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民
摘 要:詢問證人是檢察機關查辦自偵案件中重要的獲取證據(jù)手段,尤其是在刑事執(zhí)行檢察中查辦職務犯罪案件。但是,實務效果并不理想。本文通過列舉詢問證人過程中常見的難題、主要原因及建議采取的對策解析,試論建立“強制詢問制度”的必要性。
關鍵詞:詢問 強制 制度
通過詢問證人獲得言詞證據(jù),是偵查取證的重要內容。詢問證人作為一種重要的取證方法,應在保障證人權利前提下,盡可能獲取客觀真實的證言。詢問證人是檢察機關查辦自偵案件中重要的獲取證據(jù)手段,尤其是在刑事執(zhí)行檢察中查辦職務犯罪案件。但是,實務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提高收集證人證言質量和效果,不僅是偵查員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問題,而且涉及立法層面的問題。下文從列舉實務中詢問證人遇到的難題、主要原因及建議采取的對策等三個方面進行論述,旨在提高刑事執(zhí)行檢察查辦賄賂案件詢問的質量和效果。
一、提取證人證言難題匯總
(一)通知證人時遇到的難題
通知證人是收集證人證言的第一步。偵查人員在與證人見面之前,一般是通過電話先聯(lián)系,與證人溝通。如何聯(lián)系、溝通,因偵查人員個體不同而效果不盡相同。這就是我前述中講的綜合素質與能力的體現(xiàn)。素質高、能力強的偵查員聯(lián)系、溝通暢通,效果好;反之,則差之。
實務中,通知證人時會遇到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失聯(lián)型”。證人離開戶籍地(經(jīng)常居住地)、放棄原聯(lián)系方式或者有聯(lián)系方式但聯(lián)系不能以及通過其家屬、朋友等轉告,最終結果都是聯(lián)系不到或杳無音信,致使偵查員無法直接聯(lián)系到證人本人。這是實務中比較常見的類型。二是“避而不見型”。能聯(lián)系到證人,但證人對偵查員避而不見。例如,大連市人民檢察院查辦的大連某區(qū)公安分局兩名干警受賄案,在找其中一名證人時,偵查員打電話說你是×××妻子嗎?我們想找你了解關于×××的一些情況。這位證人一聽說檢察院要找她了解與×××有關的情況,立即說本人不在大連,表示出很不愿意配合的神態(tài),后來經(jīng)過話單分析,她接電話時人就在大連。這個證人為什么會出現(xiàn)如此反應呢,原因是她已經(jīng)與×××離婚,不想介入×××的任何事情。至今也沒有找到該證人。三是“拖拉型”。也能夠聯(lián)系到證人,但證人以工作忙、家里有事等各種理由不與偵查員見面或拖后見面的時間,不積極配合偵察機關的調查,為職務犯罪查辦制造人為的障礙。某院反貪局干警電話要求證人乙來檢察院作證。該證人推托在外地出差,兩人電話約好了取證時間。等到了約定的時間,證人沒來,該干警又打電話詢問該證人,該證人推拖自己沒有時間,又要改天。該干警比較生氣,結果兩人話不投機,在電話里吵了起來,結果不得而知。
(二)詢問證人時遇到的難題
實務中詢問證人效果往往不樂觀,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一是遇見 “模糊型”證人。也可以稱“回避塞責型”或者“委婉推脫型證人”。這類證人到達指定的取證地點以后,通常報著不想說或與自己無關的心態(tài),表現(xiàn)出心不在焉的神情,詢問中通常用“記不清”等模糊語言應付偵查員。這在實務中大量存,當我們需要證人回憶某些細節(jié)或者辨認其它證據(jù)時,基本上都以“記不清”來回答,不如實作證。二是 遇見“直接拒絕型”證人。偵查員找到證人要求其作證時,證人直截了當?shù)木芙^作證,抵觸情緒明顯,甚至與偵查人員發(fā)生沖突。這在實務中并不多見。除了這兩類難題以外,在實務中還會遇見其它一些難題。但是,基本上都表現(xiàn)出通知或詢問中不配合或者躲避檢察機關辦案人員取證這兩個方面。
二、主要原因
(一)法律層面原因
