)下的思想政治課公民教學這一主題進行的研討,成果文章在國內重要刊物刊發(fā)。
回顧整個研究過程,合作可以說是其中的主旋律,全體課題組成員在合作中展開研究,研究氣氛融洽,研究人員之間關系和諧,彼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研究中我們不斷發(fā)現(xiàn)新的困惑、新的問題,有了新的研究視角和研究方向,比如上面提及的關于核心素養(yǎng)培育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課公民教育問題就是隨著形勢的發(fā)展,實踐給我們提出的新需要新要求,是課題研究必須延伸到的一個新領域新視角,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必然提升我們對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公民教育的新認識。這樣一種基于合作的研究樣態(tài),這樣一種從不斷變化發(fā)展著的實際出發(fā)的動態(tài)研究,研究過程必然是靈動的、生成的,沿途也必然是精彩紛呈的,全體課題組成員在研究過程中充分享受到了合作研究、動態(tài)生成所帶來的快樂,這是課題研究過程中最為靚麗的一道風景。
二、實踐出真知,成果再實踐,一路收獲累累碩果
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總之,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課題研究從一定意義上講就是認識的發(fā)展過程,因此,必須遵循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的規(guī)律,必須摒棄那種從理論到理論的純理論推演,決不能搞純粹的所謂象牙塔式的空洞研究。本課題的研究首先必須立足實踐,立足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以課堂教學作為研究的最主要的平臺載體,必須從學生現(xiàn)有的公民素養(yǎng)出發(fā),必須知曉廣大教師自身的公民素養(yǎng)現(xiàn)狀,必須基于現(xiàn)有教材中的公民教育的因子,必須尋找與學生生活相聯(lián)系的公民教育的具體素材,必須找到讓學生“跳一跳、夠得著”的公民教育的目標等等??傊?,要從對學生進行公民教育的真正的全面的動態(tài)變化著的實際出發(fā),通過政治課課堂教學以及組織學生開展廣泛的社會實踐,讓學生真正感悟公民教育的知識,培育學生的公民素養(yǎng),提升學生作為現(xiàn)代公民的能力,使學生成為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的合格的乃至優(yōu)秀的現(xiàn)代公民。比如教師的公民素養(yǎng)對學生的公民教育當然至關重要,課題組在研究過程中認識到了這一點。我們對教師的公民意識素養(yǎng)經過調查研究得出的總體結論是:教師的公民意識素養(yǎng)水平并不樂觀。并且對其原因進行了分析:一是因為目前的教師一般都是從應試教育的體制下走出來的,在其接受教育的整個過程中,公民意識教育本身也是嚴重匱乏的,這就造成了教師自身公民素養(yǎng)方面的先天不足;二是因為他們工作以后所承接的依舊是應試教育的模式,對學生公民意識教育,基本上是“講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考起來不要”,應試教育的極端功利化使得教師失去了彌補自身公民教育先天不足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三是市場經濟發(fā)展過程中所產生的一些負面影響,一定程度上也使得部分教師受到侵蝕,他們中有的師德失范,公民素養(yǎng)低下?;谝陨吓袛喾治觯n題組提出了要有計劃地對廣大中學政治教師進行公民素養(yǎng)的專項培訓、政治教師自身要有不斷提升自己公民意識素養(yǎng)的緊迫感、政治教師要認識到對學生加強公民意識教育的現(xiàn)實意義和歷史意義等三點建議。這個研究結論顯然就是基于實踐本身而獲得的。再如課題組提出的要改進對學生進行公民意識教育的方式方法等議題,也都是根據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存在的公民教育的種種問題現(xiàn)狀而提出來的。
獲得研究成果的目的全在于運用,因為實踐才是認識的目的,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檢驗所獲得的成果究竟是不是真成果,也只有在實踐中才使得已有的成果不斷修正完善并豐富發(fā)展。本課題在研究中從實際出發(fā)提出了某些改進意見和建議后,接下來的重要任務就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實踐,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再修正原先提出的改進措施。比如上面提到的對公民意識教育的方式方法問題,課題組經過調研發(fā)現(xiàn),在以往的教學中,盡管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公民意識教育顯得有些淡化,但實際教學中公民意識教育也時有體現(xiàn),但教學中的公民意識教育總是給人一種“貼標簽、呼口號、假大空”的感覺,從而使得教育不僅未能給學生提供正能量,有時甚至出現(xiàn)了負面效應。這其實表明,隨著中學生主體意識的不斷增強,特別是社會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只是依靠傳統(tǒng)的公民意識教育的模式是無法滿足對學生公民意識教育的需求的,在對學生公民意識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必須結合時代的要求及學生的現(xiàn)有特點加以改進與創(chuàng)新,做到與時俱進。