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幸福?對此的理解和把握因人而異。有人說,平安和諧是福,清凈無事是福;有人有感于當下反腐的形勢,認為廉潔是福。雖然說得現(xiàn)實直接,但對我們國家工作人員而言卻很切膚到位。廉潔問題,從來都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與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結合得如此密切和緊迫,這是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至特定的歷史時期的特殊需要,對此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v觀歷史,清廉關乎朝代興亡和個人沉浮。清廉對個人而言,可安身保家,個人清廉,心安氣正,身健情怡,理家則周全;清廉對機關而言,可蓄眾興業(yè),機關清廉,政事順暢,眾望平宜,興業(yè)則有根基;清廉對國家而言,可安民昌運,政府清廉,守正去私,政通人和,治國則國泰民安。
雖然我們是基層普通國家工作人員,手中的權力有限,不至于出現(xiàn)重大貪腐問題,但我們也沒有生活在真空中,工作生活中有違清廉宗旨的事和人也比比皆是,情節(jié)雖不嚴重,但影響也一樣深刻,危害也一樣深遠,或有損事業(yè)發(fā)展,或傷及個人家庭,不一而足。那么,在普通的工作崗位上,我們如何守住清廉并在清廉中受益,守護住一份簡單平和的幸福,談幾點看法與大家共勉。
一要常自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如何自律?
第一是廣識明辨,正確認識當前反腐倡廉的重要意義和反腐形勢,縱觀歷史,腐敗從來都是禍國殃民、亡國滅種的根源,我們要以史為鑒、以人為鑒,汲取正反兩方面的經(jīng)驗教訓,從思想意識上把握廉潔從審對個人、家庭、事業(yè)的現(xiàn)實意義,提高反腐的自覺性和敏銳性,要算好涉腐五筆賬——經(jīng)濟賬、家庭賬、健康賬、自由賬、子孫賬,提高自覺反腐的定力。
第二是尚法慎欲。歷史和事實證明違法背德的富貴是不能長久的,只能是飛蛾撲火,獲得瞬間的光鮮,刀口上舔蜜、火中取栗之舉只會自取其害,我們要領悟古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生活智慧,看透浮華,節(jié)制欲望,做到行止于法,利止于義,安享正當之財,摒棄濁富之憂。我們加入國家公務人員行列,是個人的人生選擇,奉公守法是首要的職業(yè)道德要求,注定不能以個人財富最大化作為人生目標,人生就是選擇,如果真的不能安守清貧,選擇離開也不失為一種選擇和自我保護。
第三是防微杜漸。古語說“惡不積不足以傷身”,腐敗的產(chǎn)生往往都是發(fā)軔于司空常見、合乎常情的細微之處,經(jīng)歷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有很多落馬官員在獄中反思自己的貪腐經(jīng)歷,都反映貪腐是從難為情的小打小鬧的人情往來開始,演變成“正常的工作往來別人不禮遇就認為是看不起他的能力和權位、一天不收禮心里就覺得失落”,就像吸大煙,時間長就上癮了,戒不掉了。所以我們要從小節(jié)入手,解決好工作中的小恩小惠現(xiàn)象,莫認為不傷大雅,要解決好第一次的問題,要警惕心如脫韁野馬、易放難收的行為規(guī)律,防范積羽沉舟、縱欲成虎的事情發(fā)生。
四是反省自檢。人生是一個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誰人無過?要保證成長不停滯、發(fā)展不夭折,關鍵在于及時惕厲自省,及時改過糾偏,具體到廉潔問題,就是要時刻繃緊廉潔從審這根弦,把廉潔問題作為謀劃工作、開展工作、評價工作的前置條件,事前考量,事中嚴控,事畢評估,做到廉潔反省經(jīng)常化,改過糾錯隨時化,防患于未然,除禍于即萌。
