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錢
摘要:物理教學過程中,既要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學科內在的興趣,又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還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逐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 才能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盡快提高教學質量,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發(fā)展最大化的教學。
關鍵詞:教學方法;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1-0194-01
1.高效的備課是關鍵一環(huán)
備課是講課的起始環(huán)節(jié),"備課"意義非比尋常,它是教師圍繞教學所進行的一系列準備性活動,是教師綜合運用專業(yè)知識和技能進行教學設計的再創(chuàng)造。備課深入透徹,才能在授課過程中揮灑自如,使教學充滿活力和生機。也只有如此,才能出現"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良好局面。然而,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無論自己如何絞盡腦汁備課,到上課時總有不足的感覺。這時,就需要用到集體的智慧了。中國有句俗話,"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強調的正是集體的智慧與力量。集體備課正是通過發(fā)揮教研組的群體力量,互取所長,使組內教師資源共享,能取得較好成效的一種備課方式。
2.利用短語,加強物理概念的記憶
初中物理上有很多概念,它們是學好物理的基礎,因此,對概念的識記是必要的,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很多老師習慣用灌輸的方法,將這些理論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法記住物理概念,消耗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記住概念后也不知道其本質,長期下去,學生感到物理難學,最終使很多學生討厭物理,放棄對物理的學習。
物理概念是需要記憶的,但不能用機械的、死記的方法,我們老師可以用短語的方法輔助學生記憶,這樣能讓學生學的輕松、愉快,收效還明顯,短語的表現力強,言簡意賅,它是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表現形式,深受學生的喜愛,在物理教學中,巧用短語或口訣,能將抽象的物理概念、枯燥的物理定律變的生動、有趣,不僅能活躍課堂的學習氣氛,還能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
3.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傳統(tǒng)的教學是老師將課本知識原原本本的傳授給學生,這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具體的教學中,老師若能把啟發(fā)引導學生探索的問題,預先計劃一下,使這些思考的問題更加有層次,把前一個問題與后一個問題聯系起來,組成一個系統(tǒng)性的問題,使學生逐步深入的思考,就能有效的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有這樣的一個問題:一條挖泥船在一個池塘里挖泥,并將挖出的泥土放進船倉里,請你思考一下,池塘中的水面是上升了還是下降了?對于這個綜合的問題,學生思考起來比較困難,老師可以這樣誘導學生思考:判斷水面是否上升或下降,關鍵是判斷什么量?將泥土從河里挖出,不放進船里,水面如何變化?把泥土放進船倉里,水面是上升了還是下降了呢?如何比較泥土的體積與它在船倉里排開的水的體積大小呢?我們可以看出,每一問題好像是思維過程的路標,引導著學生進行合乎邏輯的思考,這樣就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4.營造民主氛圍、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師生關系是學校環(huán)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如果在學校里創(chuàng)造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師生間建立起一種民主、平等、親切、和諧的關系,教師成了學習的促進者,就能保證學生心情愉快、積極主動地學習發(fā)展,逐步形成進取、探索、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品質,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我不管在課堂上還是課外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都一致對待,和他們和睦相處,時常與他們談心:拉拉家常,講講笑話等,了解他們的學習與生活、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我答應學生的事情,一定要盡快做到,能容忍和接受學生的一些小毛病,通過這些看似不起眼的事情,可以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增進與他們的感情,這樣得到他們的信任。如:學生的插嘴是課堂上師生交流的一種常見現象,有的教師認為是"耍小聰明""出風頭""目無師長""破壞課堂紀律",往往惱羞成怒,對學生斥責,有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殊不知,這可能成為一種重要的資源,成為學生探究知識、發(fā)現規(guī)律的新起點。面對千變萬化的課堂情境,教師的職責就要善于發(fā)掘每個孩子的"閃光點"、獨特之處及其背后所蘊藏的潛力和天份,而不是任意的給予扼殺和毀滅。
5.在物理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
物理教學的主體是學生。由于學生的原來基礎、先天素質、學習習慣等等的差異,形成了每個學生學習能力、學習興趣、需求目標的很大不同。因此,物理教學中必須面向全體學生,針對每個學生的能力傾向、個性特點,有針對、有目標地進行點撥,以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取得成功。
"分層次教學"是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承認學生差異,改變統(tǒng)一的教學模式,因材施教,為培養(yǎng)多規(guī)格多層次的人才打基礎而采取的必要措施。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在"掌握學習理論"中指出許多學生在學習中未取得優(yōu)異成績,主要問題不是學生智慧能力缺陷,而是未得到恰當的教學條件合理的幫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適當的學習條件,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速度、進一步學習的動機等多方面因素就會變得十分相似。這里所說的學習條件,就是指為學生提供的不同的學習目標,使學生達到不同的學習目標所必須的學習時間。給予個別的指導和全新的學習機會等。"分層次教學"就是最大限度的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這種"學習條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學習機會",激發(fā)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積極的學習情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