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方
早期歷史上,北海是指俄羅斯遠東的貝加爾湖地區(qū)。那里曾因是蘇武牧羊的舊地,故而留存著中國人對于極北之地的文化記憶。而今天,人們口中的北海則位于南國廣西,它是全國14個對外開放城市之一,是中國最美的海濱城市之一,更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口岸之一。
相比漢代典籍中“北?!敝木眠h,廣西北海的名字直到清代才出現(xiàn)?!稄V西通志》說:“北海之名,首見康熙元年(1662),因市區(qū)北面濱海而得名。”史書中,此北海更多以“合浦”或“廉州”之名現(xiàn)身。清代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記載:“廉州府,古百越地,秦為象郡。漢初屬南越國,武帝平南越屬合浦郡。后漢因之始治合浦縣?!?p>
據(jù)鄧家倍先生的考證,合浦郡先后轄徐聞、高涼、臨允、朱盧、合浦五縣,相當于今天粵西南和桂東南約30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秦代開鑿靈渠之后,人員和物資從中原出發(fā),進湘江、過靈渠,入漓江、桂江,接西江、北流江,過桂門關就可以抵達合浦。北連中原不僅加速了合浦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也讓來自中原、來自巴蜀、來自湖廣的絲綢、瓷器、茶葉等物資有了新的出海口。宋代周去非在其《嶺外代答》中就記錄有商人在合浦所轄欽州地區(qū)與四川之間進行貿(mào)易,“自蜀販錦至欽,自欽易香于蜀,歲一往返,每博易動數(shù)千緡”。
地形上,北海扼守北部灣之東,是古往今來人們前往中南半島和印度洋的理想起航點。地理學家評價這里“南濱大海,西距交趾,固兩粵之藩籬,控蠻獠之襟要。珠官之富,鹽池之饒,雄于南服”。從行政管轄的歷史上看,在清代以前,無論是合浦還是廉州,都隸屬廣東而非廣西管轄。因為在古代嶺南的海洋城市體系中,北海一直都是以廣州為中心的“通海夷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人們在合浦的400多座漢墓中,發(fā)掘出大量琥珀、瑪瑙、琉璃、水晶以及具有濃郁中亞風格的玻璃器皿和黃金飾物??脊艑W家們鑒定認為,那些用琥珀雕成的獅子、青蛙等工藝品正是古代印度或歐洲的舶來品。與此同時,新加坡、蘇門答臘、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等地先后出土了大量中國漢代的紋夾沙硬陶和紋硬陶以及五銖錢等文物,從出土陶器的彩釉和胎質(zhì)的花紋分析,其與合浦漢墓出土的中原陶器一樣。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合浦在早期海上絲路貿(mào)易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與廣州、泉州、寧波等海上絲路的大港相比,合浦港有著屬于自己的獨特優(yōu)勢。首先,合浦港距離南洋更近,向南航行更加便捷;其次,合浦港地處亞熱帶,屬于典型的季風性海洋氣候。在早期無動力航行時代,具有良好季風條件的合浦無疑是最佳的放洋地點。《漢書·地理志》就明確記載說漢武帝曾遣使者從合浦等港口出發(fā),能遠航至東南亞和印度、斯里蘭卡等地:“自日南障塞、徐聞、合浦行船可五月,有都元國……有黃支國,民俗略與珠崖相類……應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琉璃、奇石異物,賚黃金雜繒而往?!敝猎哪辏?287),元代政府正式宣布廣西開放沿?;ナ?,并把廉州沿海巡檢司改為市舶提舉司,以迎接海外蕃船,管理港口事務。原來,小小的北海一直沐浴著來自南洋的風。