主要是對拒絕或者不配合作證的處置以及對證人如實作證的保護措施不配套。盡管在實務上經(jīng)常發(fā)生證人拒絕或者不如實作證的現(xiàn)象。但是,法律法規(guī)有關強制作證的制度僅在審判階段規(guī)定了一條制度,即強制作證制度,在《刑事訴訟法》第188條第1款規(guī)定:“經(jīng)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倍谄渌淌略V訟階段并沒有相應強制作證的法律規(guī)定。在其它刑事訴訟階段對證人作證只有《刑事訴訟法》第60條規(guī)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和第123條規(guī)定:“詢問證人,應當告知他應當如實地提供證據(jù)、證言和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要負的法律責任”等法律條文。法律雖然規(guī)定了證人有作證的義務和應當如實作證的要求,但是,對證人不履行其如實作證義務時如何處理,卻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實際工作中難以操作。偵查機關既不能采用像法庭審判時強制證人到庭那樣的手段,也不能采用類似拘傳等措施強制證人到場,更不能對證人拒不到場或拒不陳述等行為作出處罰決定。換言之,法律并未賦予偵查機關實施強制詢問的任何法律手段。這是人困擾偵查機關在詢問時遭遇難題的主要癥結所在。例如,大連市人民檢察院今年六月初查一件涉嫌徇私枉法線索時,有一個關鍵證人朱某,當我們偵查員聯(lián)系她時,她多次拒絕作證,通過話單分析她明明在大連,就說自己在沈陽,因為她本人無職務,所以,只能通過水電費繳納信息查找她曾經(jīng)居住的社區(qū),當聯(lián)系到該社區(qū)后,社區(qū)工作人員無法打開她的房門。同樣,該轄區(qū)派出所無法定理由也無法聯(lián)系到她本人。如果有強制作證的相關法律規(guī)定,那么,無疑將節(jié)省很多司法資源。
(二)偵查員的溝通能力原因
簡單說,溝通是個人經(jīng)驗、能力、素質的綜合統(tǒng)一。溝通時可能會遇到上述所言的各種個樣的證人,一個優(yōu)秀的偵查員,不管遇見什么類型的證人,都能做到無障礙,達到很好的效果。反之,即使遇見便于溝通的證人,取證效果也未必很好。
(三)證人自身原因
首先,證人有害怕打擊報復的心理。由于證人懼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打擊報復,從而產(chǎn)生畏懼心理不敢作證。
其次,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俗話說“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有的證人在這種麻木、冷漠心理的驅使下拒絕作證,或者擔心作證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為了避免麻煩,拒絕或者不如實作證。
第三,與犯罪嫌疑人或被舉報人、被調查人有親密關系,從內心不想作證。如親友關系、同事關系、同學關系、朋友關系等等。endprint
第四,污點證人為逃避法律制裁而不如實作證。所謂污點證人,是證人當中比較為特殊的一種證人,是犯罪活動的參與者,有犯罪污點,可以為國家公訴機關作證,以換取免受刑事追訴或減輕、從輕指控的待遇。污點證人是西方法律概念,在中國大陸暫無這一概念。既然污點證人是同案犯,那么它為了減輕自己的罪責,作證時避重就輕、不如實作證是正常的心理,甚至拒絕作證都不難理解。
(四)其他層面原因
