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時時刻刻》看20世紀西方女性的生存空間

2017-12-29 08:49:24李利紅
名作欣賞·中旬刊 2017年12期
關(guān)鍵詞:洛維夫人倫納德弗吉尼亞

摘 要:《時時刻刻》是美國當代著名小說家邁克爾·坎寧安構(gòu)建在弗吉尼亞·伍爾夫的小說《達洛維夫人》之上的代表作。小說描述了因“達洛維夫人”而聯(lián)系起來的處于不同時空的三位女性一天的社會活動和心理活動,展示了從20世紀初到跨越了近一個世紀后的20世紀末的知識女性的生存狀態(tài)。在以男性價值觀為主導的視野下,20世紀的女性仍然逃不出家庭的束縛,極度缺乏社會活動,狹隘的社會生存空間帶給她們諸多心理上的焦慮和無助。為擺脫困境,她們時刻在痛苦中渴望本真自我,向同性尋求撫慰,甚至不惜成為向死而生的荊棘鳥。本文從她們的活動空間、情感訴求及為自由向死而生的選擇來探討20世紀西方女性的生存空間。

關(guān)鍵詞:《時時刻刻》 20世紀的西方女性 精神自由 生存空間

《時時刻刻》是當代美國作家邁克爾·坎寧安的代表作之一。1998年,該小說一經(jīng)出版便獲文學界的好評,被《紐約時報》等諸報刊評為1998年度最佳小說,并于第二年獲得包括普利策獎及筆會/福克納小說獎在內(nèi)的眾多文學獎項。構(gòu)思之巧妙、意識流手法之嫻熟都為該作品增色不少。唐娜西曼認為,坎寧安的這部小說“哪怕僅僅起到了將讀者引向伍爾夫的無與倫比的作品,就是值得贊揚的了,而他的成就遠還不止于此,他重新肯定了伍爾夫的歷久彌新的重要性,她提出的有關(guān)生命意義的問題依舊緊迫……”坎寧安對伍爾夫式的意識流手法——大量的想法、回憶、渴望、惋惜,不停地涌過人物的心頭,淋漓盡致地讓讀者洞悉了三位女主人公苦悶、壓抑而不能逃脫的精神空虛,甚至不惜以死來獲取重生的強烈愿望。她們作為20世紀西方女性的代表,生活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里,生活時間跨越了將近一個世紀,卻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她們依然生活在男性的視野下,她們在家庭、親友和社會對她們的傳統(tǒng)要求下,過著毫無自我的生活。

該小說構(gòu)建在英國現(xiàn)代主義和女性主義先驅(qū)弗吉尼亞·伍爾夫的作品《達洛維夫人》之上,描述了與“達洛維夫人”有千絲萬縷聯(lián)系的三位女主人公一天的社會活動和精神生活。其中之一是生活中的真實人物、英國現(xiàn)代主義和女性主義先鋒弗吉尼亞·伍爾夫。兩個是作者虛構(gòu)的人物——家庭主婦勞拉·布朗和自由職業(yè)者克拉麗莎·沃恩。作者描寫了她們各自生活的一天:1923年的伍爾夫在英國倫敦郊區(qū)小城里士滿,開始構(gòu)思小說《達洛維夫人》;1949年的勞拉·布朗在美國洛杉磯開始閱讀《達洛維夫人》;20世紀70年代的克拉麗莎·沃恩在美國的紐約市正在為其老情人理查德籌辦一個晚會。把勞拉和伍爾夫聯(lián)系起來的是小說《達洛維夫人》,把克拉麗莎和伍爾夫聯(lián)系起來的是克拉麗莎的名字和情人理查德給她的綽號“達洛維夫人”。直到小說結(jié)尾處,讀者才恍然大悟,聯(lián)系勞拉和克拉麗莎的,竟然是勞拉的兒子、克拉麗莎的情人理查德。毫無疑問,《達洛維夫人》是小說三條敘述主線的聯(lián)結(jié)點,也是漫長的一個世紀中女性生活狀況的參照點,達洛維夫人的空虛、寂寥和終日對活力青春的追憶和幻想無疑是伍爾夫、勞拉和克拉麗莎現(xiàn)實生活的寫照,她們不惜以死來表達對自由的熱切渴望亦折射出20世紀西方女性狹小的生存空間。

