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建筑源于11世紀(jì)下半葉,但直到文藝復(fù)興(16世紀(jì))才獲得正名,“Gothic”的大致含義是“陳腐、粗蠻、滑稽、令人生厭”,這源自嘲諷者的一種貶抑,“野獸派”“印象派”也是如此,它們靠著這種最初的蔑稱光輝于世。
英國索爾茲伯里主教堂
索爾茲伯里大教堂因其位于英國南部的索爾茲伯里小鎮(zhèn)而得名,始建于1220年,歷時38年,這在中世紀(jì)堪稱神速,巴黎圣母院歷時近二百年,西敏寺大教堂歷時近三百年,最拖延的要數(shù)科隆大教堂,前后花了六百年才完工。索爾茲伯里大教堂完工50年后,叉在教堂十字平面的中心加建了一座塔樓,尖頂高123米,堪稱英國之最。從1386年起,叉在塔樓頂部安了一座機械鐘(當(dāng)時都是敲鐘報時),這座鐘現(xiàn)在還在,且仍能報時,陳列于教堂側(cè)廊,它也是現(xiàn)存世界上歷史最久且仍在正常運轉(zhuǎn)的時鐘。
德國科隆大教堂
如果說科隆大教堂是哥特教堂中最完美的代表,不會惹來任何爭議,它也是世界第三高的教堂、世界第三大的哥特教堂,以及位列歐洲三大宗教建筑??偠灾牡匚怀绺?,氣勢憾人,精美絕倫。如果從空中俯瞰,你會發(fā)現(xiàn)科隆大教堂是—個巨大的十字架,這是教堂的典型布局,同時,教堂是很有方向感的建筑,慣例是,入口朝西,祭壇在東面,這都讓科隆大教堂成為了一個鮮明的坐標(biāo)。二戰(zhàn)期間,科隆遭到盟軍地毯式轟炸,幾乎被夷為平地,但飛行員為了用科隆大教堂來辨認(rèn)方向,沒有將其炸毀。
哥特式飛扶壁
飛扶壁是框架結(jié)構(gòu)的重要組成部分,相當(dāng)于在建筑外面搭了一層腳手架,抵住墻柱,但做得極其精美。為了支撐拱頂,羅馬風(fēng)建筑的墻壁非常厚重,只能開一些小窗,顯得沉重封閉,所以哥特建筑之前,教徒們像是在昏暗的堡壘里做禮拜。彼時,基督教在同異教的斗爭中剛剛?cè)〉脛倮?,也尚需保持“?zhàn)斗的姿態(tài)”,教堂提供了一種庇護,以跟邪惡勢力斗爭到底。
束柱
哥特式教堂中的柱子不是粗壯的圓形,而是被塑造成多根纖細的柱子綁在一起的效果,這更加襯托了空間的高聳峻峭。通常是一組四根圓柱,還有八根的,四大四小。位于英國德文郡的埃克塞特大教堂(Exeter Cathedral),一根立柱看上去足有16根柱子連在一起。
哥特式尖肋拱頂
與羅馬風(fēng)建筑靠厚重的墻來承重不同,哥特建筑通過框架結(jié)構(gòu)來承重,好比一棵棵傘狀的樹,拱頂?shù)闹亓拷?jīng)由上端的“枝條”“樹干”傳遞到“樹根”。拱頂?shù)男螤钜才c羅馬風(fēng)建筑的圓拱不同,呈尖狀拱頂,這么做兩個好處:尖拱比圓拱側(cè)推力更小,建筑更穩(wěn)固;在相同跨度下,尖拱可以做得更高,更有升華之感。
彩繪玻璃窗
因為采用框架承重體系,厚重的墻面可以減少到極限,隨意填充窗戶,甚至不砌墻,全部安上花窗。彩繪玻璃圖案多為圣經(jīng)故事、圣徒事跡或幾何圖案,以紅、藍二色為主,藍色寓意天國,紅色則象征基督的鮮血。至此,基督教已是一副“勝利的姿態(tài)”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