二要嚴紀律。這里說的“紀”,泛指黨紀國法。世上最難控制的是什么?是人的思想情緒,人有七情六欲,隨時因感而發(fā),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和適我性。所以在自律的基礎上,還需要紀律、他律等剛性的、外在約束作為有益補充,才能有效避免我們的行為失度失常。第一要敬畏法紀,法紀也是人類實踐經(jīng)驗的總結升華,法紀對個人是保護,對集體是保障,嚴管就是厚愛,我們要辯證地看待法紀,敬其厚愛的初衷,畏其對事業(yè)成敗的巨大影響。第二要熟知法紀,我們是國家工作人員,代表的是政府法制,更要做認識上、行動上的明白人,對與我們正確履職相關的法紀,我們要認真研讀,深刻領會,爛熟于胸,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行有標尺,動有絜矩,知道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應該怎么干,不應該怎么干。第三要嚴守法紀,在知法懂法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做到知行合一,身體力行,做到行不逾距,動不逾法。當前,廉政紀律是離我們最近的火線,觸之,輕則灼傷,重則毀身,每個同志都要打起精神,睜大眼睛,以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態(tài)度對待,保護好自己,維護好集體。
三要善他律。公開是防腐的良藥,暗箱是犯罪的溫床。作為執(zhí)法人員,我們必然受限于當前社會環(huán)境,做到獨善其身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我們不要單打獨斗,要善于依靠社會公眾的力量,我們不能赤膊上陣,要善于穿上制度的盔甲。我們要科學的工作方法,善于把審計工作曬在陽光下,把社會輿論監(jiān)督和制度變成我們的安全網(wǎng)。
第一是要善于曬工作過程,把我們的工作程序、標準、方法透明化,把審計工作置于大眾監(jiān)督之下,讓權力尋租者止步于外部監(jiān)督,減輕審計人員的拒腐壓力,形成反腐合力。被監(jiān)督對象怕的是什么?怕的是裁量標準不一,因人而異,缺乏公平性,如果我們真正做到審計執(zhí)法一把尺子量到底,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尋租者自然不必以我們?yōu)閷ぷ饽繕恕?/p>
第二是要善于曬個人行為,把自己的公務活動置于公眾的視線內,實行共同工作機制,避免單獨與被審計對象接觸,不給權力尋租者機會,變個人拒腐反腐為制度拒腐反腐。中國人重人情、愛面子,但人情、面子為私,法紀為公,二者很難統(tǒng)一,怎么辦?保持應有的距離,避免利益交集,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第三是要善于曬工作結果,要積極執(zhí)行審計質量層層審核把關制度和審計抽查復審制度,實施審計結果內部再監(jiān)督,每個審計人員都敢于和樂于把自己的工作結果交給他人評判,通過第三者復核,肯定成績,發(fā)現(xiàn)不足,糾正錯弊,防范風險,增長才干。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們要善于運用外部環(huán)境改造自己,改善自己,提高自己。
四要過好人情關。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這是老一輩革命家謝覺哉推崇的箴言。習近平總書記在25年前出版的《擺脫貧困》一書中寫道:“我們必須過好兩關。第一關是自我關,第二關是人情關,以上兩關,不是要不要過,而是非過不可?!比绾芜^人情關?沈陽“慕馬案”成員之一、市財政局局長李經(jīng)芳曾說過一句話:“總結來總結去總結出一句話,是鐵哥們兒把哥們兒送進了鐵籠子?!睂嵺`證明,“擇利而交”的功利化交往、“擇權而交”的實用主義交往、“擇富而交”的庸俗化交往,往往是始甘終苦、始亂終棄的。
“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這是馬克思的至理名言。那么,我們如何看待以利益為紐帶所建立起來的工作往來關系和生活中的朋友關系?因工作關系而建立起來的所謂的“熟人圈”是真正意義上的朋友嗎?即使是朋友,我們可以因私誼廢公事、因私誼而干法嗎?所謂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半夜不怕敲門聲,你就要做得正行得端。所以,我們要摒棄僥幸心理,要堅持正念正覺,審計機關和審計事業(yè)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不能因私誼廢公事,不能做舍本取末的蠢事。
結合廉潔從政要求,我們要以各級廉潔紀律為標準,嚴格執(zhí)行上級廉潔精神,要管好自己的心,不以權謀私,不假公濟私,不因私廢公;管好自己的手,不該伸手時莫伸手,不該得的不要拿;管好自己的嘴,不該說的莫亂說,不該吃的不要吃;管好自己的腿,不要腳踏兩只船,要知道我們?yōu)檎l工作,對誰負責,不該去的地方不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