如有的證人與犯罪嫌疑人訂立了攻守同盟,瓦解其攻守同盟的力度不夠,是不可能讓這種證人如實作證的。這在實務中也是常見的現(xiàn)象,特別是受賄案件當中的證人同時又是行賄人,即上文提及的所謂的污點證人,一般都與受賄人訂立了攻守同盟,很難瓦解?,F(xiàn)有法律由于加大了對行賄犯罪的追訴力度,所以,對瓦解同案犯或者與案件有牽連的人之間的同盟關系也加大的難度,從而對同案犯或者與案件有牽連的人配合檢察機關調查取證帶來一定負面影響。行受賄犯罪具有隱蔽性特點,決定了了解案件客觀情況的證人多為同案犯、對和犯或者其他與案件有牽連的人,這些人當然不會配合檢察機關工作。盡管我國刑法總則規(guī)定了如實供述、自首、立功、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犯罪行為等從輕、減輕或者免于刑事處罰等量刑制度,但是,實務中仍不足以瓦解同案犯或者與案件有牽連的人之間的同盟關系。
三、建議采取的對策
(一)從立法層面上建立“強制詢問證人制度”
所謂強制詢問證人制度,是指在偵查階段中當出現(xiàn)證人不配合、拒絕作證或者不如實作證的情形時,偵查機關可以采取拘傳或者技術偵查手段以保證證人到達指定地點并如實作證。我國現(xiàn)行偵查階段中詢問制度并無強制作證的規(guī)定,很有必要修改完善現(xiàn)行偵查階段中詢問證人制度。
(二)提升干警取證能力
部分檢察機關自偵工作人員缺少與證人溝通的基本能力,缺乏洞察了解證人心理的能力,取證技能不適應證人拒證的復雜情形。為了提高刑事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中詢問證人效果,論者重點闡述在“詢問服刑人員”方面的感想和應當注意把握的問題。如何詢問服刑人員及其親友以獲得行、受賄證言,一直是詢問的老大難問題。
為什么說詢問服刑人員比詢問職務犯罪嫌疑人更重要?原因很簡單,因為拿不下服刑人員的證言,尤其是“關系犯”、關鍵或者重要服刑人員證言,將嚴重影響對職務犯罪嫌疑人定罪。相反,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53條,即使拿不下職務犯罪嫌疑人口供,但其它證據(jù)確實、充分的,也可以認定其有罪和處以刑罰。所以,詢問服刑人員比詢問職務犯罪嫌疑人更重要。
為什么說詢問服刑人員比詢問職務犯罪嫌疑人更難呢?原因也很簡單,詢問服刑人員,他不說,你不能定他的罪,而且在大墻內他也不敢說,即使是刑滿釋放了,一般的服刑人員都認為“多一事不好少一事”。所以,也不肯輕意說。但是,詢問職務犯罪嫌疑人則不同,他不說,如果其它證據(jù)確實充分照樣定他的罪,而且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說了也許還能得到從輕處理。所以,詢問服刑人員比詢問職務犯罪嫌疑人更難。
目前,大墻內常見、多發(fā)的職務犯罪案件表現(xiàn)在“徇私舞弊減刑、假釋、暫予監(jiān)外執(zhí)行”和“受賄”犯罪上。對于服刑人員來說,通常的行為表現(xiàn)是,要么拉攏腐蝕干警,要么給干警行賄。無論哪種情況,提取其證言都非常重要。所以,詢問服刑人員是我們查辦大墻內職務犯罪必須要過的一道難關。我把服刑人員分為兩大類,即“關系犯”和“非關系犯”,“非關系犯”又細分兩類,“中立派”和“反對派”。按詢問難度從小到大順序排列,依次為:反對派服刑人員、中立派服刑人員、關系犯。也就是,詢問“關系犯”難度最大!為什么這么說?理由是:“反對派”服刑人員,通常對監(jiān)獄有很大意見、一般對“關系犯”都存在著“嫉妒、羨慕、恨”的心理,只要有機會,他們很容易配合作證。如,2014年6月,我們在查辦某監(jiān)獄6名獄警徇私舞弊減刑窩案時,筆者帶隊去江蘇省泰州市找一名刑滿釋放的服刑人員湯某某,他對案發(fā)監(jiān)獄意見很大、對個別干警的做法和一些關系犯有很大的怨恨,我找到他時,他很健談,我們聊到凌晨一點,做了四份筆錄。遇到了這樣的證人,很幸運。但是,辦案不能靠幸運。“中立派”服刑人員,他們當中的大多數(shù)人都存在著老好人、與己無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一般不會輕意作證。這樣的服刑人員占全體服刑人員比例很小,而且其證言的證明力也差,所以,對辦案影響并不大,有時可以忽略。而“關系犯”證言,是我們查辦大墻內職務犯罪案件永遠都繞不過去的一道坎兒。無論他們對干警行賄還是與干警有私交,他們的證言都必須要提取。讓他們開口,確實很難!
