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軍+萬艷琴
人物簡介
宗家源先生,高級工程師,書法家,現(xiàn)任香港清華同學會副會長。廣東佛山三水人,香港中華中學高中畢業(yè),後考入清華大學水利系,畢業(yè)後在內(nèi)地從事水利水電工作三十六年,退休後返港定居。其業(yè)餘喜愛書法、賦詩、練氣功等。多次參加香港書法聯(lián)展及在《香港詩刊》《長青韻響》等刊物發(fā)表詩詞和楹聯(lián),出版有《江河集》《清詩華墨》《未完集》等著作。
“攻讀清華府,大禹印心間”,他,從小立志,希望為飽受洪水災害之苦的家鄉(xiāng)出一份力,從而報讀了水利工程系。
“現(xiàn)場設計為方向,不亮明珠誓不還”,他,豪情壯志,為了祖國的水利水電工程,扎根大西北,沐浴著風沙而無怨無悔。
“老當更益壯,加鞭不下鞍”,他,熱情滿懷,從未停下為社會貢獻的腳步,87歲依然神采奕奕。
他就是宗家源先生——一位以“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為信念的可敬可愛的長者。
大禹夢,家國情
宗家源先生是廣東佛山三水人。因為三水位於北江畔,而當時的北江大堤十分薄弱,所以一到大雨天,河水猛漲,極易成災。他是1931年秋天出生的,那年夏天三水就遭遇了一次五十年一遇的大水,大堤被沖缺,百姓深受水災之苦。所以小時候聽祖母說他是水災時撿來的,他還一直信以為真。
也正因為如此,到考大學時,他沒有聽從老師的建議選歷史系,而是毅然報讀了水利工程系,其一就是“希望讀完書後,學好本領,把家鄉(xiāng)河流治理好,不受洪水威脅”。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當時祖國大規(guī)模經(jīng)濟建設剛開始,響應祖國水電水利建設的號召。
1952年全國院系調(diào)整,清華大學水利工程系新成立,因而宗家源先生等也成為了該系第一批學生。在清華的校園裏,為求早日報效家鄉(xiāng)、報效祖國,他如饑似渴地吸收著知識的甘霖。後響應國家號召,他轉(zhuǎn)讀了二年制專修科,提前於1954年畢業(yè)。畢業(yè)典禮上,蔣南翔校長語重心長地教導大家,“人生的價值,在於為國家,為社會的貢獻,貢獻得越多,對自己要求得越少,就越有價值”,這句話他銘記心頭。
畢業(yè)後,宗家源先生被分到西安,後來到寧夏,西北勘測設計院成立後,他便一直為發(fā)展西北地區(qū)的水利水電而工作。在大西北,他曾參加過灞河引水、青銅峽灌溉區(qū)、新疆可可托海水電站、喀什三級水電站排冰、甘肅碧口水電站等工程設計,並於1964年升為工程師。
在大西北工作無疑是艱苦的,但宗家源先生從未退卻,而是爭當先進。“賀蘭踏缺戰(zhàn)寒風”“風吹裂,黃沙蔽日遮星月”,這是他筆下的大西北地區(qū);“白龍江畔月,常照濕泥衫”“戴月披星夜,攜圖急出征”,這是他日常工作的寫照。曾經(jīng),新疆喀什三級水電站排冰設計時,正值1960年“自然災害”最嚴重時期,當時蘭州糧食緊張,不少人都得了浮腫,設計院組團赴新疆所做的設計,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完成。
1976年宗家源先生被調(diào)往廣東省水利水電設計院,又參與汀江水電站、北江飛來峽水電站、深圳筍崗水閘、北江蘆苞水閘以及廣州抽水蓄能電站設計工作,1988年被評為高級工程師。最讓他引以為傲的是,他參加了北江大堤的加固設計,因為這次加高加固,安全抵御了1993年的特大洪水,保衛(wèi)了家鄉(xiāng)人民的生命和財產(chǎn)安全。宗家源先生也因此感嘆道:“終於實現(xiàn)了我讀水利的初衷。”
“江河留筆跡,大漠印行蹤?!边@是宗家源先生對自己從事水利水電工程歷程的概括,這段經(jīng)歷也是其一生的驕傲。
宗家源先生在工作中,認真負責,還不斷有所創(chuàng)新,他與呂祖珩等人設計的碧口水電站導流泄洪洞得到水利部頒發(fā)二等獎。他在碧口水電站設計引水逐洞分岔管時,成功採用全國首創(chuàng)的在大型高壓隧洞中,以鋼筋混凝土襯砌代替鋼板襯砌。後來在廣州抽水蓄能電站中,水壓力更大,高壓隧洞的分岔管也成功採用,獲得讚揚和獎勵。其後,在廣東建造同類電站都得以成功推廣。既省工期,又節(jié)省投資。
