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凌宇
編者按:江南佳麗地,浙里有故事。從河姆渡到良渚,從錢塘江到西湖,浙江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地如其名,或更迭或延續(xù),都在子孫的血脈里流淌。地名,是一種傳承,更是濃濃的鄉(xiāng)愁……自本刊推出“浙里的故事”征文活動以來,收到了不少來稿,本期“同題賽場”繼續(xù)選刊佳作3篇,以饗讀者。
午后的陽光斜射在古樸幽靜的一排排木屋上,顯得那么閑適。
我漫步于小巷中,踩在泥石搭成的小徑中,新鮮的空氣撲面而來,帶給我輕松的心情。走著走著,不經(jīng)意間看到了一扇白墻黑瓦的大門,上面赫然寫著“八士門”三個大字。我心生好奇,于是快步走上前。
那門高約三米半,兩邊有兩尊無頭石獸——我認不出那是什么;門的內(nèi)側(cè)有兩個高大的石柱,但因為歲月的洗刷已然褪色,與旁邊的白色形成鮮明的對比。兩邊的瓦上已經(jīng)荒草萋萋,與兩排的木屋共同構(gòu)成了鄉(xiāng)間的景色,與陽光相映襯。
我輕輕撫摸著石柱,不由得有一種歷史的滄桑感。但——這八士門到底有什么過往呢?我決定去一探究竟。
我在巷邊遇到了一位老者,向他簡單地道明原因后,就向他詢問起這八士門的歷史。從老人緩緩的講述中,一個故事慢慢地呈現(xiàn)。
有一天,明太祖朱元璋在太學(xué)院看到朱先生在修家譜,就問他祖上有何名人,朱先生便自豪地歷數(shù)河陽朱氏的祖上——宋元時期八個進士的名字。當(dāng)朱先生說到朱紱、朱綬是兄弟倆,同為宋紹圣進士,朱晞、朱藻、朱孝忞、朱有泰祖孫六代中就有四代中了進士時,朱元璋拍案叫絕:“稀罕,稀罕!朱氏真是望族也。”朱先生又說河陽“八士門”就是他爺爺為了紀念八進士,教育子孫后代讀書上進而建的。朱元璋聽后高興地脫口而出:“好!朕賜你一對‘稀罕,放在八士門前。”朱先生聽后一愣,君無戲言??!“稀罕為何物?怎能恩賜呢?”忙說:“謝萬歲!只是臣一時弄不明白,請問萬歲,‘稀罕是何物?”朱元璋本來是隨口說出來的,被朱先生這樣一問,一時語塞,答不上來,臉一紅,靈機一動,正色道:“稀是稀奇,罕是罕見,先生是一代名儒,有名的大學(xué)問家,連‘稀罕是什么東西都不知道嗎?朕命你打造一對,送回家鄉(xiāng)安放。”朱先生只得領(lǐng)旨謝恩。
朱先生回府后,左思右想,也想不出“稀罕”的樣子來,十分煩惱。書童見朱先生寢食不安,便問先生為什么煩惱,先生將事情的經(jīng)過告訴書童。書童笑道:“這有什么難!那些王公貴族門前都有一對石獅子,打一對石獅子回去就是了?!敝煜壬鷵u了搖頭說:“不行,石獅子不稀罕?。 睍S口說:“去了頭不就稀罕了嗎?”朱先生說:“對,還是你有辦法。”于是,畫了圖紙,命石匠打造一對無頭、獅身、蛙腳的石怪獸運回家鄉(xiāng),安放在八士門前。
聽完老者的講述,我才知道原來這小小的門里還藏著這么多的歷史。謝過老者,當(dāng)我再次走在那條小路上的時候,我不禁對這八士門有了新的敬畏。
斜陽照在我的臉上,回望八士門,發(fā)現(xiàn)“稀罕”留下了長長的身影,填滿了整條古街……
[【老師快評】]
有人說,走進縉云河陽古村,猶如翻閱一部厚重的時間之書。小作者以樸實、自然、詩意的筆調(diào),為我們悄悄打開了河陽這部歷史之書,向我們娓娓講述文物“稀罕”的來歷,帶我們走進河陽古巷里,去觸摸歷史的滄桑,感受河陽朱氏的耕讀家風(fēng),使人不禁神往這個有著濃厚文化底蘊的古村落。
指導(dǎo)老師:黃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