2013年5月,我們在查辦某監(jiān)獄監(jiān)區(qū)長李某某一筆受賄5000元的事實時,據(jù)他犯證明,行賄的是一名普蘭店籍罪犯,該犯曾得到李某某很多照顧,當找他作證時,他根本不配合,什么都不講,一上午快過去了,沒有任何結果。偵查員急了,問論者怎么辦?論者說“熱拌”!——填單子,“隔離審查”。對罪犯“隔離審查”有兩個適用條件:嚴重違紀或涉嫌違法,審批的程序同“禁閉”。已經(jīng)有“他犯”證明,該“關系犯”為了干上好崗位、得高積分曾給李某某行賄5000元,已經(jīng)嚴重違紀了,讓他先“禁閉”反??!第二天,我們到禁閉間兒提審他,他還是不供。我當時也在提審現(xiàn)場。他為什么不供?因為我們的偵查員“一上來”就直奔主題:“說說你和李某某監(jiān)區(qū)長有沒有不正常的經(jīng)濟往來?”依然沒有效果。論者決定親自提審,我先問到他的家庭,著重問了他老婆和孩子情況,一提這些,他流淚了。他哭訴,他入獄后他老婆沒有和他離婚,還全力照顧孩子和他的父母,經(jīng)常來會見他,他再等兩個月就可以釋放了,回去后要好好報答老婆…他這一哭,我至少捕捉到兩個信息:一是他很思念“老婆孩兒”,二是他非常著急出監(jiān)。我只對他說了三句話,他就繳械投降了!第一句話,你老婆真夠意思,一般的女人早和你離婚了,這樣的女人值得你一生去愛,他聽后,眼淚流得更多了。第二句話,你為了早點釋放回家,搞搞關系,多點積分兒,可以理解。是我,我也這樣做。但是,你比我強多了,為了哥兒們,你很勇敢,寧愿在這兒“蹲禁閉”、吃苦頭也不把和哥兒們的那點事兒供出來,我佩服你。他沉默不語。第三句話,就你現(xiàn)在這態(tài)度,兩個月之后難以釋放,至于什么時間能釋放,沒有期限了。你通過不正當途徑得來的高積分和減刑裁定,我能給你撤銷了,你信不?他一聽我這么說,急了,問我:“我如實說了,會不會正常釋放?”話都說到這份兒上了,結果是不言而喻的。其實,想撤銷積分和減刑裁定必須按法律規(guī)定辦,需要走程序的,和罪犯不能這么說,但是,可以給他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endprint
2015年8月,某監(jiān)獄某監(jiān)區(qū)長因收受多名罪犯賄賂而案發(fā)。其中行賄之一的罪犯田某,為了拿“省勞動改造積極分子”,不惜用巨額向該監(jiān)區(qū)長行賄。調取到了其它證據(jù)后,偵查員多次對其取證,他始終拒絕開口,很不配合。領導班子決定讓論者再去試試。
我認為這是對我們檢察機關的嚴重挑釁!接此任務后,我向省院請示將其調監(jiān)、隔離審查。之后,我確定了“聊天——期待——擔憂——減壓——作證”的取證思路并完成如下工作:準確資料,所有便于研究他的自然、家庭情況、愛好特長和犯罪及改造情況的資料全部收集;復印法律法規(guī),所有對他有利和不利的法規(guī),還有他的歷次“減刑裁定”全部復??;打印配套資料,與他歷次減刑相對應的《撤銷減刑裁定意見書》;擬制詢問提綱,明確詢問思路、方法和步驟。在他調監(jiān)的第五天上午,我去見了他。這次會見,我只聊天,拉家常,聊部隊生活,聊他犯罪以前的美好回憶,就是不聊他行賄的事兒。