捨小家,為大家
36年,這個數(shù)字是宗家源先生為祖國水利水電工程所拋灑的熱血,所貢獻的青春。而在這個數(shù)字背後,還有著一個男人對妻子、對孩子諸多的虧欠和犧牲,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足以詮釋他“捨小家,為大家”的博大胸懷。
1947年,年僅16歲、還在香港華僑中學讀初中二年級的他,在家人的安排下“奉命”由香港回三水農(nóng)村結(jié)婚。此後由於求學、工作調(diào)動等原因,一直是聚少離多,幾乎是“十年一分,十年一合”。其妻子陸樹華女士是一位勤勞能幹、任勞任怨的女子,侍奉老人、耕田種地對這個家庭犧牲很大。而在宗家源先生的心中,此生最大的遺憾也是對家庭的虧欠。
1959年,在祖母去世後,宗家源先生將妻子“接”到了蘭州。說是接,其實是不識字也不會普通話的妻子,憑著一張寫著地址的紙條,不遠千里自己輾轉(zhuǎn)到蘭州的,千里尋夫,終於換來了結(jié)婚12年來的第一次真正團圓(由於他當時工作忙,未能請到假回老家接她來蘭州,所以只能辛苦妻子千里尋夫)。然而才一個月,他便接到了建設新疆可可托海水電站的任務。一心以工作為重的他只得放下心頭牽掛,奔赴可可托海,直到1960年由於經(jīng)濟困難暫緩施工,他被調(diào)回蘭州,這一別已是一年多。然不到三個月,他又隨隊伍被派到南疆,參加喀什三級水電站的排冰設計,使喀什冬天才有電用。1962年可可托海水電站復工,宗家源先生急調(diào)到北疆,繼續(xù)投身建設。在申請得到批復後,離別兩年多的妻子再次千里尋夫來到新疆。在可可托海,1963年他們有了第一個孩子,取名“海燕”。endprint
在當時那樣一個缺衣少食的年代,特別是北疆惡劣的條件下,妻子和孩子都吃了很多苦,甚至可以說能夠活下來,已是不易。當?shù)氐亩旆浅:洌3V挥辛阆氯氖?,甚至曾跌至零?8度。女兒出生後,由於妻子奶水不足,當時工地又買不到奶粉,只能用麵糊來喂。女兒體弱,先天不足,後天失調(diào),不得不由妻子帶回蘭州撫養(yǎng)。
宗家源先生將妻女送回蘭州後便又立即返回工地了。然而,讓人心酸的是,艱苦的條件和孤獨的生活,加上無人照料,妻子不幸患上了產(chǎn)後抑郁癥,最終發(fā)展為癲癇。發(fā)病時,由於身體不受控制她甚至把懷中的女兒摔在了地上,清醒過來後,又抱著女兒痛哭。直到現(xiàn)在說起這些往事,宗家源先生仍眼含熱淚,話語哽咽。
1964年,宗家源先生返回蘭州照顧妻女已數(shù)月,妻子的病剛有好轉(zhuǎn),然而可可托海水電站的施工也進入到了最緊張的階段,作為該電站的主力設計員,他再一次“毫不猶豫”地奔赴工地,“狠心”地離開這個非常需要他的家。要知道,當時妻子剛剛懷上第二個孩子,身體還未痊愈,弱妻幼子讓人如何不擔憂?
然此一分別又是三年,1967年,可可托海水電站終於成功發(fā)電,宗家源先生也終於回到蘭州,此時他未曾見過的二女兒“海英”已可以到處跑了。
其實妻子的犧牲又何止於此,宗家源先生心中的虧欠也並非用言語可以說清楚的。家與國,小家與大家,於他心中同樣重要,都無法割捨,但真的面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境地,他只能滿含熱涙的“捨小家,為大家”,儘管這是最沉重的選擇。
帶功寫字 寫字練功
殊不知,宗家源先生不僅是一位水利工程師,還是一位書法家。他酷愛書法且頗有造詣。
除了每年參加香港中國美術會會員作品展覽外,宗家源先生還多次參加香港書法聯(lián)展及在《香港詩刊》等刊物發(fā)表詩詞和楹聯(lián)。他還在2008年舉辦了“宗家源劉加振書畫展”。2011年為慶祝清華大學母校百年校慶,舉辦三場“清詩華墨——宗家源詩書展”,分別為3月份在香港大會堂,4月份在北京清華大學李文達圖書館,11月份在臺灣新竹清華大學圖書館。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清詩華墨”詩書展,展覽中收到的賀金和花籃代金,以及出售書法所得之款,扣除印刷場刊等費用之外,分別捐贈予北京和新竹清華大學助學金。而清華大學設有“清華校友——宗家源勵學基金”。其對母校的深情日月可鑒,而母校清華校刊《水木清華》百年校慶紀念刊中也有對他的專訪報道。
