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泰華
顧光中(1908—1999),貴州貴陽人。1922年考入貴州省立第二中學(即南明中學,現貴陽一中的前身),學習成績名列前茅。1926年畢業(yè)后,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生物系。由于顧光中父親病故,家道中落,生活來源斷絕,幾瀕輟學。然因成績優(yōu)異,得到生物系教授陸惟一的賞識,并爭取得到系主任同意,讓他在系里半工半讀,得以繼續(xù)完成學業(yè)。
顧光中于北京大學生物系畢業(yè)時,正值陸惟一任國立北平研究院動物研究所所長,聘請他為助理研究員,專門從事海洋魚類學研究。他的工作是每年到青島、煙臺、廈門等地海濱實地調查,采集標本和收集有關資料,然后帶回北平的研究所進行分析、研究。1930至1937年7年多時間,在對黃海、渤海魚類進行研究的過程中,他發(fā)現原索類動物的一種亞種,在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著有《煙臺魚類志·第一卷》、《膠州灣之兩種腸鰓類》等多篇論文和多部專著。其中的《煙臺魚類志》正文用英文撰寫,緒論用的是中文。此書經北平研究院出版發(fā)行后,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重視。不久就被日本有關學者譯成日文在日本出版發(fā)行。由北平研究院出版發(fā)行的顧光中著作還有《山東半島半索類和頭索類的研究》、《福建文昌魚研究》等,在國內外生物學界有相當影響,20世紀30年代他就成為國內有數的魚類動物研究專家。
1937年“七七事變”后,顧光中回到故鄉(xiāng)貴陽,先后受聘于湄潭、黔西等地中學,任生物教師。1938年8月,北平研究院遷云南昆明,聘他為該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他在昆明與陸惟一、張汝玉等合作研究稻田養(yǎng)魚取得成功。后因抗戰(zhàn)局勢緊張,通貨膨脹,物價飛漲,北平研究院的大部分研究工作由于經費困難而停頓。1941年,顧光中受聘于由北平遷至昆明的中法大學,任生物系副教授。1945年抗戰(zhàn)勝利,他又隨中法大學遷返北平,晉升教授,繼續(xù)從事生物學教學工作。
1947年,應貴州大學教務長、著名地質學家丁道衡之邀,顧光中回到貴陽任貴大生物系教授,自此駐足貴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0年3月,顧光中任貴州大學農學院教務長兼校管會副主任。1953年9月,到貴陽師范學院(今貴州師范大學)任副院長兼生物系教授。顧光中先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擔任中國民主同盟貴州省委第一至四屆副主任委員,中國民主同盟第二至四屆中央委員;貴州省第一、二屆人大代表,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政協委員和常委,兼省科學技術協會等單位社會職務。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沖擊,顧光中慘遭折磨、凌辱,1972年全身癱瘓,失去記憶,臥床不起,直至1978年后,他的冤案才得以平反。1999年,顧光中久病后逝世于貴陽,享年91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