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靜 李卓雅 陳萍 劉偉 卞薇薇
瘢痕疙瘩是人類特有的病理現(xiàn)象,是皮膚損傷愈合過程中膠原合成代謝失平衡,導致膠原蛋白過度沉積于真皮和皮下組織,使皮膚過度膠原化和纖維化[1],表現(xiàn)為浸潤擴張、充血、隆起、質硬及腫塊。瘢痕疙瘩可自發(fā)形成,也可由各種皮膚損傷引起,如外傷、感染,甚至蚊蟲叮咬、痤瘡等,皮膚的輕度損傷常為誘因,局部摩擦刺激或單純手術切除會加快其增生[2]。瘢痕疙瘩的好發(fā)部位包括前胸、肩、背部和上臂外側等皮膚張力較大的部位。瘢痕疙瘩具有生長不受限制和超越原來皮損界限的特點。瘢痕疙瘩單純手術切除極易復發(fā),且手術刺激可誘發(fā)并加重創(chuàng)傷反應和瘢痕增生。在臨床上,瘢痕疙瘩不僅是美容問題,大部分患者還伴有刺痛、瘙癢等不適[3]。藥物注射治療是目前公認的一線療法[4],有效、安全、易行,是目前臨床運用最廣泛的方法[5-7],易為患者接受,病例采集方便可行。我科2002年以來,采用5-氟尿嘧啶(5-FU)聯(lián)合利多卡因和復合糖皮質激素確炎舒松局部注射,治療不同部位的瘢痕疙瘩,取得良好的療效[8]。我們發(fā)現(xiàn),正確的注射方法和注射前后的護理,有利于療效的提高,且可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900例瘢痕疙瘩患者,男370例,女530例,年齡20~60歲,病程1個月~10年(平均5年)。瘢痕疙瘩成因:自發(fā)形成356例;外傷87例;手術引起457例?;疾〔课唬好骖i部212例,胸部238例,腹部94例,肩背部166例,四肢103例,耳垂87例。瘢痕疙瘩臨床表現(xiàn)包括局部塊狀或片狀隆起、充血、質地堅硬,基底部超過原始損傷界限,并可向正常皮膚浸潤,患者通常自訴有局部痛癢癥狀。
1.2.1 藥物配比
低濃度5-FU注射,將5-FU 0.6 mL(0.25 g/10 mL)、利多卡因 1 mL(2%)、5 mL 確炎舒松(50 mg/5 mL)充分混勻后用于注射治療[8]。該配伍也可以根據(jù)治療后瘢痕的改善情況進行調整。注射治療由門診專職護士實施。
1.2.2 注射方法
采取5號針頭和1 mL注射器。注射前,需排除患者具有皮質激素治療的禁忌證和對該藥物的過敏反應。檢查注射部位是否存在紅腫、破潰、異常分泌和明顯感染征象。一般采用分點注射,每個注射點之間間隔1 cm,每個點的注射量控制在0.2 mL,避免一個點注射過多的量。以與皮面成小于45°的方式進針到瘢痕組織中,注射直至皮膚發(fā)白為止。在血供豐富部位,須將瘢痕組織捏住進行注射,以免藥物流向正常組織。注射范圍應嚴格控制在瘢痕區(qū)域內,嚴禁注射到正常皮膚及瘢痕的皮下組織內。根據(jù)上述藥物配備,一般注射總量不超過6 mL,以免引起明顯的藥物副作用。若瘢痕疙瘩范圍較大,則采用分區(qū)域注射治療的方法,治愈某一區(qū)域后再過渡到其他區(qū)域治療。具體注射過程中,護士立于患側,患者取合適體位,充分暴露注射部位,用指腹輕觸瘢痕確定進針部位、角度、途徑。消毒范圍在病灶周圍8~10 cm,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從皮損邊緣進針,依瘢痕面積確定注射方法。瘢痕面積較大時,可多處進針,扇形注射;瘢痕面積較小時,可一處進針,扇形注射[9],邊進針邊推藥,直至瘢痕處出現(xiàn)隆起,皮膚顏色由紅變白形成“熊掌樣”改變,注射完畢,順勢快速拔出針頭,用棉簽壓迫注射部位,直至血凝[10]。
1.2.3 注射時間
一般每4周注射一次,隨著治療效果的顯現(xiàn),可逐步延長到每6周或8周,甚至3~6個月一次,并適當調整注射劑量,達到逐步撤藥的目的。對于瘢痕嚴重或療效不敏感的患者,可在注射早期適當縮短注射間隔至每2周一次,后期再逐步延長。
