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是所有成功的基石,曹秋芬憑著對知識的渴望,一步一個腳印,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扎實、穩(wěn)重。如今,已取得累累碩果的她正努力培養(yǎng)年輕的科研人員,實現(xiàn)育種科學的薪火相傳。
夏日未盡,秋情漸起。8月25日上午10時左右,記者來到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生物研究中心,在這里見到了該中心研究員曹秋芬。
上農大 學農學 承父業(yè)
1978年,是曹秋芬記憶最深刻的一年。這一年,16歲的她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了山西農業(yè)大學,攻讀園藝系果樹專業(yè)。聊起選這門學科時的想法,曹秋芬笑著說:“主要是受父親影響,父親就是農大畢業(yè)的,一直從事與農業(yè)果樹有關的工作。小時候的我總是跟著父親進行果樹研究,父親的工作一直讓我好奇,慢慢地便對果樹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p>
大學生活一晃而過,曹秋芬本科畢業(yè),被分配到了山西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工作。有一點遺憾的是,曹秋芬沒有從事科研,而是從事了課題申報等行政事務方面的工作。盡管如此,曹秋芬仍然沒有放下對果樹的牽掛,大量的事務性工作之余,她把全部精力都用于果樹研究。
工作期間,她每每看著周圍的同事進行職稱申報,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職稱評定對科研課題的署名要求非常嚴格——行政工作人員不容許掛名和主持項目。經(jīng)過再三斟酌,曹秋芬下定決心要進行科研工作,研發(fā)出自己的成果來。經(jīng)過和領導的溝通,1988年,曹秋芬成功轉到科研項目上進行工作,從事果樹品種資源的收集、保存與利用的研究。
一年過去了,曹秋芬的課題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她總是感覺,研究越有進展越覺得自己能力有限,需要再提高。
1988年,農業(yè)部在吉林延邊舉辦了個日語培訓班,當時英語口語極好的曹秋芬很想學習日語,便主動要求前去參加。“當時因為我還在行政事務工作口上工作,而且年輕,有些同事還覺得我去不合適,但時任省農科院院長的李振吾卻表示,‘年輕人要求進步是好事,去吧’。就這樣,我踏上了北上的列車?!辈芮锓一貞浧疬@些,有些激動。憑著對語言學習的天賦和努力,曹秋芬的日語突飛猛進,僅短短一年時間,便能夠進行日語的聽說讀寫,達到了可以當工作翻譯的程度。
1989年,省農科院有個前往日本進修的機會,曹秋芬因為較好的日語交流能力獲得了這次機會。在日本進修時,日本的農業(yè)技術令她驚嘆,而當時,山西農業(yè)有許多落后的地方,曹秋芬就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日本先進的農業(yè)技術帶回山西,造福山西。
1999年,曹秋芬從日本國立巖手大學畢業(yè),獲得博士學位。
搞科研 做學問 出成果
2001年,曹秋芬開始做果樹功能基因的克隆與功能鑒定研究?!皬娜毡净貋硪院螅揖烷_始進行棗樹的研究。棗樹原產(chǎn)于我國,是一種重要的經(jīng)濟林樹種,棗果不僅可以食用,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曹秋芬說。
研究中曹秋芬分離克隆出多個蘋果和棗樹的花發(fā)育和抗氧化功能基因,并將這一成果在國際基因庫中注冊。在鑒定其功能的基礎上,獲得國家發(fā)明專利5項,棗樹金屬硫蛋白基因克隆及螯合重金屬技術研究通過山西省科技成果鑒定,專家一致表示這項研究成果已達國際先進水平。
這些都只是曹秋芬在科研領域萬里長征走的第一步。接下來的7年,她每天奔波在實驗室與田間地頭,沒有春夏秋冬,沒有節(jié)假日,有的只是科研上的一次次驚喜。2008年,由曹秋芬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蘋果純合基因型種質創(chuàng)制小孢子和花藥培養(yǎng)誘導胚狀體機理”項目取得了顯著成果。曹秋芬說:“蘋果花藥培養(yǎng)是通過花粉培養(yǎng)獲得純合基因型的株系,這是蘋果育種的一個世界性難題,目前為止,該研究只有德國、日本和中國獲得成功,這項研究我們是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的?!?/p>
因為這一課題的突破,曹秋芬獲得了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項山西省科技攻關項目、一項山西省國際合作項目的資助。目前已經(jīng)獲得了100多株純合基因型株系,這些成果將為蘋果的遺傳分析、構建圖譜、雜交育種等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據(jù)。
挑重擔 育新人 贏未來
近年來,曹秋芬把科技部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項目作為她的重點工作?!皬?012年開始我就承擔了這項研究工作??萍疾吭谌珖M織成立了一個大的科研團隊,我是成員之一,主要負責中國西部地區(qū)落葉果樹農家品種資源調查與收集。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果農越來越青睞產(chǎn)量高的品種,原有的地方品種漸漸消失。其實原有的地方品種也有很多優(yōu)勢,一旦消失就可能再也沒有了?!辈芮锓覍τ浾哒f。
受現(xiàn)代化、城鎮(zhèn)化的影響,許多果樹種質資源瀕臨滅絕,科技部為了保留和利用這些資源,在2012年啟動了“中國優(yōu)勢產(chǎn)區(qū)落葉果樹農家品種資源調查與收集”項目。
曹秋芬?guī)ьI課題組成員在我國西部地區(qū)一守就是5年,實地調查搜集了572份落葉果樹農家品種資源,有蘋果、梨、桃等,曹秋芬對這些資料進行了保存,并編輯成冊,為保護和利用這些落葉果樹資源奠定了基礎。
“35年,還有一項科研課題一直沒有離開過我的研究領域,那就是功能微生物的分離鑒定與應用。這一研究成果可以制成復合微生物菌劑,用通俗易懂的話來說,就是‘土壤消毒劑’,用于溫室、大棚連作障礙土壤修復,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環(huán)境?!辈芮锓艺f,“我的團隊分離篩選出多株用于土壤改良的微生物菌株,并制成復合微生物菌劑。目前該成果獲國家發(fā)明專利2項,溫室草莓連作障礙克服技術研究還通過山西省科技成果鑒定。”
對于未來的發(fā)展,曹秋芬表示:“每一項成果的取得,都離不開團隊的努力,很多年輕的科研人員給了我?guī)椭挽`感,希望在以后能夠培養(yǎng)出一批更優(yōu)秀的科研人員,使他們獨當一面,成為對國家建設有貢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