一、繞不出“網(wǎng)”的蜘蛛

從《時時刻刻》中弗吉尼亞·伍爾夫、克拉麗莎和勞拉·布朗一天的活動看來,她們和《達洛維夫人》中的克拉麗莎一樣,每天困于家庭瑣事或者是圍繞著丈夫及某個人轉(zhuǎn),小說中勞拉的一天是為丈夫準備生日晚餐,克拉麗莎的一天是為老情人理查德準備慶功晚宴,弗吉尼亞·伍爾夫,雖然沒有準備什么晚宴,但其的活動范圍卻始終在丈夫倫納德和廚房女仆耐麗的視線范圍內(nèi),她們是“網(wǎng)”上的蜘蛛,始終走不出家庭這張網(wǎng)。

弗吉尼亞·伍爾夫,作為一個知識女性,是丈夫倫納德眼中“英國最有才智的女人”{1},即使面色蒼白,卻“仍然具有令人驚嘆的明月般的光輝”{2}的一位女性,她也不能逃出家庭的桎梏。她的一舉一動,都在丈夫倫納德溫柔的“視線”范圍內(nèi),丈夫倫納德不能說不寵愛伍爾夫,為了避免她頭痛經(jīng)常發(fā)作,倫納德為了她搬離熱鬧的倫敦來到寧靜的小鎮(zhèn)里士滿居住,她是作家,倫納德為了她在家里開出版社,親自校對整理出版她的作品。倫納德關(guān)心她的身體,愛護她的天才,卻唯獨忽略了她的心靈。她渴望“意味著自由、親吻和藝術(shù)”{3}的倫敦、有“布魯姆斯伯里”文藝團體和有同等心智的朋友的交流,“她寧愿在倫敦瘋瘋癲癲地死去,也不愿在里士滿人間蒸發(fā)”{4}。為此她一次次地“出逃”,卻又都被丈夫倫納德“捉”回來,甚至她偶爾去倫納德開設(shè)在家里的工作間探視一下,也被丈夫關(guān)切地勸回書房,實際上對弗吉尼亞·伍爾夫而言,家庭無疑是張“網(wǎng)”,而這張“網(wǎng)”是丈夫倫納德親手編成的。

除了丈夫倫納德,廚房女仆耐麗也是伍爾夫的“監(jiān)視者”,隨時向倫納德先生報告伍爾夫的活動,所以,伍爾夫只能在家里從廚房到書房游蕩著,但心靈卻始終徘徊在達洛維夫人的世界里,夢想著“花的世界”。不懂廚藝的她偶爾還要和廚房女仆耐麗斗智斗勇,甚至和耐麗對話都要小心,不敢冒險去和她打交道,“今天可能是個好日子,需要小心對待”{5},逃避耐麗,是為了做“自己高雅、寧靜的夢”{6},是為了繼續(xù)沉浸在自己回憶和幻想的世界里,外面的花木、樹籬、百葉窗、紅磚花園都是她幻想的對象。因為身體的活動范圍受限,伍爾夫的頭腦及其活躍,她拿起了筆寫下了小說《達洛維夫人》的開頭“達洛維夫人說她自己去買花”{7},這也是她自己想走出桎梏的映射。姐姐瓦妮莎的到來給她帶來了些許快樂,她希望姐姐和孩子們能待得久一點,但姐姐忙于照顧孩子們而對她熱情招待的敷衍讓她心情陡然悲涼,她明白了姐姐只是因為等火車的間隙無處可去而順路來她這里。故弗吉尼亞·伍爾夫?qū)懽髦械摹哆_洛維夫人》中達洛維夫人最終醒悟過來“年輕女人都這樣,然后嫁個合適的男人”{8}的構(gòu)思,也源于她本人對自己生存狀態(tài)的洞悉,女性的生存空間就是在家里,而這,對20世紀的知識女性伍爾夫而言,無疑是一種毀滅性的打擊,因此她在《一間自己的屋子》里發(fā)出“一個女人如果要想寫小說一定要有錢,還要有一間自己的屋子”{9}的吶喊,既是對女性需擁有自己經(jīng)濟地位的警示,也是對女性擁有生存空間的渴望。

