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寄寒
那年秋天,我十歲,家里快揭不開鍋了,爸爸去上海找工作。
那個星期日的傍晚,天還沒黑,我和妹妹在門口的小石橋上玩,忽然妹妹朝東一望,大聲嚷著:“爸爸回來了!”只見爸爸一手提著一只旅行袋,一手抱著一個小女孩。爸爸一跨進家門,媽媽便疑惑地問:“這個小女孩哪來的?”爸爸說:“那是我家老大的二女兒小茹云,她得了一種怪病,老大去了不少大醫(yī)院,都說沒法治。為了給女兒看病, 大哥耗盡了精力和財產(chǎn)?!?/p>
我簡直不敢相信我看到的——眼前的小茹云一雙大眼睛,圓圓的小臉,瘦得皮包骨。三歲了,還不會說話。
爸爸說:“我對老大說,我?guī)У洁l(xiāng)下去,請鎮(zhèn)上老中醫(yī)看看!”
媽媽說:“我們家哪來多余的錢給她看病啊?!?/p>
我和妹妹擠到媽媽身邊,媽媽懷里的小茹云睜大了眼睛看我們,我和妹妹在她旁邊“喂!喂!喂”地逗著,小茹云眼睛一眨不眨地望著我們,臉上沒有一點表情。媽媽說:“別逗她了!她累了!讓她休息吧!”
爸爸說:“昨天早晨離開上海,帶著小茹云坐船趕路,其間她只喝了一點點水。喂了兩塊餅干,但是,喂餅干吐餅干!喂水吐水!不吃不喝!”媽媽說:“成仙了!我們沒錢也要想辦法救她,多可愛的小孫女啊!”
媽媽和爸爸商量去找老中醫(yī)陳醫(yī)生。媽媽說:“二哥的病不也是陳醫(yī)生看好的嘛。”媽媽是個急性子,次日一早,就抱了小茹云去敲陳醫(yī)生家的門。不一會兒,陳醫(yī)生就給我們開了門。
陳醫(yī)生看著媽媽焦急的樣子,說:“有什么急事,盡管說!”
媽媽說:“我家老頭子從上海帶回個病得不輕的小孫女,已經(jīng)幾天不吃不喝不尿了!請你給我家小孫女看看?!?/p>
陳醫(yī)生立刻讓媽媽坐到他寫字臺旁的靠椅上,他坐在媽媽對面,伸出一只手捏著小茹云的小手,一只手翻看小茹云的眼皮,嘴里“滋滋,咂咂”哼個不停。忽然他提筆在一張藥方箋上沙沙沙地寫啊,寫啊。不一會兒,陳醫(yī)生就把一張寫得密密麻麻的藥方箋交給了媽媽,說:“一天吃三頓?!眿寢尡Я诵∪阍破鹕砀孓o,對陳醫(yī)生千恩萬謝。我跟著媽媽回了家。
次日上午,媽媽讓我拿了藥方去藥店兌藥。
媽媽則在家把煤爐生好、藥罐洗凈。我急匆匆把藥拿回家。媽媽趕緊把一紙袋的中藥放在盛水的藥罐內(nèi),再放在煤爐上煎煮。不一會兒,滿屋子中藥味的霧氣繚繚繞繞。
中藥煎好了,媽媽把它盛在一只青邊湯盞內(nèi),放上一把小瓷調(diào)羹。待它涼了一會后,媽媽才抱起小茹云喂藥。媽媽怕她吐出來,便讓我先捏著小茹云的小鼻子,自己這才把一調(diào)羹的中藥喂到她的小嘴里。眼看小茹云沒有吐出,便立刻又是一調(diào)羹……一調(diào)羹一調(diào)羹,終于把半湯盞的中藥喂完了。接著,媽媽用毛巾給她擦嘴巴,然后,把她放到床鋪上,蓋好被子。我發(fā)現(xiàn)床鋪上的小茹云半閉著眼,發(fā)出了輕微的鼾聲。
吃罷中飯,媽媽又給小茹云喂中藥了。小茹云被喂完中藥,便又要睡了。我和妹妹上學去了,可是在學校上課時,我們卻一直牽掛著家中的小茹云。一放學,我們便一路小跑趕回家去看看小茹云。只見小茹云睜著一雙大眼睛看著我們,我和妹妹不斷地逗她,可她卻依然沒有反應(yīng)。
到了晚上,媽媽又給小茹云喂中藥,小茹云乖乖地配合媽媽,把一調(diào)羹一調(diào)羹的中藥都吃完了。媽媽表揚她說:“我家小茹云真乖!”小茹云吃完中藥,還用小舌頭舔了舔薄薄的兩片嘴唇。然后,她安靜地半閉著眼,漸漸地睡去。
