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努力奔跑,不是為自己,而是為造福他人,為完成一項事業(yè),為應對一個難題。對此,我堅信只要我們齊心協(xié)力,最終一定能解決。”
七個星期便跑了四十場沙漠馬拉松。今年,她還要用六個星期跑遍分散在六塊大陸上的六條干枯河流(SIX FOR SIX)。米娜·古力(Mina Guli)鐵人般的意志讓她不懼身體的傷痛,在被醫(yī)生警告不能跑步的情況下仍堅持跑了幾十年。她的愿望只有一個:為解決水資源危機貢獻力量??赐晁墓适潞?,你會不會有一絲觸動呢?
參考譯文
奔跑于你意義何在?
奔跑只是一個載體。長距離奔跑和解決重大問題有很多相似之處。會有那么一件事我們覺得不可能做到,但如果化整為零,一點一點地去做,問題是可以得到解決的。當你真心想做成一件事,你就可以做到——無論是五千米長跑、馬拉松、奔跑穿越七個沙漠,又或是實現(xiàn)全球性變革,你都能做到。
進行這樣一項瘋狂挑戰(zhàn)就只為喚起公眾對缺水問題的意識嗎?
我們所面對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們不了解全球水資源危機的實質(zhì)或嚴重性。
我在澳大利亞長大,以前總以為節(jié)約用水就是刷牙的時候關上水龍頭或者縮短洗澡淋浴的時間。其實,那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事實上,我們每日耗水量的95%都隱藏在我們吃、穿、用、度中。比如說,食用雞肉而不是牛肉能節(jié)約兩千兩百毫升水。我們不能再以現(xiàn)有方式繼續(xù)消耗水資源了——我們必須找到更聰明的方法來進行生產(chǎn)經(jīng)營和產(chǎn)品供應。這同時也意味著我們要成為更明智的消費者。
所見所聞中有沒有什么是特別難忘的?
當然會有很多難忘的經(jīng)歷,但最特別的是在南非那次:我們等著乘駁船過奧蘭治河,但河水太淺了。由于葡萄種植園使用河水來進行灌溉,奧蘭治河的水位線在六年里下降了六米。就在那時,我突然真正意識到:葡萄并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種奢侈品。我坐在河岸邊,心想著自己不能就這樣回去,然后找份工作,就這么過起“尋常的生活”。向人們講述我的所見所聞,為解決水資源危機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才是我在未來應該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