和弗吉尼亞·伍爾夫不同,勞拉·布朗是20世紀50年代的全職家庭婦女,她是一個有夢想的20世紀女性,但她的活動空間也僅限于家庭。丈夫、兒子和肚子里的小生命,對她來講就是全部的生活。作為家庭婦女,家里有她所需要做的一切,盡管她對日復一日的“保姆”職責感到無奈和厭煩,但她不停鼓勵自己“她一定要做需要她做的一切,而且還要做的更多”{10}。以至于“勞拉·布朗試圖忘掉自己的存在”{11}。小說中的一天是勞拉要為丈夫做生日蛋糕,準備生日晚餐,順便看管自己五歲的兒子里奇。當丈夫在幻想著早餐后驅(qū)車進城,能夠享受到威爾夏大街懶洋洋的金色寧靜、熱忱的年輕人、陽光、和男同事一邊逗樂一邊工作時。對勞拉而言,丈夫走之前,是和丈夫商量做蛋糕和準備生日晚宴的事情,丈夫走之后,是要做蛋糕和準備晚宴,甚至在家里還是在兒子里奇的密切“觀察”下,在這種情況下,勞拉哪里會有心靈自由喘息的空間?作為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里的現(xiàn)代女性,這樣的生活無疑讓勞拉感到窒息,她想逃避,她很想“恣意看書,賴在床上不起來”{12},她希望“在另一個世界里,她可以把整個一生都用來讀書”{13},做個“時時刻刻在讀書的人”{14}。事實上,從小說中知道,勞拉一直在讀的一本小說就是弗吉尼亞·伍爾夫的《達洛維夫人》,因為她從達洛維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厭倦自己現(xiàn)在全職家庭主婦的生活,是沉浸在對年輕時的回憶和幻想中的一位女性。勞拉·布朗也“喜歡想象(這是她最嚴格保守的秘密之一)”{15}。她在超市推著購物車購物的時候,或者去做頭發(fā)的時候,或者回到家里的時候,甚至在她刷牙、梳頭的時候,她都有可能被一種夢幻般的感情所控制,并且好像越來越厲害了。狹隘的生活空間日益使“她只想不受約束,不受指責,沒有責任”{16}。每當此時,她只能抑制自己想“悄悄回到樓上、回到床上去看書”的念頭。而悄悄滋生的和同性基蒂的愛又讓她對現(xiàn)在的生活“感到驚慌失措”{17},“覺得孩子、蛋糕以及和基蒂的親吻把自己給掏空了,精疲力竭了”{18},她甚至想離家?guī)讉€小時——到一個能一個人待著,不受孩子、房子和晚上要舉行的晚會打擾的空間里,到“一個她可以看書、思考的幽靜的地方”{19},與其說“她是為了擺脫一個蛋糕才來到此處的”{20},不如說她是為了擺脫“她充當著他的妻子,永遠被困在了這里”{21}的生活狀態(tài),勞拉對床的渴望——“在床上,再待上一分鐘。她要再給自己一點點時間”{22}——源于她本人對自己狹小生存空間的厭倦和對獨立生存空間的渴望。狹隘的生存空間讓勞拉自殺未遂后選擇了離開丈夫和兒子,在異鄉(xiāng)自由度日,“她(勞拉)要擺脫那個時代強加給她的一切,體現(xiàn)了那個時代下女性的痛苦與無奈”{23}。

