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家庭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預后的影響。方法:篩選出本科室的92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隨機分為護理組A及護理組B,均46例,護理組A運用常規(guī)護理,護理組B強化家庭護理干預,對比其護理效果。結果: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的NOSIE評分,護理組B低于護理組A,差異顯著(P<0.05);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的SF-36評分,護理組B高于護理組A,差異顯著(P<0.05)。結論:家庭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預后有促進作用,可明顯提升患者的社會功能及生活質量,可推薦運用。
關鍵詞:家庭護理干預;精神分裂癥;預后;影響
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原因主要為先天遺傳、個人體質等,患者常會表現(xiàn)出妄想、喜怒無常、行為怪異等癥狀,導致其社會功能與生活質量均受到較大影響[1]。精神分裂癥患者需要長期堅持用藥治療,出院患者仍是如此,因此,為了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改善其預后,應強化家庭護理干預?;诖?,本研究選取本科室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收治的92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篩選出本院收治的92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均經相關檢查證實,符合CCMD-3的相關標準[2]。隨機將患者分成護理組A及護理組B各46例。護理組A:男23例,女23例;年齡22~71歲,平均(40.2±7.3)歲;病程5~18個月,平均(10.0±3.1)個月。護理組B:男23例,女23例;年齡22~72歲,平均(40.5±7.2)歲;病程5~18個月,平均(10.2±3.1)個月。比較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
1.2 方法
護理組A運用常規(guī)護理,護理組B強化家庭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包括(1)成立家庭護理干預小組:成員包含主治醫(yī)師、主管護師以及護士,主治醫(yī)師工作任務是制定患者病情的診治方案;主管護師負責編寫周全的家庭護理干預方案,并對護士進行培訓;護士則負責相關護理資料的收集,并執(zhí)行家庭護理措施。(2)切實執(zhí)行家庭護理干預方案:于患者出院前實施健康教育,內容包含用藥注意事項、藥品副作用、健康指導等知識,提醒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多加休息,適度進行運動鍛煉,維持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系統(tǒng)評估患者病情,建立健康檔案,記錄其治療、用藥、護理等狀況;設立微信群,定期在群里分享疾病知識;和患者維持良好聯(lián)系,隨時解疑;出院后1星期進行電話回訪,出院后2星期開展家庭訪視,評價患者的預后情況,叮囑患者按時復查,及時修改治療方案,必要時上門隨訪。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的社會功能,應用住院病人護士觀察量表(NOSIE)進行評估,評分越低提示社會功能越強[3]。(2)對比兩組的生活質量,以生活質量評價量表(SF-36)為標準展開評分,評分越高提示生活質量越佳[4]。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PS19.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 ±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社會功能對比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的NOSIE評分,差異不顯著(P>0.05)。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的NOSIE評分,護理組B低于護理組A,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生活質量對比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的SF-36評分,差異不顯著(P>0.05)。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的SF-36評分,護理組B高于護理組A,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常見的疾病,病發(fā)狀況多表現(xiàn)為行為、思維、情感、意志、個性等方面的轉變,精神活動不協(xié)調為主要特征,且該病會反復發(fā)作,最終引起精神殘疾。精神分裂癥患者容易產生神經緊張、恐懼等負面心理,因病情以及長時間用藥,還容易出現(xiàn)生活無規(guī)律、肥胖及意志減弱等不良情況,進而導致患者的身體器官功能受損,進一步使其生活質量與社會功能大大降低[5]。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精神分裂癥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日趨嚴重,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不斷提升診療與護理質量。
在慢性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治療上,藥物治療雖然對患者的病情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但是和理想效果仍有明顯的差異。諸多研究報道顯示,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配合優(yōu)質、周到、全面的護理干預,對患者病情的康復有較大的作用,可明顯改善預后。家庭護理干預屬于院外護理,是臨床護理的延續(xù),通過電話回訪、家庭訪視等方式實施干預,不僅能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還可指導患者家庭提高護理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組B患者的NOSIE評分明顯低于護理組A,SF-36評分明顯高于護理組A,提示護理組B的護理質量優(yōu)于護理組A。
綜上所述,家庭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預后有促進作用,可明顯提升患者的社會功能及生活質量,可推薦運用。
參考文獻:
[1]溫燕文,莫春娥,周靖,等.家庭聯(lián)合社區(qū)護理干預對老年精神分裂癥伴軀體疾病患者康復的影響[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 2015,5(4):64-67.
[2]王文軍,邱大宏,巫秋玲,等.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以家庭為中心的干預對其預后及照顧者心理狀況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科學, 2015,20(13):21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