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離不開家,沒有家就沒有國,沒有民族。中華民族的文明幾千年來未曾中斷,靠的就是家的延續(xù)。家要怎么傳下來?家訓是重要的內(nèi)容。”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韓昇在《百家講壇》暢談《中華家訓》,他的新書《良訓傳家——中國文化的根基與傳承》也將重要的家訓內(nèi)容與歷史人物、典故融為一體?!爸袊兰掖笞宓臍v史和傳世家訓都告訴我們,只有文化才能讓家族立起來,而家訓則令家族傳承下去,文化不絕?!边@一期,鼴鼠老師和大家一起聽一聽家訓故事。
劉邦的醒悟
秦始皇焚書坑儒踐踏文化,影響極其惡劣,整個社會掀起一股反文化的風潮。秦王朝總共才存在了14年,就全社會無人不想推翻他,而真正推翻他的正是來自最底層的,秦熏陶下崇尚暴力不講文化的一群農(nóng)民。劉邦就是一個代表,一個沒有文化的好酒的鄉(xiāng)痞。
一次,蘇北義軍會合后決定,義軍主力由項羽帶領(lǐng)與秦軍主力決戰(zhàn),劉邦則帶著側(cè)翼部隊從河南偷襲,牽制秦朝。剛開始行軍還挺順利的。但從江蘇出發(fā)挺進到河南,麻煩來了,河南是中原重地,秦軍有非常嚴密的防御。這個時候有一個文人酈食其來投靠劉邦,劉邦認為文人都是廢物,他最喜歡把文人的帽子摘下來,當面尿在帽子里面羞辱他們。這次他也是這么干的。酈食其的情商很高,完全不理劉邦這一套,就當他是撒野。等劉邦尿完了,酈食其就對他說,你如果不想得天下你就盡管撒野,如果你想得天下你就收斂一點。他跟劉邦說你現(xiàn)在遇到了困難,一籌莫展是不是,我告訴你應該怎么辦!他一條一條地教,劉邦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打天下是要靠文化,不是靠撒野的,這是他一生上的第一堂文化課。后來,在他成功建立漢朝的過程中,無數(shù)文人立下了不朽之功。
當劉邦快死之時,國家內(nèi)憂外患,他給兒子留了一份遺囑,遺囑很短,通篇沒有廢話,很簡單地講了,我生逢亂世,遇到秦始皇焚書坑儒號召反文化,我就不讀書了。后來當了皇帝以后找人給我講書,我才慢慢知道了一些道理,我把這些道理對照我這一生的所作所為才發(fā)現(xiàn),我的所作所為基本上都是錯的,那么你可要好好讀書。
在這封《手敕太子書》中,劉邦要求兒子勤學習,凡是上報的重要報告,都要親自動筆寫,不要讓秘書代勞。他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啊,老爹我文化水平就不高,想不到,你比我還差。抓緊時間學習吧,每天寫寫書法、作作文章,千萬不要讓下人代替?!?/p>
從惠帝開始整個劉家變得再也不是一個流氓的家族,而是一個代代出文化精英的人,到漢武帝時,更是給整個中國建立起一整套主流文化體系。整個家風的建立,給了這個家庭極為重要的影響力。
素材運用方向:毛澤東對劉邦的評價是“封建皇帝里邊最厲害的一個”。這份勇于認錯的醒悟精神便尤為難得。劉邦的醒悟可用于“勇于認錯”“文化的重要價值”“讀書的意義”等作文。
楊家的傳承
在漢朝有一個家族數(shù)百年間受人敬重,經(jīng)歷多少次改朝換代、社會變動卻巍然屹立。這家人姓楊。
在推翻秦朝的大起義之際,有個名叫楊喜的人參加了義軍,成為劉邦麾下的戰(zhàn)將,后來被封為赤泉侯。楊家崛起是從這里開始的。再往后,楊家在西漢也出過幾個大官,但總的來看,官越當越小,家族也日趨衰微。
到了東漢,這個家族突然出了一位鼎鼎有名的人物,叫作楊震。楊震和他的祖上截然不同,不是以軍功或者官僚的身份,而是以飽學之士的形象登場。他對于儒家經(jīng)典、天文地理、經(jīng)史百家無不精通。他不求功名,熱心教育,在家鄉(xiāng)做善事,招收學生,教授子弟,培育了很多人才。東漢朝廷知道楊震很有學問,多次請他出來當官,可他不應召,只安心做學問。一直到五十歲時,他遇到清官,一再勸說他出來施展才干,為社會做一番事業(yè),他才出來當官,并官至太尉,位登三公,尊貴無比。楊家在文化上達到世人難以企及的高度,時人把楊震稱為“關(guān)西孔子”。
楊震當?shù)胤焦贂r,想托他辦事的人很多。有一次,有人求他辦事,晚上揣著十斤黃金,摸黑來到他家里,悄悄送給他:“請您放心收下吧,我來時沒人看到。”可是,楊震堅決不收:“天知、神知、我知、你知,天地神明不可欺,所以不要以為沒人知道。”這是歷史上很有名的“四知”故事。