而克拉麗莎,作為小說里看似最為自由奔放的女主人公,理查德眼中的“達洛維夫人”,她更是主動游走在老情人、現(xiàn)在的親密朋友理查德的“網(wǎng)”里。小說的結(jié)尾明示了理查德是勞拉的兒子,這個經(jīng)歷了有創(chuàng)傷的童年、“垮掉一代”的青年時期的男主人公,雙性戀和吸毒讓他身染艾滋病,“瘦骨嶙峋”的理查德幾乎可以說是“頹廢、死亡”的代名詞。盡管如此,克拉麗莎也離不開他,她是“寄生”于理查德的寄生蟲,她的生活中心就是理查德,理查德是支撐她活下去的力量和信心,因為在理查德身上有她“寄生”的夢想,她渴望從極具天分的理查德口中得到肯定,她對她的女兒朱莉亞說,只有和理查德在一起的時候,她才感到自己是真正活著的,所以,不論理查德怎么對她“從本質(zhì)上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醉心于社交的妻子”{24}的本質(zhì)進行嘲諷,她依然忙碌于此。她只有依靠與理查德的互為牢籠才能證明自身的存在,盡管有時她也為自己庸俗不堪的生活感到懊惱甚至憤怒,但她似乎只能靠理查德的光芒來映照自己的價值,所以克拉麗莎是主動地圍繞在理查德的“網(wǎng)上”游走,“理查德的家也成為了囚禁克拉麗莎的牢籠”{25}。這是克拉麗莎的悲哀,也是她這一類現(xiàn)代知識女性的悲哀:能干而睿智,卻依然逃不脫男性社會的牢籠,依然需要男性社會里男性的肯定,她照顧理查德與其說是因為愛,不如說是她缺乏自信。故當理查德從高樓上飛身而下結(jié)束自己生命的那一刻,“她感到自己仿佛進入了地獄”{26},且沒有出口,克拉麗莎瞬間失去了生活下去的信心。事實上,克拉麗莎僅僅是諸多現(xiàn)代女性如此生存狀態(tài)中的一個,一個有個性的現(xiàn)代女性還需依附在病懨懨的男性身上賴以生存、借以肯定自我,那別人呢?

二、尋求同性撫慰的心靈叛逆者

小說中的三位女主人公都是雙性戀或同性戀者。她們,作為男性視野下的女性,要么遭受過男權(quán)社會里男性的傷害,要么得不到男性真正的尊重,從而淪為男性的附屬品,只能在有屋頂?shù)目臻g里幻想天空,所以三位女主人公都只能把壓抑的情感轉(zhuǎn)向同性來尋求撫慰。

弗吉尼亞·伍爾夫,《時時刻刻》中唯一一位現(xiàn)實社會中的真實人物,因童年遭受同父異母哥哥的性侵,導致成年后對男性極度厭惡。弗吉尼亞·伍爾夫和同性之間的曖昧在文學史上也不是秘密,她對同性密友薇塔的愛戀,在她的日記中多有描述,《奧蘭多》就是伍爾夫為同性戀人薇塔寫的傳記。{27}在小說《時時刻刻》中,伍爾夫心底對男性的排斥和對姐姐瓦妮莎的愛戀顯而易見,她在姐姐瓦妮莎唇上尋求撫慰用力地“一吻”也充滿了對同性之戀的渴望,小說中是如此描述她對姐姐瓦妮莎的吻的:“(伍爾夫的吻)充滿了弗吉尼亞想從倫敦、從生活中得到的相同的東西;它充滿了一種復雜、貪婪和古老的愛{28}”,它蘊含著“升騰著的希望……代表著愛”{29},更代表著弗吉尼亞·伍爾夫在男權(quán)社會中生存狀態(tài)的缺憾以及對獨立自由、有尊嚴生活的渴望。

