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陳博蔚
暑假伊始,父親拿著澳大利亞作家考琳·麥卡洛的《荊棘鳥》給我,建議我深讀,并解釋文章的主題是命運與愛。記得初中時,我讀過這本書,但那時候只是覺得此書充斥著戰(zhàn)爭、愛情乃至宗教色彩,總體上一片模糊,沒有形成清晰的輪廓感。觸景生情,不油地想起父親不久前和我說:你的一生,一定要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一定要在經濟上獨立;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一定要擔得起自己的責任;要懂得感恩……
父親愛我的方式與母親不同。從有記憶起,我就是父親的驕傲。那時,我經常跟著他參加一些社交場合,這倒成了他炫耀我才華的良機。
為了給我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父親在我出生不久,重拾書籍沖刺考研。讓我在懵懂歲月里學會了幾千個英語單詞,外加一些日常英語對話,這成為父親向他人夸贊我的資本。而后的生活學習中,父親絞盡腦汁讓我在更好的學校求知,在飲食環(huán)節(jié)注重我的健康成長。
父親有次為了我的學籍到市教育局蓋章,由于心事重重,釀成一場事故,所幸人安然無恙,否則我會痛苦終生。那會兒我深切感到父親對我的愛,反倒是我虧欠父親的太多。高中時由于我住校,父親冬不顧嚴寒、夏不顧酷暑定時來看我??粗赣H日漸佝僂的背影,我的眼淚奔流。
父母之愛無私、偉大、質樸。內斂的愛屬父愛,如大山一般,鏗鏘有力。
人生兩個不能等待,一是行善,二是盡孝。就像漢·韓嬰《詩外傳》中談到皋魚訪友,父母相繼去世,未能盡孝,遂哭。 孔子聽得皋魚哭啼,問其故,皋魚說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古人注重孝道,不是現(xiàn)在社會人所能比擬的??墒牵绻诟改缸吆蠓街行?,豈不是徒留遺憾、抱恨終生!一個連父母都不愿孝順的人,我有理由說這個人的一生沒有任何可用的價值!
父親,您的愛于我,每一件事乃至每一個動作都歷歷在目。心里有悔恨,有感恩,更多的是無言的感動!
父親,我愛您!
(編輯:李躍)
評點:吳建興
作者寫出了成長的各個階段對父愛的感受差異,文章不呆板,有變化。但值得注意的是,對于表現(xiàn)親情主題的文章來說,情感的節(jié)制是非常重要的,深厚的感情應該蘊藉在看似不經意的敘事與細節(jié)描寫當中,讓讀者在平實中去挖掘波瀾,而不應該任由情感泛濫,否則會流于抒情,破壞了記敘文的含蓄美。再者,文章的敘述語言偏多,如果能將父愛的深沉厚重通過具體的場景及對話表現(xiàn)出來,而不是從“我”的角度單方面鋪陳而出,文章會顯得更生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