在聊天過程中,他回憶起在部隊當班長的那段經(jīng)歷,津津樂道,還說那時因為條件不好,否則就留部隊轉士官了。我聊自己在部隊“愛兵如子”、如何抵制不正之風的故事,他很興奮;聊到他家庭時,他說有10年沒看見兒子了,兒子已經(jīng)上高中了,到現(xiàn)在還不知道他在監(jiān)獄。家人只告訴兒子他爸爸到國外勞務去了,今年可以回來。按他今年最后減一口“殘刑”,他應該在本月的25號釋放(我提審他時應該是當月的20號左右),都聯(lián)系好家人了,好幾個人準備來接他。我說,從目前證據(jù)看,你25號肯定不能被釋放,至于什么時候釋放,沒有期限。他很難過,眼里閃著淚花,他說他期盼早點釋放回家。我說,就你這樣的處境和態(tài)度,能早點釋放回家嗎?他用憂慮的眼神兒看著我。
我把事先復印好的“行賄、對行賄處罰、隔離審查期限、審查期間積分”等法律規(guī)定給他看,我告訴他,這些法律規(guī)定都與你有直接厲害關系,其中,劃線的內容是對你有利的規(guī)定,其余的全是對你不利的規(guī)定。我讓他認真看。他看了很久。我說,你看明白了嗎?他說,我看明白了。我說,你明白什么了?他又不言語。我又把他歷次的“減刑裁定”出示給他,我問他,這是什么?他說這是他的幾次減刑裁定。接著,我又讓他看我事先打印好的相對應的《撤銷減刑裁定意見書》,他又沉默了。我說,你的積分、減刑裁定能撤銷,你信不?他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我,不吱聲。我又說,先不說這些了,我們嘮點兒現(xiàn)實的吧,你25號肯定不能釋放了,要不要替你轉達家人?我看25號那天他們還是別來接你了,來了也接不到你,不是更著急嗎?還浪費錢。他同意了,說,麻煩你給我弟打個電話吧,謝謝了。
我趁勢對他說,我們都是軍人出身,軍人最大的特點是忠誠、講究。我知道你現(xiàn)在心里很復雜、很矛盾。畢竟受到別人照顧了,如實說吧,自己感覺心里過意不去,太不講究了;不說吧,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解除隔離審查,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都望眼欲穿地盼你回去呢。他看著我,不吱聲。我說,有些話你自己確實不好說出口,要不你看誰能把事兒說清楚,你讓他和我說說?他猶豫一會兒,說,讓我弟弟和你說吧。我說,那你寫個條兒吧。于是,他就寫了一張紙條,內容是。在他寫這張紙條之前,我自始至終沒有問他送錢的事兒。
我當天下午就給他弟打了電話,除了告訴他哥因為涉案不能按時釋放以外,我們還約好了見面時間。他弟弟按約定準時從老家飛到大連。在辦案區(qū),他弟弟看到他哥寫給他的紙條后,流淚了,他說回家沒法兒向父母和他兒子交待。他弟弟如實向我們提供了當時給他哥哥匯錢的經(jīng)過和用途等情況。他弟弟離開前,一直關心他哥什么時候能釋放,還能加幾年刑等。我說,我不能準確回答你哥什么時候釋放,但是,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如果你哥不配合我們辦案、不像你這樣如實說明情況,他將會受到嚴厲的處罰,相反,如果配合了,一定會得到從輕處理,盡早回家。聽我這樣說以后,他弟一臉茫然。我接著說,要不給你哥寫個紙條兒,把你和家人的心情告訴他,讓他配合我們,爭取早點回家?于是,他弟弟寫了一張紙條給他哥。
拿著這張紙條,一周后我第二次去詢問他。當他看到他弟寫給他的紙條后,再次流淚。我說,你哭什么?好漢做事敢擔當,雖然你是軍人出身,但真給軍人丟臉!他問我:“我如果說了,能不能不給我加刑?我現(xiàn)在的400多分能不能保留?我能不能不回原來的監(jiān)獄?”