另一位女主人公勞拉,是“一個生活毫無意義的女人”{30},在百無聊賴和心靈極度空虛之時,來家里串門的鄰居基蒂給她帶來了“那種擴展開了的感覺”{31},基蒂的沉靜“令她陶醉”,“很像一個電影明星帶給你的感覺”,空虛的勞拉被震撼了,在基蒂面前,她似乎可以展現(xiàn)她的傷感和柔情,基蒂激起了勞拉最本真的女性意識。長時間以來,她只是布朗的妻子、里奇的媽媽,她何曾作為獨立的心底柔軟的女性獨立存在過?勞拉用力地把基蒂抱在了懷里,“不由自主地久久地親吻著基蒂的額頭”{32},她們想忘記自己的丈夫和家庭,就這么抱著。勞拉和基蒂二人之間朦朧羞澀的同性戀情、曖昧的親吻和表達讓“她們二人都遭受著折磨,充滿了共同的秘密,每一刻都在抗爭。她們各自扮演著另外一個人”{33},一個是家庭中的妻子和母親,一個是飛在空中的“自由的鳥”,勞拉和基蒂都疲憊不堪,陷入困境??死惿诤屠锨槿死聿榈路质趾?,則是和莎莉光明正大地組成同性家庭,她倆已經(jīng)共同生活了近十五年,共同撫養(yǎng)著克拉麗莎人工授精的女兒朱莉亞。

小說中弗吉尼亞和姐姐瓦妮莎的一個吻,勞拉與基蒂之間的一個吻,克拉麗莎和莎莉的一個吻,均表達了女性對純真情愛的渴望和狹小生存空間里的精神空虛,在窒息的空間里,她們萎靡的心靈,需要同性之間的愛來撫慰,盡管她們對兩個女人之間的懷著情愫的吻有淡淡的負疚感,但卻久久縈繞心頭,揮之不去。如同伍爾夫?qū)Α哆_洛維夫人》的構(gòu)思:讓克拉麗莎吻一個女人,只吻一次,卻永存記憶,而且再也無法找到同樣的感受。或許,在男性價值原則主導的世界里,在她們繞不出的“網(wǎng)”里,女性的許多超越了物質(zhì)需求的愿望、她們精神上的空虛感,是很難得到哪怕是最親近她們的男性如丈夫的理解的,因此她們會很自然地在女性身上尋求理解和支持、撫慰和滿足,她們都是尋求同性撫慰的心靈叛逆者。

三、向死而生的荊棘鳥

即使是在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女權(quán)主義運動的21世紀的今天,作為女性,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仍然有著一種難以言傳的壓抑感,她們在家庭、親友和社會對她們的傳統(tǒng)要求下,力圖為自己創(chuàng)造一種有意義的生活,可是社會和家庭留給她們的空間太小了,使她們感到窒息,渴望擺脫,而擺脫的途徑是死亡或出走。

小說《時時刻刻》是以弗吉尼亞·伍爾夫給丈夫倫納德的一封訣別信開始的,然后,她走向了河中,“水流很快將她帶走”{34},伍爾夫說,這是種“親切的感覺”,該有多么渴望死亡的人才會覺得死亡是一種“親切的感覺”呢?當她呼吁女性應該有一間屬于自己的屋子的時候,她的“網(wǎng)”鎖住了她的夢想,她體內(nèi)那“幾乎難以描繪的第二個自我”使得她不顧一切地想要追求自己獨立的生活,她渴望死亡如同渴望“回家的路”,她終于走了,她走向河水中,也是在走向更廣闊的生存空間。事實上,伍爾夫在構(gòu)思《達洛維夫人》時反復掂量克拉麗莎是否應該死去、怎樣死去,其實她是在掂量著自己的未來。最后她決定,克拉麗莎既不應該自殺,也不應該死去,因為她太熱愛生活了,但是會有人死去,“另一個人會死去。應該是一個比克拉麗莎更有才智的人;應該是一個傷感和具有足夠的才能去拒絕世上的誘惑、世上的茶杯和衣服的人”{35},那個人就是弗吉尼亞·伍爾夫本人,所以,當弗吉尼亞·伍爾夫明白這一切時,她拋棄了“世上的誘惑”,去追隨自己內(nèi)心的“第二個自我”了。

