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郭文峰 圖/ 馬 峰
倭寇克星戚繼光
文/ 郭文峰 圖/ 馬 峰
明朝中后期,日本人、朝鮮人,甚至還有中國人,組團來到中國沿海,大肆地搞打砸搶的勾當。這些人便是倭寇(wō kòu)。
1556年,800多名倭寇流竄到今浙江寧波的慈溪,準備大搶一把。一名青年軍官,奉命帶著10 000多明軍前去圍剿。
在慈溪東南的龍山,雙方遭遇。
這么懸殊的力量對比,即使10個打1個,還能余兩個在旁邊加油助威呢!青年軍官跟你想的一樣,自信滿滿。
可荒誕的一幕出現(xiàn)了,見到大隊的明軍,倭寇不但沒趕緊跑路,反而主動發(fā)起進攻。
更荒誕的是,面對這小股敵人,明軍竟然一觸即潰,四散奔逃。
面對倭寇的窮追不舍,青年軍官鎮(zhèn)靜地跳到一塊大石頭上,連發(fā)3箭,射死了3個倭寇頭目,這才阻止了猖狂的倭寇前進的腳步。
這個年輕將領,就是戚繼光。
戚繼光被震驚了。他一心抗倭,可帶領的,卻是一群戰(zhàn)斗力為負的弱雞。長此以往,即使自己是戰(zhàn)神蚩尤,恐怕也會被累死吧?
要想打勝仗,必須拉出一支能打的隊伍。
可是,在浙江這種經(jīng)濟發(fā)達的地方,想找到打仗不要命的士兵并不容易。
歷經(jīng)波折,戚繼光終于在義烏成功招募到4000人,拉起了一支自己的隊伍。這,便是聞名天下的戚家軍。
經(jīng)過嚴格訓練,戚家軍具備了強大的戰(zhàn)斗力??勺呱蠎?zhàn)場,戚繼光卻無奈地發(fā)現(xiàn),雖然每次戰(zhàn)斗戚家軍都能打敗倭寇,卻總是慘勝。
雖然戚繼光的士兵都是千挑萬選的精銳,堪稱特種兵,但倭寇也不是善茬,尤其是倭寇里的日本武士,更是劍道高手,比特種兵還特種兵。大家半斤八兩,打起仗來,兩敗俱傷也正常。
代價實在是太大了!
怎么辦?看來只能在戰(zhàn)術上進行突破了。
經(jīng)過摸索,戚繼光終于找到了一個克敵制勝的法寶——鴛鴦陣。
鴛鴦陣是戚繼光根據(jù)江南水鄉(xiāng)曲折的地形特點,創(chuàng)新設計的一個新陣法——以12人為一隊,長短兵器相互配合,因地制宜,機動靈活,專門用來對付善于埋伏、擅長短兵相接的倭寇。
不久,倭寇又來了,而且是好大一股:20000人??官潦飞献钪呐_州大戰(zhàn)就此拉開序幕。
戚繼光奉命迎敵。他有些忐忑,新兵們剛剛訓練了三個月,還沒什么經(jīng)驗。
不過,戰(zhàn)況卻讓人大喜過望。首戰(zhàn)寧海(位于浙江寧波),戚家軍便痛擊敵人:倭寇傷亡200多,戚家軍僅輕傷1人。次戰(zhàn)新河(今浙江溫州溫嶺新河鎮(zhèn)境內(nèi)),還是痛擊,倭寇傷亡280,戚家軍陣亡3人。
鴛鴦陣小試鋒芒便大顯神威。
不過,無論是進攻寧海,還是偷襲新河,都只是狡猾的倭寇搞的調(diào)虎離山之計,他們真正的目標是富得流油的臺州城。倭寇自以為明軍已經(jīng)中計,便集結主力,向臺州打去。
可惜,他們碰到的是戰(zhàn)神戚繼光。戚繼光早就識破了他們的陰謀,戚家軍的主力一直沒動。接到倭寇主力攻打臺州的消息,他立刻率領部隊 不連夜趕路,馳援臺州。
在距離臺州只有一步之遙的花街,兩軍狹路相逢。雖然又累又餓,戚家軍還是立刻發(fā)動猛攻。倭寇潰敗,戚家軍窮追不舍,全殲了1000多敵人,己方傷亡僅3人。
接著,戚家軍又在上峰嶺(今浙江臨海西北)和長沙等地接連殲滅來犯的倭寇。在一個月的戰(zhàn)斗中,戚家軍9戰(zhàn)9勝,殲敵5500多,自己傷亡卻不足20人。倭寇被打得聞風喪膽。戚繼光,你厲害!我們不去浙江了,改去福建搶行不行?不行!