他又於2016年聯(lián)同區(qū)美珍、何綺蓮、陳新三位書畫家在三水家鄉(xiāng)舉辦書畫聯(lián)展,將義賣所得,全數(shù)捐贈三水光彩事業(yè)促進會,獎勵考入清華大學的三水學生。
說起書法,宗家源先生其實從小就喜歡,其父親應該算是他的啟蒙老師。據(jù)他在《未完集》中回憶:“父親的字寫得很好……我學書法的過程,當然首先受到父親的指導,他曾用正楷和行書抄寫毛主席詩詞三十七首的裝訂本……”此外,還有三位對他影響頗深的書法老師,第一位是在香港崇禮書院讀小學時的陳崇禮校長,曾鼓勵他並教他買來王羲之、蘇東坡之書法家字帖來臨寫;第二位是家鄉(xiāng)宗德煌舉人後代“先生斌”老師,日寇佔領香港的時候,宗家源先生曾逃難返鄉(xiāng),在私塾讀古文和寫字,筆墨貴,老師則叫他在大紅階磚上用水吊毛筆寫字,從而練就了童子功;第三位是在慶保中學讀書時的陳謙校長,其多次舉辦書法比賽,讓他通過參賽提高了書法水平。
1989年,退休後的宗家源先生移居到香港,並擔任香港佛山工商聯(lián)會的秘書工作,經(jīng)常要提筆寫字,其書法也有了“用武之地”,書法日益精進。除此之外,他晚上還兼任兩個書法班導師:香港佛山工商聯(lián)會和中華育華中學校友會書法班。
“帶功寫字,寫字練功”,這是宗家源先生認為的書法之魅力所在,寫書法既可以修身養(yǎng)性,帶有力道的揮筆也是一種鍛煉方式。隸書、篆書、行書、正楷他都能寫,特別擅長行草和榜書。他還曾獲邀在廣播電臺展示榜書創(chuàng)作,翡翠臺對其做過書法專訪和播放。
由於從小對文史尤其是古詩詞有濃厚的興趣,宗家源先生的文學功底也是了得,曾於2003年出版過《江河集》,裏面收錄了他創(chuàng)作的詩詞和對聯(lián)300餘首;2011年出版《清詩華墨》詩書集,再刊有新作100餘首;2013年出版《未完集》,這是一本本自傳式的回憶錄,言辭真摯,文筆平實簡約。
理工科出身的他,還喜歡跳舞,還在清華讀書時就經(jīng)常和同學一起到大飯店跳舞。書法功底深厚的他,以前還學過畫畫,只不過後來擱置了。
常懷一顆感恩的心
回顧這一生,宗家源先生出生於戰(zhàn)爭年代,歷經(jīng)了國家的困難時期,也見證了如今祖國的復興之路。新時代下,其頗有一股“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壯志,他曾作詩云:“人生七十古時稀,八十而今不算奇。九十身強仍工作,百齡未是老頭兒?!蓖诵葆岱e極投入到社會服務中。
他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常常說起中華中學的校長黃祖芬先生,他在《未完集》中有一篇《改變一生》也有表達對黃校長的感激之情:“沒有他的幫助我就不能完成高中學業(yè),隨之,就不會完成大學學業(yè)?!?948年1月,他由華僑中學考入中華中學,1949年初中畢業(yè)。家中弟妹眾多,家庭又不富裕,身為長子的他只能遵照繼母的決定去鐘表店當學徒幫補家用。幸而一心向?qū)W的他得到了黃校長的同情和幫助,學費減半,升入高中,甚至在高三時還全免了學費,讓他得以順利讀完高中。黃校長待他像家人一樣,畢業(yè)後他們也一直保持亦師亦友的關係。他到港不久後,就在中華中學校友會當秘書,校友會設在黃校長家,在黃校長病危時,他搬到黃校長家住,直到由救謢車送校長入院病逝。
大學期間,全國大專院校均全免學費,而且還提供食宿。宗家源先生回憶說,當時自己的零用錢也是高中時攢下的——寒暑假時為低年級學生補課以及晚上為在職人員補習賺來的?!爱敃r《文匯報》免費幫我刊登了一則招收補習生的廣告?!边@份溫暖宗家源先生一直銘記著。
點點滴滴的恩情,就像陽光般給予了宗家源先生絲絲溫暖,讓他勇敢地走過了一個又一個寒冬。銘記著這份溫暖,並有心將這份溫暖傳遞下去,宗家源先生在移居香港後,加入了香港清華同學會、中國高等院校香港校友聯(lián)合會等社團。
“雖然社會會有不同的聲音發(fā)出,這是可以理解的。我們希望香港充滿正能量?!睙o論是中華中學,還是清華大學,愛國愛港的思想早已通過學校教育融入到了他的血液中。
“人生的快樂和滿足,是在於所從事的工作,經(jīng)過艱苦努力,為國家,為人民作出了貢獻。”宗家源先生曾經(jīng)這樣寫道,在其為祖國水利水電工程無悔付出時如此,在其為香港社會傳播正能量的過程中亦是如此。“為社會奉獻”是他堅守一生的人生信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