而勞拉和克拉麗莎,都是小說里“愛戀著死亡的女人”,勞拉始終縈繞著自殺的念頭,另一個世界給她的自由感是她愛戀著死亡的原因。她頭腦里的念頭和讀書的內(nèi)容都和逃避及自殺有關(guān),“勞拉感到很詫異,一個能夠?qū)懗鲞@樣的句子的人—— 一個能夠感受到包含在這樣一個句子中的一切的人——怎么會自殺呢?人究竟怎么了”{36},“眼下她正在讀弗吉尼亞·伍爾夫的作品,一本接一本地讀——這樣一個女人的思想深深吸引了她,一個才華如此出眾、如此不可思議、有著如此無限深沉的悲哀的女人,一個極有天賦的女人,然而卻在口袋里放了一塊石頭,向河中涉水而去”{37}。不難看出,勞拉對死亡的思考是勞拉下意識對死亡愛戀的反映,她也確實嘗試過死亡,她曾撇下里奇,獨自一人開車到一家汽車旅館去感受一個人的空間,去幻想死亡帶給自己的自由和暢快,她想通過進入一個相對應的世界而“保全自己”的心靈,盡管她想到丈夫、兒子和肚子里的小生命而選擇了生存下去,但她對“汽車旅館”的愛戀一直都有。

克拉麗莎,則是通過理查德的小說,意識到自己實際上是“愛戀著死亡的女人”??死惿坪跏侨齻€女主人公里最樂觀、最熱愛生活的一個了。但盡管如此,她的心靈根本就是居住在別處,這靈魂既是她堅不可摧的充滿活力的部分,同時也是最模糊難辨的部分,她想脫離這“空虛的、人為的舒適”,回到她的另一個家里去,在莎莉和理查德都不存在的地方,克拉麗莎才讓靈魂回歸到“本體”,“眼前的一切使她明白,她所有的悲哀和孤獨,她的這種生活的整個搖搖欲墜的支架,都是源于自己裝模作樣和親切善良”{38}。當理查德最后撇下榮譽,選擇從高樓上跳下來結(jié)束自己生命的那一剎那,克拉麗莎才突然明白和理解了理查德的選擇,她何嘗不想“僅僅作為克拉麗莎·沃恩存在著”,理查德的選擇何嘗不是她內(nèi)心真正的渴望呢?

由此可見,不管是在維多利亞時期,還是在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女權(quán)運動的現(xiàn)代時期,社會對于女性生存空間的束縛都是無處不在的。女性只有通過自身不斷的努力、抗爭才有可能獲得屬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和獨立的精神心靈空間?!稌r時刻刻》這部小說雖然用大量的篇幅描寫了死亡和痛苦壓抑的生活,可是正如《出版商周刊》所評論的:“這部作品的總體效果具有兩重性。首先,它使讀者再次渴望了解伍爾夫的一切,她在作品中是一個永恒的存在,更多的是有關(guān)生而不是死。其次,這正是這部篇幅不長的作品的巨大成就所在:它使讀者相信,在偉大的文學——向人們指出如何生活以及生活的意義的文學——的基礎(chǔ)上建立起深刻的集體共同感情的可能性?!眥39}她們,不管是最終選擇了死亡,還是愛戀著死亡,不可否認的是,她們都是基于對自由生活的無限渴望。

四、結(jié)語

《時時刻刻》是坎寧安用互文性手法與伍爾夫進行的一次思想的對話、交流與碰撞。他“帶著自己的思考與批判,再現(xiàn)并深化了伍爾夫表現(xiàn)過的對女性精神與生存狀態(tài)的關(guān)注”{40}。弗吉尼亞·伍爾夫、勞拉·布朗和克拉麗莎,看似三個處在不同時空的女性的故事,卻因為伍爾夫所創(chuàng)作的《達洛維夫人》而緊密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雖然她們的不幸各不相同,然而命運卻是相通的,她們的遭遇綜合在一起,就是當代女性生存狀態(tài)的交響曲。生活是這樣的平庸和焦慮,這并不是她們想要的生活,她們只能做精神領(lǐng)域內(nèi)的自我放逐者,游離于自己所生活的時代,只能用自我方式來執(zhí)著地抗拒現(xiàn)實生活。小說描述的20世紀早、中、晚期三個不同時代女性的精神風貌“更為宏觀地折射出當代西方社會中女性的生存狀態(tài)以及所遭遇到的精神、文化危機”{41}。