根據(jù)瘢痕厚度、生長速度及自覺癥狀改善程度等進行療效評價[11]:①治愈,患者痛癢癥狀消失,瘢痕變平軟,不高出皮膚表面,觸之無硬結及條索狀腫物,療程結束后隨訪1年未復發(fā);②顯效,患者痛癢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但瘢痕仍未平軟;③無效,痛癢癥狀未消失,瘢痕疙瘩無變化。有效=治愈+顯效。
本組共900例。2例患者因注射后發(fā)生面部潮紅、頭痛、頭暈、四肢濕冷、胸悶、血壓下降、脈搏細速等過敏性休克癥狀,經(jīng)治療好轉后停止注射治療。30例(3.3%)患者療效不明顯,后改為手術治療并輔以瘢痕軟膏外用、放療等。其余患者在注射2~3次后瘢痕部位瘙癢感減輕,5~7次后瘢痕開始平復,12~18次后瘢痕組織萎縮吸收面積≥70%,質地變軟,顏色接近正常膚色,自覺癥狀明顯減輕或消失,隨訪1年無復發(fā),效果滿意。
瘢痕疙瘩生長迅速,侵襲正常皮膚組織,治療后復發(fā)率高且難以治愈,是整形外科的常見病和難治病。藥物注射是瘢痕疙瘩的常用治療方法,我科采用低劑量5-FU、利多卡因和確炎舒松三藥聯(lián)合治療瘢痕疙瘩,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8]。由于該治療需要實施長期注射治療方案,護士在注射治療中處于第一線,不僅涉及大量的護理工作,同時也涉及部分臨床治療的相關問題。由于聯(lián)合治療藥物含有抗腫瘤藥物5-FU和糖皮質激素,存在潛在的藥物副作用,故正確的治療和護理措施在減少藥物副作用和并發(fā)癥中起著關鍵的作用。
3.1.1 建立正確的注射治療方法
5-FU是一種傳統(tǒng)的抗腫瘤藥物,我們采用低濃度5-FU局部瘢痕疙瘩內注射,通過殺傷瘢痕成纖維細胞來達到治療目的;同時,通過殺傷血管內皮細胞,造成局部血栓,減少瘢痕疙瘩組織的營養(yǎng)供應,達到治療效果。結果顯示,低濃度5-FU注射可明顯抑制瘢痕疙瘩局部血管增生,組織充血程度明顯改善,多數(shù)患者自覺痛癢等癥狀緩解。確炎舒松是瘢痕疙瘩常用的治療藥物,糖皮質激素具有抗炎作用,可減輕滲出、水腫、毛細血管擴張、白細胞浸潤及吞噬反應等炎性反應。但5-FU和糖皮質激素均具有一定的副作用,5-FU注射不當時可引起靜脈炎、神經(jīng)系統(tǒng)反應(如脫發(fā));確炎舒松局部注射不當可引起皮膚萎縮、出血、潰瘍[12]。正確的注射方法有助于減少副作用。
3.1.2 多點進針注射方法
操作時應選取易操作部位進針并避開炎癥部位,可選取較硬的瘢痕周邊處作為進針點,沿瘢痕邊緣依次向中央部位刺入,緩慢推注藥液,使其自然擴散,待局部隆起顏色蒼白,毛孔粗大呈“熊掌樣”即可更換注射點,切勿遺漏注射點或在一處反復注射。注射結束后用紗布按壓10分鐘防止出血。
3.1.3 進針角度
根據(jù)瘢痕部位、性質、隆起程度決定進針角度。一般呈5°~10°進針,推注藥物阻力大表明注射在瘢痕疙瘩內,無阻力則表明推入正常皮膚,應立即停止注射,重新進針。注射范圍不能超過皮損或過深,以免造成局部組織萎縮、壞死。若瘢痕低平則用手捏起瘢痕進行注射,防止刺入過深導致組織壞死。若瘢痕質地較硬,面積較大,隆起較高則可加大進針角度,但一般不超過45°。
3.1.4 準確判斷療效,及時調整藥物劑量
護士應在整個注射療程中及時觀察瘢痕的外觀變化,包括瘢痕的厚薄、質地、顏色及周圍皮膚狀況。若出現(xiàn)瘢痕組織過度萎縮僅有表皮組織覆蓋,或周圍正常皮膚及皮下組織出現(xiàn)明顯萎縮等過度注射現(xiàn)象,應及時向醫(yī)師提出藥物劑量調整的建議。
3.1.5 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防止感染