舊時,因地處南粵邊沿,北海的社會經(jīng)濟相對落后。南朝宋時才有了城門建設的記錄:“元徽二年(474),始立州鎮(zhèn),穿山為城門,以威服貍獠。”府城的建成更是晚至北宋:“元祐中創(chuàng)筑土城,紹圣四年(1097)重修?!奔词沟搅饲宕砥冢焙3堑囊?guī)模依舊有限:“隆慶以后,屢經(jīng)修筑,環(huán)城為濠。有門三,城周五里有奇?!蹦菚r的北海城,放眼望去“沿途曠野平原,一望無際。未開墾者十之八九,殊為可惜”。
今天,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推進和廣西-東盟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的日趨成熟,北海的區(qū)域優(yōu)勢愈加凸顯。2017年,北海GDP增長超過10%,成為廣西經(jīng)濟增速最快的區(qū)域。伴隨經(jīng)濟增長,北海的城市風貌也愈加現(xiàn)代。市區(qū)東西主干道的北部灣路高樓林立,新興的電子信息企業(yè)接二連三的分布。向北是沿海的景觀大道,這里聚集著奢華的酒店和連排的高品質(zhì)新建社區(qū)。景觀大道向西,穿過美麗的海濱公園,就能來到著名的北海老城。
老城沿珠海路東西延伸,保留著100多年前北海開埠時的歷史風貌。1876年,英國人借“馬嘉里案”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不平等的《煙臺條約》,條約新增武昌、蕪湖、溫州和北海四處通商口岸。作為當時中國西南地區(qū)第一個通商口岸,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優(yōu)越的港口條件,強烈地吸引了西方列強。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比利時、葡萄牙、美國、奧匈帝國8個國家接踵而至,他們在這里劃地建樓,設立領事機構(gòu),拓展商務活動,尋找殖民代理人。商人、傳教士、冒險者也紛至沓來,一時間,洋行、教堂、電報局、電影院、新式的學校和醫(yī)院拔地而起,很快就在北部灣東側(cè)的海邊崛起一座歐陸風情十足的小城。
與之前“人窮住竹瓦,竹瓦住窮人”的竹籬竹瓦的簡陋市鎮(zhèn)街景相比,開埠后的新式磚木騎樓的大量出現(xiàn),真可謂徹底改變了北海的城市風貌。最先出現(xiàn)的英國領事館即是二層券廊歐式建筑,隨之法國領事館、北洋建洋關(海關)大樓、英國北海普仁醫(yī)院、北海大清郵局等一座座更高更大的西洋公共建筑開始在北海出現(xiàn)。隨著開埠的深入,北海的商業(yè)日漸繁榮,至20世紀初,“風鶴無驚,閭閻靜謐,至于土地比年來墾辟既廣而房間亦倍增于曩昔,視此景象,嗣后北海一隅可成富庶之區(qū)矣”。到了20世紀20年代,“北海為欽廉四屬一大商埠,中國南部之巨港,鋪戶達三千強,居民亦四萬余名口。車馬輻輳,商賈云集,外洋輪船亦寄泊于此”。
商業(yè)的繁榮促進了騎樓建筑在北海的發(fā)展。所謂騎樓,是一種商住合一的建筑,一般臨街且二層以上出挑至街道紅線處,用柱支撐形成內(nèi)部的人行道,從立面上看好像是建筑騎跨在人行道上而得名。作為商業(yè)氣息濃烈的建筑,騎樓最早出現(xiàn)于廣州等地。與其他地區(qū)相比,北海騎樓多為二至三層,與廣州粵式騎樓最大的不同在于拱券窗、女兒墻(壓檐墻)、陽臺等細節(jié)部分造型的豐富和線條的蜿蜒多變。北海騎樓的拱券外沿及窗柱頂端多有芒狀的太陽紋及多層雕飾線,工藝精美。其中女兒墻最富有想象力,西方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哥特式風格均有保留。據(jù)專家學者的實地勘測與研究,北海騎樓的黃金發(fā)展時間為1929年至1940年間。這十幾年的發(fā)展,形成了以珠海路、中山路、沙脊路、民間街為中心的綿延三四千米左右的騎樓建筑群。
今天,步入北海老城,仿佛一下子走進了100多年前的廣州或南洋某舊城,平整的方磚鋪地,寬闊的街道上不見汽車,只有人們摩肩接踵的身影。在珠海路上漫步,但見臨街店鋪的二樓部分自然外凸,形成可遮風避雨的底層人行通道。當陽光投射在斑駁殘缺的騎樓屋頂,那西洋舶來的雕花與拱券仍然熠熠生輝,講述著北海老城曾有的輝煌。
