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來了,蚊子也來了。對很多人來說,蚊子比高溫更可怕,就連自命風(fēng)雅的文人也不能免受其害。
晉代文學(xué)家傅選寫過一篇討伐蚊子的檄文:“眾繁熾而無數(shù),動聚眾而成雷。肆慘毒于有生,及餐膚以療饑。妨農(nóng)工于南田,廢女工于機(jī)杼”,歷數(shù)了蚊子的危害。
蘇東坡曾有這樣的詩句:“飛蚊猛捷如花鷹”“風(fēng)定軒窗飛豹腳”,講的是當(dāng)時湖州的一種豹腳蚊,叮人狠毒異常。還有一種蚊子,果戈里在《死魂靈》中提到過。這種蚊子又大又長,行動遲緩,讓人不由聯(lián)想起“云南十八怪”中的“三個蚊子一盤菜”來。
蚊子不分種類、大小,都會叮人吸血。不過蚊子的討厭之處還不止于此。蚊子本來肚量不大,卻總要在動口之前唧唧歪歪哼個不停,弄得好大個陣仗,實(shí)在是可恨?!都t樓夢》中薛蟠曾作了個歪曲,叫作《哼哼韻》,其中有一句:“一個蚊子哼哼哼,兩個蒼蠅嗡嗡嗡?!彪m然文句不通,卻點(diǎn)明了蚊子這種令人討厭的特性。歐陽修寫過一篇《憎蠅賦》,說自己討厭蒼蠅,但是更討厭蚊子,因其“自遠(yuǎn)吆喝來咬人也”。
此外,深受蚊子侵?jǐn)_之人一定明白蚊子的此種習(xí)性———一旦鎖定目標(biāo)就百折不撓,誓將某人之血收入腹中不可,而且叮過一次還要瞅準(zhǔn)機(jī)會叮第二、第三次,直至腹中漲滿。范仲淹有一首詠蚊詩:“飽似櫻桃重,饑若柳絮輕。但知求旦暮,休要問前程?!卑盐米又还苎矍啊⒉活檶?,貪婪無比的特性描繪得入木三分。
《全唐詩》中有一首吳融的《平望蚊子二十六韻》:“天下有蚊子,候夜噆人膚。平望有蚊子,白晝來相屠。”“利嘴入人肉,微形紅且濡。振蓬亦不懼,至死貪膏腴。”這更是再明顯不過的借蚊諷喻。
清道光年間,浙江名士單斗南寫了首《詠蚊》詩:“性命博膏血,人間爾最愚。噆膚憑利喙,反掌隕微軀?!弊x之頗感痛快。而南唐楊鑾的《即事》這樣寫蚊子:“白日蒼蠅滿飯盤,夜間蚊子又成團(tuán)。每到夜深人靜后,定來頭上咬楊鑾。”反正每夜蚊子都要來,就讓它咬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