楊震這個官當?shù)煤芨F,粗茶淡飯,衣著樸素。有人跟他講:“你得替子孫想想,給孩子留點錢吧?!睏钫鹦α?,回答道:“我當個清官,后世的人見到我的兒子,會說他是清官的孩子。我留給他的遺產(chǎn)就是這個,已經(jīng)夠豐厚了?!?楊震雖然清貧,可他實踐了儒家提倡的道德,學問好是基礎(chǔ),人品高才是靈魂,留給子孫的是為官清廉的口碑,這是最大的遺產(chǎn)。
從楊喜到楊震,經(jīng)過了大約三百年,楊氏家族的形象已經(jīng)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軍功家族變成文化家族。楊震的兒子楊秉也以學問見長,讀書明理,不戀權(quán)勢,一生清白。他說自己有三樣東西是不惑的——酒、色、財。楊家就這樣把優(yōu)良傳統(tǒng)一代代接力下去,成為天下敬仰的名門。
素材運用方向:一個經(jīng)久不衰的家族就像枝繁葉茂的大樹,需要常年澆灌與養(yǎng)護。所以,事情要朝遠處看,心量便大了。在“立德、立言、立行”“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以德服人”等作文中可運用楊家的故事。
詩禮傳家瑯琊王
山東瑯琊王家,最初也是靠軍功起家的。王翦和王賁是一代名將,父子二人在秦滅六國的戰(zhàn)爭中,功勞巨大。秦以后的王朝也任用他們家的人,但其社會地位并沒有多大的提升。
東漢末至魏晉時代,面對政治腐敗的官場,有品格的士人潔身自好,以自己的言行成為天下楷模,在這些人中,王祥赫然在列。
在史書中,王祥被描寫得頗具傳奇色彩。據(jù)說他的后娘虐待他,還總想弄死他。可王祥對后娘從來都是逆來順受,沒有怨言。有一次,后娘生了重病,需要用黃河的新鮮鯉魚做藥引子。冰天雪地里,王祥二話沒說,跑到冰床上,解開衣服,趴在冰面上,用自己的體溫融化冰層。老天爺感動得大發(fā)慈悲,讓冰融化,鯉魚跳了出來。《二十四孝圖》中,那幅趴在冰床上的圖畫,描繪的就是這位至孝王祥的故事。
這則故事恐怕有很多編造的情節(jié),可是它告訴我們王家在這個時期已經(jīng)出現(xiàn)一個很大的變化,軍功權(quán)貴的形象被忠孝禮法所替代,這個家族在政治黑暗的時代逆勢崛起,以文化和品格的崇高而受到世人的敬仰。從王祥以后,王家代出名士,東晉王朝最主要的擁立者王導就出自這個家族。
王導風姿飄逸,見識不凡,完全是一位儒學政治家的形象。五胡亂華,北方淪陷,中原士族不愿意被外族統(tǒng)治而紛紛南下,他們聯(lián)合起來,在王導的主持下,擁立實力微弱的司馬睿為皇帝,建立東晉政權(quán)。當時各支士族之間矛盾重重,幸好王導品德才識為人推重,憑借聲望把大家團結(jié)起來,才保住南方半壁江山和漢文化。王導的號召力很大,在東晉前期舉足輕重,所以當時人稱“王與馬共天下”,意思是王家的影響力和東晉皇室司馬氏可以相提并論。
王家出了很多人才,例如思想家王述,竹林七賢的王融等,都是飽學之士,也是那個時代思想解放的先驅(qū)人物。更值得一提的是一位至今都備受推崇的人物——“書圣”王羲之。王羲之在政壇上做的所有事情,全部加起來都抵不上他酒喝微醺時寫下的《蘭亭序》?!坝篮途拍辏?53),歲在癸丑”,王羲之與朋友聚會于會稽山下,曲水流觴,飲酒寫詩。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舉目望去,崇山峻嶺,茂林修竹,俯仰天地,感慨萬千,奔涌于筆端,遂成為中國書法的巔峰之作,無人超越。
素材運用方向:世道再亂,只要家族教育的學脈沒有被斬斷,將文化傳承下去,這樣的家族必定有人物出現(xiàn),讓家門發(fā)揚光大?,樼鹜跫业膫鞒羞m用于“詩禮傳家”“家庭教育的傳承”“影響力”等作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覽往事之成敗,察將來之吉兇,未有干名要利,欲而不厭,而能保世持家,永全福祿者也。欲使汝曹立身行己,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故以玄默沖虛為名,欲使汝曹顧名思義,不敢違越也。
——[三國]王昶《家誡》
古人所謂“以清白遺子孫,不亦厚乎!”又云:“遺子黃金滿籯,不如一經(jīng)。”
——[梁]徐勉《誡子崧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