1984年12月19日,鄧小平會見了來訪的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在嚴肅的會談中,撒切爾夫人談到了中英友好交往的歷史,并提到英國女王王冠上那顆拇指大的璀璨珍珠就是中國北海的正宗南珠。一顆源自廣西北海的珍珠是如何產(chǎn)生的,如何漂洋過海去到英倫三島,又是如何在層層嚴格挑選后點綴女王王冠的呢?這一切都與北海珍珠的培育歷史以及以北海為出海港的海上絲路關系密切。打開歷代合浦的地方志,我們發(fā)現(xiàn),與內(nèi)地府縣相比,珍珠與龍眼是這里僅有的土產(chǎn)。
從北海老城升平街出發(fā),沿四川路向南步行約20分鐘,就能來到北部灣中路。再向西行5分鐘左右,在新力百貨商業(yè)廣場的對面,火紅的鳳凰花樹簇擁之中,一座貝殼色的別致博物館靜靜矗立。這就是北海著名的南珠宮,館內(nèi)900多米的壁畫集中展示了北海采擷和養(yǎng)殖珍珠的千年歷史。鎮(zhèn)館之寶當屬那顆重達3.6克的“南珠王”,其珠色凝重皎潔,在深紅色金絲絨柜底的襯托下,散發(fā)著純凈的光彩,想必要比女王王冠上的那顆珍珠還要璀璨。
關于北海南珠的歷史,《讀史方輿紀要》曾有記載:“南漢劉鋹于合浦置媚川都,令人入海采珠,溺死者甚眾。宋開寶五年(972),詔廢之。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詔采珠,二十四年(1545)復采,尋以碎小不堪用而止?!敝猿霈F(xiàn)“廢采”和“復采”,主要是因為古代南珠采擷極為艱難。宋代蔡絳《叢談》則更是生動鮮活地描述了珍珠生產(chǎn)采擷的全過程:“合浦珠池大抵皆居海中。珠母者,蚌也。采珠必蜑丁,皆居海艇中,采珠以大舶環(huán)池……別以小繩系諸蜑腰,沒水取珠。氣迫則撼繩,繩動舶人覺,乃絞取。”風浪之中,采珠人要攀緣繩索深入海水去采擷,以這種近乎搏命式的勞作才能獲得南珠?;蛟S正是異常艱難的采擷過程增加了南珠的價值,讓南珠成為海內(nèi)外都奇貨可居的珍稀之物。
南朝宋范曄的《后漢書·循吏傳·孟嘗》就曾記載了合浦珍珠貿(mào)易的歷史:“嘗遷合浦太守,(合浦)郡不產(chǎn)谷實,而海出珠寶,與交趾比境,常通商販,貨糴糧食。先時,宰守并多貪穢詭,人采求,不知紀極,珠遂漸徙于交趾界。(孟)嘗到官,革易前弊,求民利病。曾未逾歲,去珠復還,百姓皆反其業(yè),商貨流通稱為神明。”這則記錄后來形成了一個著名的成語“合浦珠還”,意為人去而復回,物失而復得。合浦珍珠自聲名鵲起之日開始,就注定要開始在多個線路上遷徙,或作為貢品呈送皇家,或作為珍奇商品被長途運輸和販賣。
宋代海上絲路勃興,當時就有東南亞等國商人云集廉州,廉江兩岸帆檣林立,熱鬧非凡。宋代孟震在《嶺南紀事》書中記錄:“天下士民工賈各以牒至,云集于斯,肩摩轂擊,竟日喧囂。”明代前期,鄭和七下西洋,加深了明朝與東南亞各國的友好往來。這也極大刺激了北海珍珠的貿(mào)易,廉州一度設立市舶司管理南珠的進出口事務,驛站中也有專門的還珠驛。明代李會《廉州紀跡》就記錄了當時珠市的熱鬧:“廉州江面兩岸舴艋艅艎,帆檣如織,吩呶喧號,晝夜不斷,商賈輻輳,人煙稠密?!?/p>
有清一代,北海的南珠貿(mào)易全面中斷。直至1876年開埠,北海的南珠又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從1982年起,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政府在防城港、欽州、合浦相繼建立3個珍珠養(yǎng)殖基地,由廣西珍珠公司統(tǒng)一管理運營。北海南珠開始了新的生命階段,那一顆顆光潤晶瑩、平滑多彩、渾圓剔透的南珠正搭乘“一帶一路”的快車,走向更遙遠、更廣闊的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