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二維碼如今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在菜市場買菜、在商場購物、在飯店就餐、外出乘坐出租車……可以說,二維碼已經覆蓋了人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但二維碼在帶給消費者極大便利的同時,也有無處不在的掃碼詐騙陷阱。
利用二維碼詐騙背后,固然有消費者忽視風險防范的因素,但關鍵還是監(jiān)管缺失。目前,我國對二維碼的監(jiān)管還存在法律空白,又沒有相關的管理機構提供認證。由于二維碼是一種用肉眼無法識別的信息技術,要讓消費者對其作出準確判斷,避免上當受騙,顯然過于苛求。
對二維碼的有效監(jiān)管,首先需要制定具體可行的監(jiān)管辦法,比如可借鑒《商品條碼管理辦法》,及時出臺二維碼監(jiān)管辦法,將二維碼的使用和監(jiān)管納入法治軌道。如此,對二維碼的有效監(jiān)管才不至于停留在紙上談兵的層面。
同時,二維碼掃碼中的諸多詐騙陷阱,還在于目前的二維碼信息不能追溯源頭,客觀上為不法分子利用二維碼設計詐騙提供了可乘之機。有鑒于此,切實建立二維碼基礎信息系統(tǒng),將所有二維碼數據統(tǒng)一存放在中心數據庫,以此形成完善的責任追溯機制以及預警系統(tǒng)。只有形成完善的責任追溯機制,消費者上當受騙后,才能有效維護自身權益。需要強調的是,在消費者通過責任追溯平臺維權時,相關職能部門不能當“甩手掌柜”,讓消費者單打獨斗維權,還應協(xié)作配合為消費者提供信息審核、查詢、投訴等維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