小說結(jié)尾處,屬于三代的四個女人勞拉、克拉麗莎、莎莉和朱莉亞互相安慰,收拾著這漫長的一天和理查德之死留下的殘局。對于生命和未來,她們?nèi)耘f懷有愛和希望。此時此刻,克拉麗莎心中想的是:“……唯一的安慰是:不是這里就是那里,盡管面對極大的困難……我們的生命似乎會有那么一個時刻突然綻放開來”,“希望”永遠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她們是鮮花簇擁的天使,卻在寂寞的舞臺上跳舞。

{1}{2}{3}{4}{5}{6}{7}{8}{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4}{26}{28}{29}{31}{32}{33}{34}{35}{36}{37}{38}{39} 〔美〕邁克爾·坎寧安:《時時刻刻》, 王家湘譯,譯林出版社2008年版,第26頁,第26頁,第139頁,第57頁,第25頁,第27頁,第28頁,第65頁,第38頁,第29頁,第30頁,第31頁,第31頁,第33頁,第64頁,第113頁,第113頁,第116頁,第117頁,第167頁,第31頁,第16頁,第164頁,第171頁,第171頁,第83頁,第87頁,第88頁,第4頁,第123頁,第32頁,第33頁,第73頁,第6頁。

{9} 弗吉尼亞·伍爾夫:《一間自己的屋子》,王還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頁。

{23} 賈 :《〈時時刻刻〉中都市女性生存空間構(gòu)建分析》,《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4年第2期,第114頁。

{25} 馬文佳:《〈時時刻刻〉之女性生存空間分析》,《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年第5期,第129—130頁。

{27} 〔英〕弗吉尼亞·伍爾夫:《伍爾夫日記選》,戴紅珍、宋炳輝譯,百花文藝出版社2009年版,第92頁。

{30} 〔英〕弗吉尼亞·伍爾夫:《達洛維夫人》,崔人元、秦可譯, 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2003年版,第281頁。

{40} 楊鳳娟:《〈時時刻刻〉與〈達洛衛(wèi)夫人〉之互文性研究》, 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碩士論文。

{41} 紀奕娜:《從〈時時刻刻〉分析西方文學女性的困境》,《電影文學》2014年第17期,第116—117頁。

作 者:李利紅,淮陰工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從事英語教學及科研工作。

編 輯:康慧 E-mail: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歡
洛維夫人倫納德弗吉尼亞
論弗吉尼亞·伍爾夫《倫敦風景》中的情景交融
美國“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
超現(xiàn)實晚禮服
中外文摘(2019年23期)2019-12-17 07:54:54
只有一個人的聚會
只來了一個客人
愛你(2018年18期)2018-11-14 09:28:01
只來了一個客人
合上書之后,我們還能做什么?
喧囂與孤寂:《達洛維夫人》中的倫敦與倫敦人
雙重映襯中的雙重悲劇
——解析伍爾夫《達洛維夫人》的藝術(shù)構(gòu)思
名作欣賞(2017年2期)2017-01-19 12:32:08
弗吉尼亞·伍爾芙《到燈塔去》的成長主題解讀
短篇小說(2014年12期)2014-02-27 08:33:01
南雄市| 长春市| 堆龙德庆县| 江都市| 虹口区| 伊宁市| 宜城市| 肃宁县| 驻马店市| 土默特右旗| 马尔康县| 道真| 黄梅县| 阳东县| 丹寨县| 新营市| 紫云| 时尚| 裕民县| 青海省| 大同县| 逊克县| 吉林市| 武定县| 巴中市| 石城县| 永康市| 武强县| 竹山县| 分宜县| 沿河| 信宜市| 伊吾县| 龙江县| 云安县| 特克斯县| 莆田市| 桃源县| 辉县市| 滁州市| 武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