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文佳
還記得大學時候宿舍的半夜臥談會,我們談?wù)摰闹黝}經(jīng)常是姐妹們的夢想:有的說要在職場上風生水起,大展女強人的風姿;有的說要找一個瓊瑤小說中費云帆一樣的老公,去巴黎看薰衣草莊園;有的說要當一個背包客,用腳步丈量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簡易的上下床鋪、沒有燈光、沒有空調(diào),心靈相通、夢想碰撞的火花卻讓我們看到了人生的無限可能。
如今,已過而立之年的我們再次聚會,討論的話題竟然不知不覺轉(zhuǎn)移到了養(yǎng)生。也許是見多了親朋好友一個個離去,也迎來了孩子們一個個出生長大,方知觥籌交錯、熱鬧繁華的背后,若能守得一方安寧、歲月靜好,已屬人生幸事。
一位閨蜜畢業(yè)后就進了電視臺,從實習記者一路做到了制片人。節(jié)目組的工作每天忙起來根本忘記了吃飯這回事。加班結(jié)束的深夜,經(jīng)常以一頓燒烤、火鍋來填補空虛已久的腸胃,家里的廚房更是冷落已久,只需每隔一兩個月找家政來清理一下。
前段時間的一次聚會上,竟然得知她開始下廚做飯了。每天早上六七點起床,吃過早飯,再做好午飯放在餐盒里帶到單位。番茄飯、清蒸魚、蔬菜沙拉都成了菜單中的???。閨蜜說這樣的變化始于母親的一場疾病,母親來濟南住院的那段時間,她每天早起做好新鮮飯菜送到醫(yī)院,然后再去上班。
記得網(wǎng)上曾報道過一個寧波男子,連續(xù)700多天里,每天給88歲的母親做飯,不重樣。在把母親接來寧波之前,他是一個沒動過廚具的人。他說:“當年父親去世,沒來得及見一面,現(xiàn)在想把母親接過來,不留遺憾。老人家怕她水土不服,只能自己下廚做飯,有家鄉(xiāng)的味道,吃的又健康?!睂τ诟改竵碚f,最好的孝順也許并非保健品、豪華游,而是陪他們吃頓飯,為他們下個廚。
與另一位閨蜜最近一次遇見是在超市門口。她拎著一袋子菜,老公手里捧著一棵蔥。“整天在外面吃飯容易‘三高,我們現(xiàn)在都自己做飯吃了?!睅拙湓捄?,閨蜜跟我匆匆告別,趕回家給一雙兒女輔導功課。她那在商場上身經(jīng)百戰(zhàn)卻向來“十指不沾陽春水”的老公竟然開始“洗手做羹湯”,買了一套鍋碗瓢盆,堅持每天早上或晚上做一頓飯,全家人坐下來一起吃。
看著他們遠去的背影,我不禁想到:也許這才是真正的煙火氣,當我們被山珍海味、精美小炒、快餐外賣日漸侵蝕,味蕾慢慢變得麻木遲鈍,能拯救它的或許只有家里的一口粗茶淡飯。
記得小時候,每天晚上放學回家走到樓下,看到老爸老媽在廚房燈下忙碌的身影,再走進樓道,撲面而來的飯菜飄香總是給人帶來一種莫名的踏實和滿足,那或許是兒時記憶中最美的人間煙火。如今,我依然經(jīng)常去老人家里蹭吃蹭喝,春天的槐花、薺菜,冬天的白菜、蘿卜,再配上玉米粥、紅棗粥、燕麥枸杞粥,餐桌上雖然簡單,卻總是新鮮的時令食材,一片生機盎然。也許真正的生活就在一粥一飯里吧。
前段時間做養(yǎng)老的專題,我們提出了“老后破產(chǎn)”“未備先老”“老無所依”等諸多直面當下的養(yǎng)老問題。說起來,我們不是為了人生的終點擔憂,而是要找到一種更好的方式走到人生的終點。與大學時候相比,我們依然熱愛生活,不過是換了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