我如實向他講清了政策和法律規(guī)定,既沒有許愿,又給他希望。話已經(jīng)嘮到這份兒上了,大家一定能猜想到,結果令人歡喜。這就是“兩張紙條”的故事。這“兩張紙條”不是撬開田某嘴巴的決定因素,但一定是重要誘因。
如何針對離監(jiān)釋放人員取證。服刑人員小趙在某監(jiān)獄刑滿釋放后,在無錫找了一份理想的工作。去年,我們查辦了某監(jiān)獄6名獄警窩案時牽涉到他,當我去無錫找他取證時,他閉口不談在監(jiān)獄服刑期間的所有事兒,他的理由很簡單:一是不想回憶以前的“痛”,二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兒。同時,也希望檢察院以后不要打擾他,尤其是別讓他現(xiàn)在的單位知道他之前在監(jiān)獄服過刑。他這么一說,我就知道這個人膽小怕事兒,而且很珍惜現(xiàn)在這份兒工作。這就好辦了!面對要詢問的服刑人員,只要能找到他的痛處、他的擔心、他的害怕和他的利益期待,你基本上向成功邁了一大步。
我當時對他說了兩句話:(1)有充分證據(jù)證明,你在某監(jiān)獄服刑期間“拉攏腐蝕”過某獄警,不說肯定不行;(2)說的時間和地點有你選擇,但地點只有兩個:一是在這個賓館,二是我到你們單位給你下達詢問通知書,然后你跟我們一起到我們檢察院的辦案區(qū),你想想吧?聽完以后,他很無奈,只能在我們住的賓館提供了當時的很多情況。在背景資料中也有他的證言。之后,我又到下一站泰州,找到另外一名離監(jiān)釋放人員湯某某,就是我上邊給服刑人員“分類”時說的那個湯某某,做完4份筆錄后他告訴我,孫檢呢,這個小趙根本沒有說實話并告訴我當時的一些真實情況。第二天,我又殺了回馬槍,返回無錫,馬上聯(lián)系他,他已經(jīng)被我牽著鼻子走了,在我住的賓館第二次和他見面,不用說太多,就證實了一筆送2000元的實事。
通過這幾個案例,論者認為在詢問服刑人員時,應做到“六個要”:
一是要準備齊全的資料。包括證據(jù)、涉案法律法規(guī)和現(xiàn)行刑事政策,以便于向其宣講法律規(guī)定,宣讀時,對其有利的或不利的規(guī)定都要宣講。
二是要準備一個詢問提綱。防止詢問時遺忘,為了詢問罪犯田某,我用5天準備了7頁的詢問提綱。
三是要摸清被詢問對象的心理、家庭、愛好、特長等基本情況?!爸恕庇袝r比“知己”更重要,了解其特長和愛好是打開聊天話題的關鍵。我第一次和罪犯田某聊天時,他一直講自己在部隊是班長,組織“班教練”是他的強項,他到監(jiān)獄后,監(jiān)獄如何發(fā)揮他的特長,監(jiān)獄領導都夸他,這兵就是為了監(jiān)獄當?shù)牡鹊?,聊得很起勁兒。言下之意,他得高分、多次獲減刑都是自己干出來的,沒有走后門、搞關系。但是,我不能讓他說得太多,避免轉移話題。我一句話就把他頂回去了。我說,比你能干的多了,監(jiān)獄里當過兵的罪犯也不止你一人,就你能干?在這里,光能干有用嗎?他不再說了。
四是要掌握主動。詢問就像演戲,你必須當導演,你想讓他高興,他能高興;你想讓他哭時,他必須得哭。既給他利益期待,又不讓他絕望;既讓他有所顧慮,若稍有不慎,則利益受損,又使他不完全失去利益期待。顧慮、期待相交錯,反反復復,使其內心焦躁不已,最后徹底崩潰。
五是要避免產(chǎn)生心理抵觸。在沒有交流、溝通好以前,不能上來就切入主題,或者沒問幾句就開罵,罪犯比我們現(xiàn)在的偵查員見得多了,這樣難以達到詢問的目的。
六是要多聽對方說,自己少說。對方不說,你無法了解他的性格特點和心理狀態(tài)。聽他說的過程就是在了解他,找到他的弱項、短板、擔心、憂慮和利益期待。對癥下藥,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專打他的痛處,再給他期待。讓他跟著你走,這樣才能達到我們取證的目的。endprint