于是課題組經過研究,就改進思想政治課公民意識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建議,比如就如何通過課堂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如何追求公民教育的教育無痕,如何讓學生去親身感悟等問題提出了一些操作原則,接下來各課題組成員就這些操作方法進行課堂教學實驗,實驗一段時間后再進行總結提升,最后課題組就這一問題形成了大致共識,提出了三種實踐證明比較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一是注重構建師生學習共同體的“課堂引導法”;二是追求潤物無聲、教育無痕的“隱性教育法”;三是致力躬身踐行、親身感悟的“實際體驗法”。
這樣的真研究所收獲的成果必然是豐碩的。就顯性成果而言,光就課題組所發(fā)表的課題論文,四年來課題組成員僅就核心期刊發(fā)表的與課題相關的文章就達10余篇,還是近30篇課題文章發(fā)表在各級各類的雜志上。就課堂教學的樣態(tài)而言,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融入公民教學的廣度與深度均得到了一定的拓展與挖掘,課題組成員在課堂中進行公民教育的方式方法得到了較大的改進和提升。就較為隱性的效果而言,課題組成員所教學生的公民素養(yǎng)的提升盡管無法用紙筆考試的方式來測量,但我們堅信,四年的堅持與努力,收獲是必需的。課題組成員在全國各級各類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上發(fā)表的研究成果,必然也會對面上的思政課教學中進行公民教育起到一定的推廣借鑒作用,其作用的大小盡管也是無法進行量化,但這樣的作用或許可能有些單薄微小,但我們提供的必定是正能量。
三、迷茫中探索,遺憾中前行,課題研究點點不足
就思想政治課教學而言,公民教育一直是課程性質所規(guī)定與要求的,道理上講,政治教師對學生進行公民教育義不容辭、責無旁貸。但實際上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束縛,在現(xiàn)有高考及平時的紙筆測試無法較好衡量出學生公民素養(yǎng)的情況下,面上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有機融入公民教育的非常少見,即便在一些示范課、公開課甚至全國及省市的所謂優(yōu)質課比賽中,也難見能很好融入公民教育的課例,要么完全沒有,要么只是貼標簽、呼口號而已,沒有多大實際效果。所以思想政治課教師對如何在教學中融入公民教育大多是迷茫的,本課題組成員在互相交流研討時,這種迷茫也時有表現(xiàn)。比如本課題組的有位老師可能是出于完成課題研究任務的需要想寫一篇關于公民教育的文章,反反復復折騰數月,依舊未見有片言只語見諸報刊,在與他交流時發(fā)現(xiàn)其對這一話題幾乎是一問三不知,感覺不僅僅是迷茫的問題,甚至比迷茫還要嚴重。后來他知難而退,宣布退出課題組。還有一些成員盡管就這一話題能陳述出一些觀點與見解,但還是不能掩蓋其在這一問題上的迷茫與困惑。
因此,由于受到應試教育這一大的教育生態(tài)的影響,本課題組可以說是在迷茫中探索,盡管也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但仔細考量,不少成果在呈現(xiàn)中顯然是不充分的,其中留有不少的遺憾。如在對公民教育的方式方法的把握上,盡管課題組經過研究,總體上提出了如上所述的注重構建師生學習共同體的“課堂引導法”、追求潤物無聲、教育無痕的“隱性教育法”、致力躬身踐行、親身感悟的“實際體驗法”,而且這些方法也被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但是,這些被檢驗正確的方法在面上沒有得到很好的推廣,或者說推廣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即便是我們課題組成員,也未能對這些方法一以貫之的加以運用。有了現(xiàn)實成果卻得不到很好推廣,這是課題研究的最大遺憾,也是課題組成員的現(xiàn)實無奈。盡管這樣的遺憾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我們研究的熱情,但課題組成員沒有停止研究的腳步,課題研究可以說在遺憾中前行。因為作為思想政治課教師,課題組成員深知我們研究這一課題的時代價值,包括巨大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尤其是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向縱深推進,隨著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的明確,隨著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中國基礎教育進入了新的時代,對學生的公民教育也被賦予了新的時代要求,本課題組成員在研究過程中深刻認識到了課題研究的新的視角,即研究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課公民教育的具體實施策略。課題組經過研究也得出了結論,這些結論變成文章發(fā)表在各級各類的雜志上,如上面提及的課題主持人王錦飛發(fā)表的《試述公民教育視閾下的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一文及《思政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教學實施策略》一文。另外課題組成員朱全中、成平等也就這一問題發(fā)表過研究論文。但目前看來這些成果尚比較膚淺。主要是由于該話題目前可以說是說得多、做得少,真正落地還處在觀望之中,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研究的深度和廣大。核心素養(yǎng)培育與公民教育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邏輯、契合點、區(qū)別處等問題尚有待進一步廓清,進一步理順,在本課題行將結題時,關于這一問題的研究的確還有不少的視角沒有觸及,需要我們去開墾的處女地還很遼闊,這既為我們進一步研究提供了機遇,但這也不能不說是該課題結題時的一個較大遺憾。
