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萱
在中國眾多的文學家中,我最欣賞的一位莫過于魯迅。
魯迅,生于一八八一年,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界的奠基人和開山巨匠以及中國知名的思想家。他的筆下產(chǎn)生了不少作品,其中有《狂人日記》《吶喊》《彷徨》等多篇短篇小說。他前期的小說所描述的故事多數(shù)以清末民初的底層老百姓的生活,平易近人的描寫方式引起了不少中國人民的共鳴。直至后期,魯迅的文筆才開始有了明顯的改變,以借歷史典故映照生活。幽默風趣的風格雖大異前期,卻依然深受讀者們的喜愛。由此可見,魯迅是個創(chuàng)新能力強的文學家,他不僅勇于突破自己,還大膽地選擇了其他文學家還不能走的那道路,改變了寫作風格,這一點,恰恰是我崇拜魯迅的地方。敢于創(chuàng)新、突破自己,這不正是現(xiàn)代文學家最需要的態(tài)度嗎?
說到魯迅,不得不提及他的代表作品——《阿Q正傳》。這部小說是我非常喜歡的魯迅作品之一。他不但有力地批評了當時社會的保守與腐敗,更是向讀者們揭示了舊時中國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中的病態(tài)。作品一經(jīng)問世,便立即受到了人民的追捧。這部小說的主題倍受評論家議論。有的人說這是一個在訴說中華傳統(tǒng)文化長期帶來的胎記的故事,也有人認為他是在散播著革命的意識,至于它的主題究竟是什么,這取決于讀者思想角度,而真正的《阿Q正傳》所想要表達的主題只有魯迅本人最清楚。
在魯迅散文集《野草》中的《秋夜》,有著這么一句話:“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棵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边@一句話,乍看之下簡單明了,但讓人不解的是其反復修辭的用意到底何在?在這里,說他適用于重申某樣事物也不是,說它適用于加重語調(diào)更不對,那到底他用意何在?在我看來,這一句話反映著作者沉重的心態(tài)。他出門來到后院,第一眼看到了棗樹,微微拋開視線,映入眼簾的又是一株棗樹。這一句話描寫出魯迅當時悠閑的心態(tài)以及他的視野所及。短短一句話就能引起巨大的共鳴,這也是魯迅至今仍無法輕易被別人超越的原因。
魯迅在文學界所付出的貢獻相信各位是有目共睹的。僅此,我想獻上這篇文章給我最敬重的文學巨匠——魯迅。
(指導教師:葉秀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