戚繼光揮師南下,全殲了福建的倭寇。接著繼續(xù)南下,與抗倭名將俞大猷(y ó u)組隊,掃平了廣東境內(nèi)的倭寇。
自此,為患多年的倭寇,基本被掃清。
搞定了倭寇,戚繼光該歇一歇了吧?
哪能呢?
朝廷又把這個大神派到北方,擔任薊(j ì)州(位于今天津境內(nèi))總兵,打得蒙古人不敢犯邊。
岳飛和戚繼光,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二的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軍隊的戰(zhàn)神,為什么一個不得善終,一個官位卻扶搖直上?
因為戚繼光不像岳飛那樣是一個直腸子,他深諳(ān):“你在前線干得再好,只要有人在皇帝面前打你一個小報告,皇帝手指一動,你就會被彈得灰飛煙滅。”
所以,他找了一個最硬的靠山……皇帝?非也,是一個比當時的皇帝還牛的人,皇帝的老師——內(nèi)閣首輔張居正。
內(nèi)閣是明朝類似于皇帝秘書的一個機構,首輔也就是首席大學士。內(nèi)閣首輔受命于皇帝,其手握的權力僅次于皇帝。
有了張居正的支持,當然沒人敢動他。
但再硬的后臺也有倒下的那一天,張居正一死,他也倒了霉。雖然戚繼光選擇歸隱林下,但晚景凄涼,最終大病而死。
鴛鴦陣憑啥那么牛?
戚繼光創(chuàng)造的鴛鴦陣,是一個完美的、攻守結合的近身格斗陣法。
鴛鴦陣由12人組成,最前面的是隊長,負責指揮,其余10人,分成兩列縱隊,排在他身后。
隊長身后,是兩名手持長槍的盾牌兵,用盾牌擋住倭寇的重箭、長槍,并投擲長槍。許多倭寇還在幾十米開外,便被穿了個透心涼。
倭寇一旦靠近,那就該盾牌兵后面的兩個狼筅(xi ǎn)兵大顯神威了。他們拿著的狼筅,是用南方的毛竹打造的。將竹端斜削成尖狀,特意留下四周尖銳的枝杈,還裝滿倒刺。長更達到3米,倭寇還沒近身,便會被勾住,不死也得半殘。
如果倭寇的運氣好,沒死呢?
別急,狼筅兵后面還有四個長槍手呢,他們是戰(zhàn)斗的主力,用長槍捅刺敵人。
如果倭寇的運氣足夠好,還沒死呢?沒關系,長槍手后面還有兩個短兵手,他們會沖上去,用短刀給倭寇送行。不過,短兵手還有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從側面保護長槍手。
最后一人,則是保障后勤的伙夫(伙食團團長)。
“鴛鴦陣”使矛與盾、長與短緊密結合,充分發(fā)揮了各種兵器的威力,管你倭寇是什么武器的高手,碰到我的鴛鴦陣,全都完蛋。
不但如此,鴛鴦陣還機動靈活,能根據(jù)情況和作戰(zhàn)需要,能變成適合在狹窄地區(qū)巷戰(zhàn)的“五行陣”,和用于沖鋒追擊的“三才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