總之,關于本課題的研究中收獲的成績,上面用累累碩果或許有點夸張的成分,但無疑還是較為出色的。必須承認的是,課題研究過程中的迷茫及遺憾一直如影隨形,現(xiàn)在課題結題時尚感到我們還有許多的不足之處。但無論如何,全體課題組成員深知,研究取得的成績固然可喜,但存在的問題和遺憾同樣能成為我們繼續(xù)深入研究的動力之源。
四、目標已清晰,方向已明確,公民教育永在路上
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立德樹人。經過多少年的迷茫和困惑,我們再次回到了教育的原點,從原點再出發(fā),使我們的目標變得更加清晰與高遠,前行的方向更加明確與堅定。如何實現(xiàn)立德樹人,我們的抓手就是培育和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思想政治課在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方面與其他學科一樣也是重任在肩,使命光榮。思想政治學科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表現(xiàn)在四個具體方面,即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而這四個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與思想政治課教學融入公民教育高度相關,我們認為,政治認同就是培養(yǎng)有政治立場政治公民;理性精神就是培養(yǎng)有思辨理性的智性公民;法治意識就是培養(yǎng)有規(guī)則制約的守法公民;公共參與就是培育有責任擔當的負責公民。公民教育視閾下的思想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有了這樣的解讀,就能使我們的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找到公民教育與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契合點,換言之,就是有了具體的路徑指向。從這個意義上說,核心素養(yǎng)時代的思想政治課教學融入公民教育,目標已清晰,方向已明確,路徑已開辟,因此可以預期也一定能取得一個比以往更有說服力、更有實際效果的現(xiàn)實成果。
但我們也必須清楚地看到,目前落實立德樹人,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尚有不少體制機制上的障礙與阻力。進入改革深水期后,如何深化推進改革,需要膽量勇氣,更需要把自己擺進去革命,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同樣對高中學生開展公民教育也是如此,隨著思想政治課新課標、新教材的陸續(xù)出臺,隨著新高考改革政策的落地,政治教師可謂任務艱巨,如何準確把握思想政治新課標對于公民教育的新定位、新要求,如何發(fā)現(xiàn)與挖掘新教材中公民教育的因子,如何在新教材教學中融入公民教育,如何借助新高考有效測量學生的公民素質及核心素養(yǎng)等等,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深入研究與實踐。因此,盡管本課題即將結題,全體課題組成員真切感到,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融入公民教育這一課題還需要不斷研究下去。公民教育本身一直是一個歷久彌新的老話題,因為實踐在發(fā)展,時代在進步,公民教育的內容與要求也在不斷地變化調整發(fā)展之中。用一句話表達,那就是:公民教育永遠在路上!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本課題組成員將繼續(xù)圍繞思想政治課教學融入公民教育這一話題,不斷深入研究探索,不斷實踐創(chuàng)新,通過研究與實踐,不斷豐富完善我們已有的認識,不斷提升我們的認識水平,因為這一課題真的是值得我們畢其一生而為之的。
參考文獻:
[1] 王錦飛.公民意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4,(6).
[2] 王錦飛.試述公民教育視域下的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6,(1).
[3] 王錦飛.思政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教學實施策略[J].教學月刊, 2017,(1、2).
[4] 朱全中.運用哲學智慧提升學生公民意識[J].思想政治課教學, 2015,(6).
[5] 成平.基于政治課教學培養(yǎng)中學生公民權利意識[J].新課程研究,2017,(13).
[6] 王錦飛.中學哲學課程教學中的公民教育(一)[J].新課程研究, 2014,(12).
[7] 王錦飛.中學哲學課程教學中的公民教育(二)[J].新課程研究,2015,(1).
(編輯:胡 璐 實習編輯:程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