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玲玲
[摘要]幸福是什么,一個人的全面發(fā)展狀態(tài)是幸福,而幸福指數(shù)的來源是公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的結合,所以,幸福就是人民對政府最終要求,也是政府工作行政能力的一個標桿。本文主要是分析國民幸福指數(shù)與政府績效評價體系之間的關系,舉例說明,然后提出相關意見。
[關鍵詞]國民幸福指數(shù) 績效評價體系 關鍵 公信力
一、政府績效評價與國民幸福指數(shù)的關系
政府績效評價的用意是為了改善政府的績效,從而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執(zhí)行力。然而政府的績效評價是以公眾滿意度為導向的,所以從技術的角度出發(fā),國民公眾的幸福指數(shù)與政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存在內在聯(lián)系。
國民幸福指數(shù)也就是國民幸福的總值,是體現(xiàn)在每一個民眾身上幸福感和滿意度的總的整體表現(xiàn),而考評手段中的幸福某地也是一種評價指數(shù),舉個例子,比如“幸福廣東,和“幸福江陰”,這也是為了形成構建一個社會發(fā)展的目標與政府考評的標準。而地方各級政府(以下級政府為責任主體)是評價體系中的“幸福指數(shù)”的考評對象,而在構建指政府績效評價體系中涉及三個涉及了關鍵。首先是理清責任。從一般手段上和思維邏輯上來講,地方政府的績效指標以及目標值只能指向政府的職能。所以,作為政府的發(fā)展目標與作為考評政府績效手段的指標體系兩者之間略有不同。其次,要明確定位。體制內,實行的是強調“過程控制”的自上而下的考評,而強調“結果導向”的是“建設幸福某地”。再者,將國民幸福指數(shù)作為導向的中國地方政府績效評價體系的技術可行。就算政府的績效評級指標做不到面面俱到,但也應突出重點,做到公正、公開、科學、規(guī)范。
在我國,地方政府的考核體系與評價主要體現(xiàn)在以政府體制內的考評為主。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到改革開放前三十年,是以突出意識形態(tài)為關鍵,是“抓革命、促生產(chǎn)”是真實且又典型的寫照,我國在20世紀提出了四個現(xiàn)代化的奮斗目標,其中在八九十年代,則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重點強調經(jīng)濟建設,從21世紀以來,我國提出了科學發(fā)展觀,國家的公共政策由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最大化的向群眾滿意,人民幸福轉變,一系列的促進科學發(fā)展加強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評價的意見和辦法由中央提出,從上到下,從省政府機關到地方政府機構都積極響應,很多的省份及直轄市,經(jīng)濟特區(qū),自治區(qū)制訂了一系列的針對下級政府的評價指標,績效指標等一系列的綜合評價體系。
二、政府績效評價主體與幸福指數(shù)評價主體具有一致性
從理論上而言,針對民眾個體的幸福感的測量就是幸福指數(shù),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其他國家,整個社會的民眾就是幸福指數(shù)的主體,但政府績效評價的主體卻有很多,包括政府的工作人員,可從實際上來說,政府進行績效評價工作最終的目標就是是新人民的幸福,所以政府以績效評價來檢驗工作,而國民幸福指數(shù)為向導,為檢驗標準之一,才會更好的服務于廣大的人民群眾,因此評價主體處于核心地位。
在西方國家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的相關方面“實際上,西方國家政府績效評價系統(tǒng)中都隱含著一個預設的前提,那就是:政府施政的歸宿點最終要歸結到公眾的滿意,不管是具體指標,還是指標層,都要求以民意作為導向?!?/p>
事實證明,將民眾個體幸福指數(shù)導入政府績效評價體系,政府又將國民幸福指數(shù)作為導向是相互作用的。對政府績效評價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在我國,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到了社會的各個層面,人民群眾不僅是政府工作方面的見證者,更是政府工作實施的切身受益且直接參與到政府的社會管理及各種服務和活動的參與者。政府工作的好不好,有用還是無用,有利還是有害,都是由廣大群眾來反映,來評判,對政府工作具有極大的促進意義,好的繼續(xù)努力,不好的則改正。這也是人民群眾作為中國這個社會和國家主人的具體體現(xiàn)和本質要求。
三、以國民幸福指數(shù)導入政府績效評價體系的意義
將民眾的幸福指數(shù)作為地方政府績效評價工作的導向,是我國政府的管理模式逐漸轉變提升的必經(jīng)之路,因為,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shù)是國家政府工作的真實反映,并且在我國社會管理模式的轉變和加強的過程中有著不可名磨滅的作用,對社會治理模模式和管理理念由“政治評價”向“公眾評價”轉變,對我國政府由以政府為中心的治理標桿向以公眾為中心的治理標桿轉變。這樣大大提高了政府合理治理國家和社會的可能性。
政府績效評價高,說明政府的公信力得到了提升,公信力是人民群眾對政府的信任度,公信力高,說明政府的績效評級管理方式有著非常有意義的社會價值導向,是我國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的一種手段創(chuàng)新,突出了政府工作的“公平”“公正”“公開”。我國政府是由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屬于人民的政府,由政府做出的并實施的公共政策在社會發(fā)展中起到了不言而喻的作用,政府的評價體系以什么為導向來評價,決定了政府做事的風格及發(fā)展方向,也決定了政府的管理模式及社會的發(fā)展形態(tài)?,F(xiàn)在,以人為本,以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shù)為目標為導向的政府績效評價體系是現(xiàn)如今,很多國家進行公共管理改革的核心內容。用人民群眾的的滿意度為測評標準,用績效評價為導向目標,用有科學依據(jù)的測量評價為公共管理改革的評價依據(jù),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優(yōu)化政府的行政資源配置,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最終讓人民群眾切實感覺到幸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同時“借助幸福指數(shù),從根本上杜絕了政府權力的不受約束,具體規(guī)范了民眾監(jiān)督政府的權力,并形成了體系化的制度形式,使其成為一種具有可行威力的有效監(jiān)督工具,將權力分化開來,并相互制約,從多個角度杜絕了政府權力不受約束、侵犯公民權益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從這一點講,幸福指數(shù)也是公民實現(xiàn)監(jiān)督權的強有力工具”。
四、優(yōu)化政府績效評價體系要注意的相關問題及建議
現(xiàn)在,我國各地應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shù)納入政府績效評價的標準,在納入的同時,應當注意有關法律的保護和保障,重視并打擊一切有害人民群眾利益的行為,建立并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公共部門為了滿足人們基本公共需求,生產(chǎn)、提供和管理公共產(chǎn)品的活動、行為和過程。只有不斷完善公共服務,提升服務質量,滿足國民需求,才能提升國民幸福指數(shù)”。同時要完善我國地方各級政府的績效評價的機制與體制,建立有效的績效評價組織,進行有效的績效評價。深化行政管理體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的績效管理制度,虛心學習他國的各種有利于我國的行政機制,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建立一個多元,科學合理,立體的績效評價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