小茹云的三帖中藥喝完了,媽媽抱著小茹云又去了陳醫(yī)生家,陳醫(yī)生熱情地接待了我們。陳醫(yī)生給小茹云把脈的時候,我在看陳醫(yī)生臉上的表情。一開始,陳醫(yī)生雙眉緊皺,嘴里滋滋咂咂,不一會兒,眉間的皺紋慢慢舒展開來,仿佛小茹云有了希望。陳醫(yī)生把把脈的手收回,翻開她的小眼皮,沉思了一會,他對媽媽說:“這孩子有救了!我再給你開三帖中藥,回去定時喂給她喝?!?/p>
小茹云喝完陳醫(yī)生的六帖中藥后,臉上有了表情。媽媽可以給她喂米湯,給她把尿有尿了!當晚,我和媽媽就帶了小茹云去陳醫(yī)生家,陳醫(yī)生給小茹云把完脈,興奮地對媽媽說:“藥不用吃了!你每天給她喝米湯,一天天加多米粒。另外熬點魚湯,加強營養(yǎng)?!眿寢屢o陳醫(yī)生看病的錢,陳醫(yī)生無論如何也不收,“你們有困難,舉手之勞應(yīng)該的!”臨走,陳醫(yī)生把我們送到門口,媽媽對他千恩萬謝。
小茹云一天天好了起來,爸爸給大哥寫信報喜。沒過幾天,大哥就給家里又是寄錢,又是寄奶粉。小茹云吃了奶粉后,面色一天天地紅潤起來。
一天放學回家,路過一條小河浜,看見幾個孩子赤著腳,在小河浜的河泥里摸魚。忽然一個孩子大叫:“我抓住了一條!一條鯽魚!”我立刻丟了書包,赤腳下了河浜,和他們一起摸,沒多久,我也擒住了一條鯽魚,把它高高地舉起。上岸背了書包,我捧著大鯽魚回到家,在門口大聲嚷道:“我抓到一條大魚了!”媽媽欣喜地接過我手中的魚說:“這魚今天是在打瞌睡嗎?”我說:“不是,是魚王送給我家小茹云補補身子的!”
晚上,媽媽給小茹云熬了一大碗鯽魚湯。
小茹云的胃口變大了,從粥湯到薄粥,從薄粥到厚粥;小茹云開口叫人了,她會叫“阿爹”、“娘娘”、“小叔叔”、“小姑姑”。她還會走路了,從里屋走出門外。我和妹妹抱她出門,走走抱抱。她最喜歡我馱她在背上走。我和妹妹還教她唱《學習雷鋒好榜樣》,她用她稚嫩的嗓音學唱,很快便學會了。
轉(zhuǎn)眼到了年后,家里收到了大哥的來信——讓我們把小茹云送回上海。妹妹一聽小茹云要回上海,眼淚都控制不住流了下來。我們心里都感到不舍,屋里仿佛立刻籠上一層陰云。媽媽冷靜下來,給小茹云整理行裝,準備明天出發(fā)。小茹云懵懵懂懂,不知離別的苦,她還像往日一樣地和我們鬧啊,玩啊。今夜,是小茹云在鄉(xiāng)下的最后一夜,我和妹妹與小茹云幾乎寸步不離。媽媽給小茹云燒了六個雞蛋,用紅紙把它們?nèi)境杉t蛋,給小茹云路上當干糧。
第二天一早,媽媽攤了一張紅糖面衣餅給小茹云當早餐。小茹云不明白為何要回上海,眨巴著一雙大眼睛。我和妹妹把小茹云送到碼頭,輪船一聲長鳴,媽媽抱起小茹云走進了船艙。小茹云扭過頭大喊著:“小叔叔!小姑姑!也下來喲!”輪船離岸了,小茹云伏在輪船的窗口,邊哭邊喊,“小叔叔……小姑姑……”我和妹妹被小茹云撕心裂肺的哭聲感動得淚流滿面。
轉(zhuǎn)眼間我已小學畢業(yè),考進了蘇州中學讀書。初二的暑假,我去上海探親,先到大哥家,見到了久別的小茹云。她一見我,特別親切。我打量小茹云——個子不高,小巧玲瓏,胖胖的圓臉,一雙烏黑的眼睛一閃一閃。小茹云正在小學上學呢。
我回校不久,便收到了小茹蕓給我的來信——她告訴我她加入了少先隊,還擔任了小隊長。盡管字跡和語言十分稚嫩,可文字間卻充滿了濃濃的親情。我立刻給她回信,鼓勵她好好學習,爭取做個三好學生。之后,我們經(jīng)常書信往來。一個學期又一個學期,收到小茹蕓的來信已有幾十封。我把這段親情珍藏著,成為我學習的動力。
老中醫(yī)的妙手回春,讓小茹云有了第二次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