注射部位需嚴格消毒,乙醇擦拭3次后再行注射。對于表面凹凸不平、容易殘留污物的區(qū)域,也可以考慮先用碘酒擦拭幾遍,再行乙醇脫碘消毒后注射。同時,注射時護士應戴好無菌手套和口罩。由于瘢痕生長時可將周圍皮膚及毛囊共同卷入,形成鄰近毛囊融合或由于組織隆起導致毛囊內陷,使皮脂腺管堵塞,皮脂淤積誘發(fā)感染。因此,注射完畢后要及時清理皮脂腺,拔去老化的毛發(fā)。
3.1.6 預防注射期間的過敏反應
利多卡因是局麻藥,可使小動脈擴張,血壓下降。注射藥物中的糖皮質激素可導致個別患者的過敏反應。當血藥濃度過高、個體對藥物耐受性較差、個體受到自身生理情況及周圍環(huán)境影響,如脫水、感染、酸堿失衡等,均可導致過敏反應的發(fā)生[13]。故治療前應詳細詢問病史,排除藥物過敏患者。注射過程中應緩慢推藥,并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如有無頭暈、心率加快、面色潮紅和惡心等癥狀。一旦出現(xiàn)嘔吐和喉頭痙攣、呼吸困難等,立刻囑患者側臥,防止嘔吐物流入呼吸道,同時盡快肌肉注射腎上腺素、抗組胺藥物或糖皮質激素,給予吸氧或氣管插管,并開放靜脈補液等應急措施。
3.1.7 加強自身防護
配藥及注射時護士應戴好口罩、眼罩及無菌手套。對于局部瘢痕有炎癥、皮膚有破潰的,在治療時應用紗布遮擋,防止藥液從皮膚破潰處噴出傷及自身。注射完畢及時洗手以免藥液殘留。一旦發(fā)現(xiàn)藥液進入眼睛或沾染皮膚應立即用清水沖洗。
3.2.1 治療前的心理護理
瘢痕疙瘩注射治療周期長,易復發(fā),且注射疼痛明顯,患者不易堅持,故治療前的心理護理極為重要。每個患者首次治療前,需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告知可能的各種藥物不良反應,及需要配合的各種事項,增強患者堅持治療的信心。
3.2.2 注射治療排除可能的禁忌證患者
由于5-FU是抗腫瘤藥物,對造血系統(tǒng)和生殖細胞具有潛在影響,故原則上需排除小兒、有造血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以及妊娠期婦女,已婚未育婦女須告知其停藥后6個月才能受孕。由于長期大量使用糖皮質激素易出現(xiàn)皮膚萎縮、感染、血糖升高等現(xiàn)象,故也需排除器質性疾?。ㄈ缏愿腥尽⒅夤軘U張、消化性潰瘍和骨質疏松等)患者。對于成年女性,需要告知注射期間可能出現(xiàn)月經(jīng)不調等癥狀。
3.2.3 注射部位的護理
注射前需觀察局部有無炎癥,毛發(fā)濃密部位需作備皮處理,用藥前需詳細詢問病史。
加強疼痛護理,對于有主訴者應耐心傾聽,采用分散注意力、減慢推藥速度的方法緩解患者情緒,直至注射結束,耐心解釋避免其產生畏懼心理影響治療信心。
瘢痕治療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許多因素將決定其治療的結果。整個治療周期可能要1~3年,甚至更長,治療中途不能輕易停藥,否則極易復發(fā)并加重治療難度。因此,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均要向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應囑患者堅持合理膳食,少吃辛辣刺激食物;陰天下雨時常感瘙癢不適,應避免抓撓;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14];5-FU有致癌、致畸和致突變作用,故治療期間和治療后6個月內不能受孕;定時復診,以便觀察治療效果,根據(jù)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